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3日 · 圖片來源擷取自 德國外交部 的網頁。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持續肆虐全球,台灣除了守住國內疫情,更積極對外援助。 不過,在執行口罩外交三個多月後,Taiwan can help 的精神真的敵得過人民幣的攻勢嗎? 據《 中央廣播電臺 》報導德國外交部官網近日悄悄地把台灣國旗移除僅留下一欄空白與其他國家相比顯得特別奇怪。 德國外交部默默撤走台灣國旗? 台灣國旗突然在德國外交部上消失一事,不僅台灣人關注,更讓德國媒體十分好奇。 因此,在 7 月 10 日的德國聯邦記者會上,德國記者就對此問題窮追猛打,讓德國外交部副發言人布洛伊爾(Rainer Breul)險些招架不住。

    • 定居台灣 12 年的德國博士,學李小龍打拳,中醫把脈、針灸樣樣通
    • 放棄德國高薪捨不得離開!他為中醫留在台灣,卻也發現台的「不合理」處
    • 臭豆腐、潮溼味他都愛,還能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 台灣有競爭優勢,更該傾注全力獵才
    • 延伸閱讀

    夜幕低垂,台中日興街上的健祥中醫診所開始營業,診所內,年輕的病患坐在針灸床上,一旁半跪著的醫師,迅速而熟練地在病患小腿扎下銀針,等這名中醫師站起來,便能發現他身材高大、輪廓深邃,全然是洋人樣貌。 他,是馬培德,今年 43 歲,已在台灣定居 12 年,是一名持有台灣中醫執照與德國西醫執照的醫師,並在中國醫藥大學授課。聽他說中文,很難想像中文不過是馬培德的第四語言。 馬培德出生於波蘭,5 歲時移居德國,因為喜歡李小龍,12 歲開始接觸中國拳,愛上中華文化,某次在新加坡比賽時,看見中醫針灸後大感興趣,更立下了學習中醫的志向。 要學中醫,中文能力是必備條件。1998 年,馬培德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念中文,老師建議他,要學中文,最好到台灣,推薦了新成立的中山大學華語班,馬培德看中山大學有山有海、環境優美,...

    2007 年,他在德國完成醫學博士學位,但心中依然思念著台灣,也想好好研讀中醫。 一開始,馬培德夫妻計畫等念完研究所就回德國,但兩年過去,馬培德拿到中國醫藥大學專案助理教授的教職,對台灣的環境依依不捨,於是他們拖了兩年,接著又是兩年,待到最後,連兒子都在台灣出生。 「我想,不要再騙自己了,我是真的不想離開台灣。」他決定就讀學士後中醫,拿到中醫師資格,定居台灣。 這期間也不是沒有掙扎與困難。「我感覺最脆弱時,是懷孕的時候。」馬培德的太太潘雅思說,當時的法律規定是,外國人來台灣,待滿半年才能有健保,但在台灣出生的外國小朋友並不符合「待滿 6 個月」的規定,若生下來需要住院或開刀,將是龐大的負擔。「我當時跟他哭說,為什麼要留在台灣,德國有健保、有生育補助,但台灣什麼都沒有。幸好寶寶出生後,一直很健...

    在台灣待上 12 年的馬培德,在許多行為舉止上,已幾乎與台灣人無異。他愛騎 Gogoro 電動機車,曾在法國路上穿著中華民國國旗 T 恤,現在最喜歡的台灣小吃是臭豆腐。馬培德說,「台灣連小偷都很有人情味!某次我們的包包被偷,結果小偷只拿了一半的錢,還將包包送回我們家。」 「很多朋友都說,他實在太愛台灣,上輩子大概是台灣人。」潘雅思吐槽馬培德:「而且每次回台灣,他都說台灣聞起來好香。」馬培德說,那種香主要是台灣那種潮溼的氣息,混著一些食物的香味、一點點機車汽油味。 「德國因為引發二戰的關係,在教育上非常壓抑『以身為德國人為榮』的想法。」馬培德說:「但現在我覺得,好像可以自己變成台灣人為榮。」

    台灣的居住、人文氛圍開放自由、物價又相對低廉,是便於生活及工作的環境。在各國紛紛對外獵取人才、挹注本國經濟活力時,台灣其實擁有很好的基礎條件。 在法規開放之餘,台灣如果也仿效他國積極主動獵取人才的行動,例如日本近年來定期到台灣的知名大學爭取畢業生赴日工作,才能吸引全世界更多的「超級台客」,一起為台灣經濟打拚。

    4 個愛台灣愛到得獎的外國人,挖掘出被遺忘的台灣之美 —— 祖宗牌、歌仔戲、蘭嶼 外國人線上討論「為何好多人都愛台灣?」在台波蘭人的回答最紅:台灣生活品質比中國高 台灣又拿了個冠軍!14000 位外國人選出世界生活品質最佳國,但拿第一的原因很難讓人開心啊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愛吃臭豆腐、學李小龍打拳!德國醫學博士迷上中醫 棄高薪來台定居12年〉。首圖來源:今週刊。)

  2. 2018年12月21日 · Tag: 德國機場標註台灣國旗 報橘 【你的中國護照,必須排隊】台灣護照在德國20秒快速通關,中國人想跟上遭海關擋下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快速通關是對旅客的一大福音,在 2018年12年19日時有媒體報導,德國的兩大機場中的快速通關的 ...

  3. 2020年10月23日 · 圖片來源: Pexels. 文/Alyssa. 還記得當初剛到德國賓士總部實習的時候,在某次的飯局上,聽到一位德國實習生跟另一位主管無意間提到,她的上司有一次請她去買咖啡,這位主管一聽到,馬上認真看著她說:「你應該要請 Chris 自己去買,你來這裡實習的目的不是 ...

  4. 2019年8月26日 · 德國會動的轉型正義不是課本裡的死板歷史德國博物館手繪風圖說帶小孩直視納粹歷史

  5. 2018年7月27日 · 你認得出各國的國旗嗎?. 《紐約時報》推出一個 小測驗 共九題,讓你小試身手,能否選出國旗正確的國家。. (責任編輯:周政毅). 中華民國國旗。. (圖片來源: 中央社 ). 世界各國大不相同,但若干國家的國旗過於相似,讓人容易混淆。. 在 ...

  6. 2016年10月4日 · 對於德國的印象,就是他們以一板一眼的做事態度,生產出許多高水準的商品,外表雖然不見得美觀,卻相當著重性能,也因此多數人對於德國是讚譽有嘉的。 雖然台灣人和德國人的性格不相同,甚至趨近於兩極,但是有很多想法是非常值得參考的,看看這個注重「平等」與「專業」的國家是怎麼樣看待生活的。 責任編輯:吳玲瑄) 文:台中香蕉太太. 去年來到德國生活,也深刻體驗了不同的文化。 說真的,相比起來,我們在亞洲/台灣都算是快節奏,德國卻是慢生活。 真要慢下來,還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適應。 在台灣,我們一天可做好多事,德國一天做好一件大事就好;在台灣,會英文用不著說;在德國,會英文不見得好說。 在台灣,生活一切便利,24 小時 7-11 什麼都可搞定;在德國,有便利商店但可不包生活大小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