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3日 · 封鎖並不能完全阻止傳播!. WHO:找出病毒在哪裡才能控制疫情. 日期:2020 年 8 月 3 日 作者: 盧映慈. 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持續蔓延,不少國家在「重啟邊境」之後又重新開始出現大幅的確診,但在經濟、健康的兩難之中,還是不少國家決定選擇先開放 ...

    • 我應該買什麼?
    • 有什麼地方應該避免嗎?
    • 我應該讓孩子去上學嗎?
    • 我應該在家工作嗎?
    • 如果我必須去看醫生怎麼辦?
    • 我需要口罩嗎?
    • 如果我不用口罩,要如何避免生病?
    • 如果我家有人感染了病毒或認為自己感染了病毒,該怎麼辦?
    • 如果我需要更多資訊怎麼辦?

    美國國土安全部建議,如果出現社區傳播的問題,大家可以在家放一些「非處方藥」,以避免在需要時被迫前往醫療院所,增加感染風險。像是止痛藥、胃藥、止咳藥以及感冒成藥,或是慢性病的處方簽。 台灣民眾常見的問題是慢性病的用藥,根據藥師公會全聯會建議,民眾可以憑醫院或診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到任何一家健保特約藥局領藥。這樣既省時、省錢(免交通費免掛號費)、更安全(降低感染風險),也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向藥師諮詢用藥相關問題。

    由於疫情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加上目前本土確診個案足跡複雜,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社區防疫」,全民一起做就可以阻斷傳播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根據國外報告,有 3 大室內場所是傳播病毒最危險的地方,這些社交環境風險最高包含:咖啡店、餐廳、夜店,這些地方過去都被不少確診者有提到。 1. 餐廳:用餐期間民眾會脫下口罩,安全的情況下客人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如果沒有隔板,又若是有併桌情況,感染風險大幅提高。 2. 咖啡店:喝咖啡、飲料時,也會脫下口罩飲用,且去這些地點常都是結伴前往,彼此脫下口罩聊天,口沫橫飛,傳播風險也就高。 3. 夜店:通常人與人的距離都未開拉來,有密切的互動、接觸,相對危險性高。 另外,像是百貨、購物商城等人口稠密的地方,你很難知道自己是否有跟生病的人密切接觸,因...

    如果孩子生病了,就必須讓他留在家裡,以保護其他學生免於生病。但是,如果孩子沒有生病,目前來說配合當地學校的停課準則即可。教育部公布的停課標準,高中以下學校,包含幼兒園、短期補習班,每班有一個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班停課 14 天,比起腸病毒,停課強度更高。 1. 高中以下:一校有兩個以上師生為確定病例,全校就停課 14 天。一鄉鎮市區有三分之一學校全校停課,該鄉鎮市區停課。教育部說,停課規範仍應視實際疫調情形,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指示做調整。 2. 大專校院:有一個師生為確定病例,該師生所修、授課程均停課 14 天。兩個以上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校(區)停課。高中如有選修課,比照大學課堂辦理。班級停課時,學校應訂定補課計畫、安排教學進度,得彈性...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一般人要在攝氏 37.8 度以下,至少長達 24 小時,才可以恢復工作。目前,台灣尚未走到需要全體在家工作的階段,不過已經有部分的公司宣布自行先開始在家上班,或是改成A、B組輪流來公司上班,避免一人確診,整間公司都停擺。(辦公室防疫詳情請見:COVID-19/辦公室是高危險傳播地帶!醫師解析洗手間、茶水間的危險陷阱) 當前,公司行號可以先預演在家上班的流程,並提前安排好,像是一些機密文件的處理方式。一般人可以先檢視自己家中,整理出一塊能夠靜下心、不被感染的位置,用以工作。 但如果你在家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不用擔心,根據 BBC 報導,有一款軟體叫 Focusmate,它就好比一個「視訊同事」,幫助督促你好好工作。 你可以下載這個軟體,它有攝像頭。你可以在開始工作...

    台灣進入社區傳播,一般人到醫院時的防護相當重要,即使戴著口罩,還是可以可能有傳播風險。胸腔重症科醫師黃軒表示,過往的研究將醫院的環境污染分成 4 個等級做區分,依據每個風險等級,應該要有相對的風險管控措施: 1. 第三級汚染區:環境的陽性率 > 18%,包括加護病房、隔離病房 2. 第二級汚染區:環境的陽性率 9-18%,包括候診區、急診室、隔壁病房的辦公室和準備室、產房、抽血站 3. 第一級汚染區:環境的陽性率 < 9%,包括發燒站、電腦斷層掃描室、一般病房 4. 第零級汚染區,環境的陽性率= 0 %,包括行政區、停車場。 也千萬要記得,如果有前往醫療院所的話,請做好下列 3 項防疫措施: 1. 離開醫院前,看診後、領藥後,勤洗手 2. 減少公共介面接觸 3. 戴口罩,防挖鼻孔 台灣在遠距...

