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20日 · 這一群知青離臺前,在 1946 年 11 月 19 日臺灣新生報發表臨別告同胞書】,向大眾許諾學成將衣錦還鄉報效國家的使命:. 我們是第一批升學內地大學的公費生。. 在三個月前蒙教育處錄取並在本省訓練團受訓三個月現在我們要分成上海北平 ...

  2. 2017年9月4日 · 方法很簡單,只不過是轉動眼球而已,但可以體會到,原本很緊張的眼球肌肉獲得舒緩。. 做法如下:. 1.檢查在車站月臺看看板或時鐘的視力. 首先站在車站月臺上,將視線移到廣告看板或列車動態告示、時鐘等檢查視力。. 每天的視力都會有些許改變,前一天 ...

    • 骨董組織 vs. 進化型組織
    • 進化型組織也需要進化型員工
    • 團隊不是機器,越多 Sop 越難運作
    • 減少綁手綁腳的政策,才能保持彈性
    • 誰做決定固然重要,但怎麼做決定同等關鍵
    • 進化型組織的職權執行
    • 整合決策法的六個小練習
    • 建立決策組合的六大步驟
    • 從釋放小權力開始!職權改變會帶來大影響
    • 從小問題開始,優化組織運作

    當你進入骨董組織,背後預設是除非獲得許可,否則無權去做。 這源自一個控制理論:消除風險的最佳方法是服從。起初這很順理成章,早期大家手忙腳亂地讓生意站穩腳步,如果成功的話,公司會想保護自己,方法是把做法、政策和架構加以標準化──找出單一最佳方式,訂為標準做法。 繁文縟節愈來愈多,最終事事得由三個主管核可,有趣的做法難以出現,只有資深主管能自由行事,不然就剩不怕丟掉飯碗的員工能放手一試,至於其他員工連解決自己問題的權力都沒有,無能為力,以致冷漠無感,士氣消沉低落,三不五時犯錯。繁文縟節變得更多,綁手又綁腳,犯錯與失敗的故事流傳,公司文化變得害怕犯錯。底層覺得高層誰也不信任,高層覺得底層得更聽話才行──一切都該規範。 與此同時,西雅圖的電玩遊戲開發商維爾福公司(Valve)屢屢締造佳績,推出重新定...

    不過員工也需要達到很高的要求,具備成熟心態和高度專業。滿違反直覺的是,自由能促進學習,學習則促進良好的表現。相較之下,當人人聽令行事,自然需要有人推一把。 當初軍官馬凱特(David Marquet)接掌核子潛艇聖塔菲號時,這艘潛艇在全艦隊裡表現最差,但他矢言絕不發號施令,只跟大家分享他對聖塔菲號的願景,每當士兵請他下命令,他總問:「你打算怎麼做?」起先他們手足無措,畢竟先前從沒被問過意見。後來他們逐漸變得有備而來,懂得回答:「報告,我打算讓聖塔菲號下潛。」馬凱特簡短答覆:「很好。」在他的領導下,大家學著自行思考,得到自由,擔起責任。之後幾年,聖塔菲號從最糟變成最好,替潛艇的運作與維護立下標竿。 有多少人,在多少位置上,缺少把工作做好的職權呢?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如果公司不讓人員下判斷和做決...

    我遇到的大多數領導者認為,他們的工作是確保事情完美執行,錯誤不得發生,失敗十惡不赦,於是我們花大量經驗(和精力)讓團隊如同上好油的機器。唯一的問題在於:他們不是機器。 反之,他們是會調整的錯綜系統、是人類系統、是在這個快速變遷時代下的寶貴資產。我們若把注意力都擺在執行,就限制了系統成長的潛能。我們讓自己不可或缺,團隊與組織就失去彈性。 在錯綜的世界裡,我們的工作不是追求完美,是打造持續學習的公司文化,而這有賴於放手。我的客戶一聽,當然通常是回答說,他們不信任團隊能做好決定與事情,但我提醒他們:要嘛他們錯了,團隊其實遠比所想的能幹;要嘛他們對了,那還不趕快撤換團隊。兩者擇一。 他們不該老是不信任團隊,患得患失,而是該大膽做出決定,看是要信任團隊,還是撤換團隊。

    自由度要最高,政策就要最少。貝斯肯軟體公司(Basecamp)創辦人在《工作大解放》(Rework)警告說,個別事件很容易逐漸導致官僚體制:「政策是組織的傷疤,對不太可能再發生的狀況過度反應,對個人的罪行嚴加懲罰。」 這是按特例而非規則來管理公司。在貝斯肯軟體公司,他們只在某個壞事反反覆覆發生時才制定新政策。你要問自己,你能怎麼訂出最少的政策,既保護公司,也維持學習、做事和判斷的彈性?

