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5日 · 夏至一過,台灣正式進入暑氣溼熱的氣候,不少人在高溫之下,不但容易昏沉和疲倦,甚至出現「氣短乏力」現象,中醫師就提醒民眾,夏至過後要懂得「避暑」,像是使用電風扇或冷氣就要注意4大要點;另外,台灣很多人習慣「刮痧」清除鬱熱,也 ...

  2. 2019年6月20日 · 夏至後暑、濕、熱相蒸,容易導致心火旺,這些火毒沒有排出去就會堆積在臟腑中,阻礙五臟的氣血運行,傷害人體健康。. 中醫指出,夏季屬火,火氣又通於心。. 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的火氣特別大,心中好像燒著一團無名火,讓人情緒暴躁易怒,想 ...

  3. 2018年6月20日 · 養生專家白雁指出,在夏季多雨潮濕的環境下,人體特別容易濕熱內積,除了身體出現很多類似上火的症狀,像是眼睛紅腫、口舌生瘡、咽喉痛、頭暈、尿黃、便祕等。 還要注意中暑、皮膚濕癢、腸胃不適等問題都會大爆發。 夏至在端午節過後,開始進入全年最濕熱的期間,此時暑氣挾著濕氣而來,濕熱之邪盛行,更容易醞釀心火。 因為我們的五臟當中,心具有火的特性,又被中醫稱為陽臟或火臟。 所以夏季是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高發季節,白雁特別提醒要注意保養好我們的心氣。 陰陽大轉換,冬病夏治. 白雁指出,夏至正處於天地之氣相交,陰陽大轉換的時候,此時陽氣最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 我們人體臟腑氣血也會受到天地運行的影響,在夏至這天,人體代謝也最旺盛,是排毒和調整體質的最佳時機。

  4. 2017年7月21日 · 夏天出好汗,入秋不生病. 大暑前後,兇猛的暑濕之氣頻頻侵犯人體,一個夏天還沒過,許多人身上已經聚積了不少濕熱之毒。 尤其老人、小孩、體虛體弱的人最容易傷津耗氣,或出現頭暈、心悸、汗多、乏力、噁心等中暑症狀。 這時可利用大暑的節氣特性,來個以熱解熱,達到最好的排毒效果。 因為在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氣血循環也最快,人們容易出汗,毛孔腠理大開,其實有利於人體的散熱和祛濕,如果能透過慢運動、泡腳、艾灸等方式來加速出汗排濕,就能將身上的濕熱之氣排出體外。 時尚慢動養生專家白雁提到,節氣是對應天地的變化,人如果也能順應四季和大自然的變化,就會減少生病,這也是節氣養生的目的。 而常吹冷氣的現代人,正在削弱自身熱烈出汗的能力,當身體排毒出汗機制被破壞,也就生出很多疑難雜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等。

  5. 2024年7月13日 · 張閎斌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長時間活動,隨時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 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獨自工作,最好能以團隊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發生。 在炎熱天氣中,定期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也十分重要,以維護身體健康。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肌少症+衰弱「每週運動不能低於150分鐘」 台灣6成老人沒做到! 大熱天=擺脫過敏黃金期! 「這樣做」大減8成以上鼻炎、氣喘症狀.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暑. 熱傷害.

  6. 2024年6月29日 ·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嬰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6大高危險族群,千萬要穿著涼爽的衣服材質,待在通風處,每工作一段時間,適度休息,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切勿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冰水以及時時注意自身身體狀況。 國健署特別提醒,預防熱傷害,民眾最好謹記「涼、補、心」口訣: 保持涼爽: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並適時開窗通風搭配電風扇,促使市內空氣流通,若需要開冷氣涼一下,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6至27度,並可搭配電風扇,達到室內降溫效果,亦可選擇有冷氣的公共場所,避免悶熱的環境。 補充水分:水分占人體約70%,一般民眾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因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造成身體不適,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

  7. 2023年8月19日 ·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李嘉慧表示,炎炎夏日,不少人享受戶外活動的同時,常忽略補充水分的重要性,事實上,無論是從事戶外活動、運動、旅遊,或只是在陽光下走走,都需要隨時補充水分,且應謹記「適時、適度、適量」的三適原則,才能消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