    總體而言,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使用口罩對醫務人員和正在密閉環境中感染病毒的人來說仍然至關重要。儘管 CDC 不建議公眾使用 N95 防毒口罩,但醫護人員在部分情況下,確實建議使用。由於目前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表示,請民眾盡量減少外出,若一定外出的話,請一定要配戴口罩,才能阻擋被飛沫傳染的機率。(戴口罩防疫詳情:防疫生活對策/布口罩、口罩套、醫療口罩都可以防疫!3種口罩醫師教如何「選用」)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指出,有幾項措施可以防止任何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避免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用紙巾遮住咳嗽或打噴嚏,然後將紙巾扔掉;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表面和物體;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華盛頓州衛生部長約翰·威斯曼博士說,一般來說,公眾應該「在每個流感季節都這麼做」。

    首先,確定是否感染病毒的最佳方法,就是進行檢測。為了確實掌握相關的感染源頭,目前各縣市均設有快篩站,如民眾發現有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有染疫疑慮者,務必盡快至快篩站採檢,或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也建議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確保自身與他人的健康與安全。 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確實佩戴醫用口罩,就近至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時請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篩檢站詳情:曾跟確診者足跡重疊,要去哪裡篩檢?164 家指定採檢醫院看這裡!)

    根據 CNN 報導,美國的專家們指出,一般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驚慌和保持知情。在台灣,可以關注疾管署的 Line 帳號《疾管家》獲取第一手訊息,若有其他問題,也可以撥打 1922 向專人諮詢。另外也可手機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此款 App 利用藍牙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若與確診者之距離在 2 公尺以內、接觸超過 2 分鐘就會發送通知。 文、圖 / 林以璿、彭幸茹 延伸閱讀: 防疫生活對策專區 3 大原則避免病毒「家庭傳播」!專家警示:家庭成員越多傳播率越高 限水遇疫情升溫,防疫醫師教省水洗手 3 撇步!

  2. 2023年11月16日 · 耳鼻喉科醫師解釋:「正常耳咽管應該緊閉,但耳咽管開放症患者會在正常狀態下無法閉鎖,反之有些則是因為過敏性鼻炎鼻部粘膜過度腫脹,導致耳咽管打不開。」 耳咽管功能異常非少見!無法平衡壓力

  3. 2021年2月25日 · 安卓手機可以直接在 Google Play 中設定,開啟家長監護後,可以自訂要封鎖哪些應用程式,如果下載新程式,也需要密碼核准。 但如果小孩已經有自己的手機,就可以使用「Family Link 家長版」,只要在小孩子的手機用帳號登入,就能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 ...

  4. 2021年12月7日 · 要怎麼發現寶貝患有癲癇呢? 臺中榮總兒童神經科主任李秀芬表示,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很多種也很複雜,因此檢查需要特別精細,才能減少以「試錯法」治療疾病。

  5. 2024年2月29日 · 疾管署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心,如曾出入確診個案足跡等相關場所,並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就醫。 然而,你知道什麼是麻疹? 確診嚴重性? 如何傳播? 怎麼防範? 一同認識這個遺忘卻沒有消失的疾病吧! 麻疹的傳播管道. 在疫苗尚未使用前,麻疹視為是孩童期例常性不可倖免的,超過 99%的人都會感染,幾乎每個人一生中均難逃麻疹感染。 儘管麻疹較容易出現於兒童,但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感染。 麻疹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就可能受到感染。 麻疹的潛伏期約 7〜18 天,平均約 14 天左右。 一般來說,麻疹病人在 出疹的前、後 4 天內都具有傳染力 ;如果 沒有出疹,則從發燒前 1 天到退燒後 3 天為可傳染期 。 疾管署匡列麻疹個案接觸者時也是依此原則。

  6. 2021年12月19日 · 而什麼是膽道閉鎖?根據國健署資料,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而延誤治療。哺餵母乳的嬰兒黃疸期可能比較長,但黃疸指數不致升高。若第 3-4 週黃疸仍延遲不退,則其中有部分嬰兒可能患有膽道閉鎖,必須請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