    這是骨董組織出乎意料的一大矛盾:他們嚴格限制由誰做決定,卻不太管如何下決定。 行為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賽局理論家和其他學者已經很知道如何妥善決策,我們能以他們的各種理論為基礎,採取更有紀律的決策方式,包括如何定義決策空間、如何定義決策大小、參與的成員、決定的方法,以及如何衡量決定等等。 你不妨花點時間研究決策科學,下次需要做大決策時,就有很多方法任君選擇。

    1. 吃水線 Gore-Tex 材質製造商戈爾公司挑戰了傳統的職權架構,成為很著名的例子。 他們有兩大指導原則:一為承諾(我們不是分配任務,而是各自做出承諾,然後認真投入),一為吃水線(戈爾公司的所有人在做可能「低於吃水線」的動作之前,亦即可能嚴重危害公司的動作之前,必須跟了解的同仁諮詢討論)。 這兩個原則都反映戈爾公司的運作哲學,尤其吃水線是很有力的隱喻。船身的吃水線上方如果有破洞,船仍安全無虞,航行無礙,但「吃水線下方」的洞不然,很可能導致沉船,後果無從挽救,所以戈爾公司運用以下扼要介紹的建議流程,協助同仁做艱難的決定。 你可以在你們公司設定吃水線:哪種決定人人可做,不必諮詢別人?你願意完全下放多少職權?你要清楚提出,然後當同事來問吃水線上面的問題,你可以直接叫他們自行決定就好,問他們打...

    ⑴ 提案。請一個團隊成員描述他們正設法解決的「難題」,然後給出提案或建議。提案人好好闡述,大家洗耳恭聽。 ⑵ 釐清。讓每個參與者有機會提問,以求更了解提案。大家輪流提問,提案人一一回答,其他人洗耳恭聽。 ⑶ 反應。讓每個參與者有機會反應,也許提出改進提案的建議。他們可以暢所欲言,提案人會得到意見回饋,但得等下一回合再回應。 ⑷ 調整。根據提問和反應,提案人也許會修改提案(或不改),釐清大家覺得不清楚的地方。如果提案人根據大家的回饋想捨棄這個提案,可以選擇取消。 ⑸ 同意。讓每個參與者有機會提出反對意見─如果有的話。反對意見的定義是「這提案為何可能不宜嘗試,甚至唯恐對團隊或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裡的目標是前進─朝解決最初的問題,跨出安全的一步。 ⑹ 整合。請反對者跟提案人一起修改提案,改得...

    上述方法,從吃水線到同意流程等等,都關乎定義組織裡的決策權。我常把這些方法合稱為決策組合。以下是創造(或精進)決策組合的簡單流程,請找團隊的所有成員一起試試看。 ⑴ 角色。詢問:我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試著超脫職稱,盡量深入一層,列出角色名單並稍微描述。 ⑵ 吃水線。詢問:我們能不經建議或許可就做哪些決策?盡量想出愈多答案愈好,然後全員一起討論。這些決策有什麼共通點?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在定義安全時扮演什麼角色?記下你們的觀察和見解。 ⑶ 建議流程。詢問:何時該尋求建議?藉助上面的概述,定義出合乎你們公司文化和脈絡的建議流程。具體界定尋求建議者和給予建議者的條件,列出你期望在建議流程下看到的各種決策。 ⑷ 同意流程。詢問:哪些決策必須先經過同意?想出務求整合不同觀點的決策類型,例如政策或架構的重...

    多數公司文化的問題不在於缺乏革新的原則和做法,而是在於無法擴散開來,原因是多數團隊不認為能主宰工作方式。舉凡他們扮演的角色、參加的會議和使用的工具,一切出自上頭的規定,加諸在他們身上太久。在你一頭栽進大幅改革之前,不妨先給予團隊做些小改變的權力,成效是很驚人的。

    下列問題可以拿來問整個組織,也可以拿來問個別團隊,激起大家討論當前現狀與可行進展。 ◦ 職權如何分配? ◦ 誰能告訴其他人怎麼做? ◦ 我們會做哪些決策? ◦ 我們如何做重大決策? ◦ 我們如何面對風險? ◦ 哪些決策安全到可以一試?哪些則否? ◦ 哪些決策權是所有成員都有的? ◦ 哪些決策權只給特定角色或團隊?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組織再進化:優化公司體制和員工效率的雙贏提案》,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unsplash。)

  3. 2017年12月29日 · 附帶一提,當時發出的第一身分證,就是發給逆流而上的蔣公,字號為「Y10000001」,名副其實的天字第一號! 第四代身分證 1975-76 年,全面換發第四代身分證。男生淺改為藍色,女生則是淺黃色;並且廢除了「口號」。你問什麼是口號?絕對不是反攻 ...

  4. 2017年10月13日 · 王大維等踏查團團員還查出迪蒙迪維爾是以法國探索家儒勒‧迪蒙‧迪維爾(Jules Dumone d’Urville)為名的一艘蒸氣運輸貨船,於 1918 年由香港黃埔船塢公司製造等。 掃墓團成員從碑文找到早期高雄港連結法國、日本和台灣的故事,類似公墓軼事還有很多,王大維用心彙整成「地下高雄、覆鼎金 ...

  5. 2021年9月13日 · 1.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非一般體檢項目,無健保給付) 2. 心導管檢查 (非一般體檢項目,屬於侵入性檢查,多用於確診心血管疾病才會進行) 最後也提醒大家,除了這些檢查項目外,還有很多專業的檢查,若身體有任何異常,還是要先洽詢您的醫療團隊,由專業的醫師協助,並判斷您需要的檢查或治療有哪些。 VO編輯補充: 邱冠明醫師在 影片 中說到,在進行健康檢查之前,需要先了解與確認家族相關病史,包括家裡的人是否曾患有 中風、心肌梗塞、放過支架、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等病史。

  6. 2020年11月27日 · 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黃志旻醫師建議在30歲左右,女性就要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但如果從來沒做乳房檢查,是不是對於流程和診斷結果都充滿疑惑? 來看看醫師的詳細解說。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醫師 黃志旻.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 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 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 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們應該要定期做的超音波檢查就是「乳房超音波」,而且是從3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