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5日 · 吳家揚絕非富裕家庭出身,父親沉迷於吸煙、飲酒和打麻雀,投資不懂的東西,讓一輩子辛苦賺來的錢化為烏有;然而,他卻沒有氣餒,而是把家人的錯誤當成負面教材,少年時起已努力致富,創下以下非凡財務成就: 高中時代(1986年)開始接觸股市;

  2. 2021年12月3日 · 從蝕錢中領悟投資真諦. 吳沚默並非一開始對投資有興趣,以往更甚少理財,只會做定期,直至後來定存年息跌至1厘,就連通脹也趕不上,最後下定決心要學投資。 在大學時期,吳沚默初踏股票市場,惟當時欠缺投資知識,只是聽信他人投資貼士買股票,最後損手離場。 她強調:「千萬不要相信朋友的投資貼士,他們不是有意騙你,他們自己也是被騙。 」她認為投資難免要「交學費」,幸好當時本金少、損失有限,她指「每個人必須在股市中蝕錢才可以成長」。 點擊圖片放大. +5. 不再與股票鬥長命 實行斷捨離. 雖然吳沚默投身股海的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從中摸索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她現時會將6成投資資金作長綫投資、4成為短炒:「長揸的部分就不會太着緊升跌。

  3. 2024年4月30日 · 23%富裕家庭對子女隱瞞財富規模. 結果顯示,全球69%的受訪家辦將繼任計畫視為主要任務,但有23%的家辦向下一代隱瞞了家族財富的規模,這一數字在不同地區相當一致,美國為23%,其他國家為22%。 較小規模(資產5000萬~5億美元)的家族辦公室比最大(資產10億美元以上)的家族辦公室更常提到這種做法,比例分別為27%和15%。 財務大權仍由父輩掌握. 調查還詢問了家族辦公室對後代金錢控制程度的理念。 在全球範圍內,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辦允許其後代提取收入,而財務控制權則繼續由父母掌握,直到他們去世。 大約四分之一的家辦已轉移或將在下一代達到一定年齡後轉移很大一部分家庭財富。 還有一小部分家辦(大約六分之一)轉移了決策權,但不是家庭財富的完全控制權。

  4. 2021年5月28日 · 冀幫女兒置業為將來鋪路 吳日言:香港買樓真係要靠父蔭!. (立即收看). 「成功靠父幹」是近年坊間流行的說話,指一些靠父母才取得成功的年青人。. 香港樓價高企,有調查指 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買到樓。. 現時育有一名女兒的吳日言又如何 ...

  5. 2021年12月10日 · J Lou笑言媽媽是個傳統的母親,當初開始拍YouTube時,雖然媽媽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 由於父母都是生意人,感受過事業不穩定的時候,因此不希望J Lou有一樣的人生。 「在我成長期(媽媽)不斷提醒我長大後要做醫生或律師,要找一些穩定的工作做。 YouTuber工作不穩定,有機會沒有收入,需要靠做副業維持,但亦有機會薪酬可達6位數字。 J Lou直言,在網上可以找到醫生薪酬的統計數字,但做YouTube或Instagram是一個新職業,網上不會有這些數字,所以有時她也要說服媽媽自己現在做的工作也是一份「正當」職業。 未畢業已儲錢搬出來住. 香港租金昂貴,打工仔都未必人人有能力搬出來自住,何況是個大學生?

  6. 2021年9月16日 · 凌先生和太太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朱珏瑛(Ellen Chu)的客戶,2020年因疫症影響學校收入,凌先生不幸被裁員,失去了教席,幸好能夠找到代課老師的工作,但始終減少了收入,工作亦較不穩定。. 經歷了一年多的經濟及疫症衝擊後,雖然感覺各樣都已漸漸地 ...

  7. 2021年12月3日 · 在珠海長大的沚默,獲父母鼓勵來港讀電影追夢,至今已入行8年,以演員、編劇、作家等身份活躍於人前。 隻身來港發展,住屋租金成為她最大支出,惟本港樓價高企難上車,她最後改為投資珠海橫琴物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