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2日 · 面對各個領域的受訪者,總是能侃侃而談、應對如流的主持人黃子佼,在博學多聞的形象之下,其實是他日積月累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的成果。. 黃子佼分享,「閒談力」其實是不斷地從日常生活中吸收多面向資訊,累積自己對事物見解的厚度與廣度 ...

    • 一窺「性騷擾」的由來
    • 「性騷擾」是給予受害者一項武器,並不是用來傷害社會中的其他人
    • 推薦閱讀

    性騷擾是上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並不是說此前沒有性騷擾這個行為,而是直到這個行為被命名為「性騷擾」,人們才逐漸體認到它造成的傷害。 在 1970 年代的康乃爾大學中,一名教授持續對行政人員嘉蜜塔伍德(Carmita Wood)進行「令她不舒服的調情」,他會在嘉蜜塔的桌邊一邊讀信一邊擺動他的腰臀、總是藉由拿取文件的名義把手掃過她的胸部,甚至在一場聖誕派對後強吻了她。 嘉蜜塔必須一邊完成好她的工作,一邊躲避教授的行為,同時她受到的侵犯在當時是無以名狀的,人們只會解釋成「她沒有幽默感」、「開不起玩笑」,長久下來,嘉蜜塔的身心的出現狀況,在申請調離被拒絕後,她只能選擇離職。 當失業保險的業務員前來詢問她離職原因時,她感到羞愧與尷尬,最終只能回答是個人因素,於是她的失業救濟金申請被駁回。 幾名學者及律...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會造成一種混淆,把重點從性騷擾轉移到了外表之上,從而降低了這個行為的嚴重性。當「性騷擾」變成「令人不舒服的調情」,而「令人不舒服」又被解釋成「對外表感到不舒服」時,上個世紀好不容易完成的矯正將再一次被反轉,責任再次回到被害人身上,如同過去「是妳不懂幽默」、「是妳開不起玩笑」。 當然,人本來就能夠選擇誰可以對自己進行什麼行為,但我認為這樣的反駁並沒有抓到重點,反而是肯認了被害人需要承擔部分責任歸屬,似乎他或她有權力去選擇帥、醜、富、窮,但事實上,性騷擾的行為中,被害人完全是被動的,無論帥或是醜,重點始終應該在性騷擾這個行為上。 在「性騷擾」這個名詞出現之前,加害者及受害者兩造對這個行為的理解都不夠,對加害者而言,這只是「調情」、「營造氣氛」、「開玩笑」,這樣的理解錯誤並...

    當公開羞辱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網路公審」究竟是在伸張正義,還是霸凌? 【把傷口攤開來給你看一看】我被性騷擾的親身經歷 這是我們的真實經歷:會性騷擾的爛人就是爛人,和受害者沒有拒絕、穿什麼無關 (本文經原作者 林艾德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性騷擾的由來:為何連說「人醜性騷擾」也是一種壓迫?〉 。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 2019年1月11日 · 在探討戀愛、友誼、商務職場中的人際關係時,「吸引力」一直是熱門話題。. 創辦於舊金山,專門研究人類行為學與吸引力科學的機構 Jaunty 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發展社交智能與人際技巧的計劃。. 他們將「吸引力」這種看似神祕難解的化學作用,以 ...

  3. 2018年6月22日 · 熟悉黃聲遠的人大概都知道,他的言談總是充滿樂觀,對未來也抱著開放心胸,就是不愛談自己,有關他自己和田中央的種種,往往得透過旁人講述。 這些年來巡迴世界各地參展,自我介紹是免不了的,但 台灣幅員狹小,在縮小的世界地圖上小到只剩下一個點,因此黃聲遠在介紹自己之前,總不忘先向大家介紹台灣,不斷地說著「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在做什麼。 就在台灣館開幕的同一時間,正好傳來布吉納法索與台灣斷交的消息,黃聲遠致詞時也難免透露些許無奈, 「我們可能面臨各種情況,有時候也會沮喪,也許這個展覽,可以更清楚看到我們的處境,也會更喜歡我們現在擁有的自由生活。 黃聲遠(中),台灣館策展人王俊雄(右1)(田中央提供)

    • 黃子佼性騷對象1
    • 黃子佼性騷對象2
    • 黃子佼性騷對象3
    • 黃子佼性騷對象4
    • 黃子佼性騷對象5
  4. 2018年5月28日 · (責任編輯:彩玲)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程威銓)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1.他經常貶低你、對你挑三揀四。 2.口頭禪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你聽不聽隨便你!

  5. 2017年7月18日 · 喜劇電影. 總是選擇喜劇片看的人個性比較開放(更有創意、並且更勇於冒險)。 根據社會學者 Kraaykamp 等人在 2005 年做的研究,上述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喜劇片通常飽含一些更原創的笑點、內容,以及難以預期的情節安排,才能總是讓人嘴角瞬間失守,當然還有這些電影總是挑戰傳統的思考方式。 動作電影. 喜歡動作片的那些影迷們總是比較認真一點,情感面而言也比較穩定。 這些影迷之所以比較踏實認真,是因為喜歡動作片的觀眾們偏好熟悉感,他們比較能認同那些可預期的事物、以及熟悉的情節,「如果做了這些,結果應該會是⋯⋯」,因此他們也比較肯努力(因為預期有所收穫),而這種「只要努力克服就能成功解決問題」的可預期性也常常出現在動作電影中。 愛情電影.

  6. 2018年12月22日 · 孩子會說謊,其實有兩種狀況,一是 在三歲左右,這個時候的孩子比較容易發生的是「想像和現實不分」 ,通常這裡面會帶著孩子的願望,例如他很想去遊樂園、他很想去動物園……,所以他會幻想家裡有人帶他去這些地方玩,會跟幼稚園的同學說「我昨天去迪士尼樂園」,但是只有一天,最近的迪士尼樂園在香港,當然不可能當天來回;而這主要是因為 三到五歲,正是孩子發展想像力的階段,他們很會編故事,有時候虛實不符 ,會讓人覺得是在說謊。 另外一種則是屬於「趨利避害」,主要是想要逃避處罰,或是想要達到一個目的 ,大家可能都聽過「說一個謊,後面要用更多的謊來圓第一個謊」,葉啟斌說,孩子也一樣,因為怕麻煩、怕被處罰,所以會編理由,或是用過度簡約的解釋來塘塞大人的問題,然後就一個謊接一個謊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