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國營事業招考2023 相關

    廣告
  2. 宅在家正是拉開差距的大好機會,囤好首選利器--公職應試攻略換跑道,解封後考公職,小資轉高資! 疫情延燒,工作不穩定,宅家時是否想好好提升自己的戰力?鼎文系列套書,應試攻略全收錄!

  3. 高普考、特考高錄取率傲視全國,讓您金榜題命,速洽全省據點! 特考補教權威!多年榮耀金榜,成績傲視全國!搶搭公職列車,報名要快!

  4. 輕鬆準備4科,年終30萬不是夢,國營鐵飯碗,好工作不間斷。 退休潮湧現國營招考徵才一波波,工作機會多更多,考試科目少且多為選擇題,就近分發離家近。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9日 · 經濟部人事處公告,台糖、台電、中油及台水等經濟部所屬 4 大國營事業機構,112 年新進人員甄試錄取、備取人員名單於今(29)日下午 2 時放榜,除於經濟部公布欄公告,並於甄試網站及各事業機構網站同步公告。

  2. 2024年4月18日 · 經濟部今(2024)年將舉辦所屬事業新進職員招考,四大國營事業台電、中油、台糖與台水暫定釋出 665 名額,起薪約 4.1 至 4.2 萬元。 甄試簡章預定 6 月 12 日上網公告,10 月 13 日進行甄試初(筆)試。

    • 安靜招聘成特定人才來源
    • 採取非傳統招聘方式
    • 為第一線導入工作靈活性
    • 管理者成「夾心餅乾」
    • 維護職場上的心理健康
    • 審慎處理員工私人資訊
    • 持續推動 Dei 發展
    • 人資工作加入 Ai 技術的協助
    • 團隊內部建立良好且明確的互動模式

    不少公司陷入內部人才短缺,團隊成員動力不足、轉為安靜離職狀態,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招聘預算,因而衍生出新的策略:安靜招聘。透過鼓勵或調整現有員工,暫時轉換至新的崗位上,或聘請外包人員,採取任務導向的短期合作,更彈性地滿足企業在特定技能方面的需求。

    以學歷、經歷評估面試者的方法不再管用,Gartner 認為組織應更聚焦「技能本身」,《Forbes》也表示,像是軟體開發等職位,並不一定需要學位才能證明能力,當擴大網羅人選的範圍,會有助於加快招聘速度,提昇勞動力思維多樣性,且據研究機構 The Burning Glass Institute 分析數百萬個線上職缺,要求大學學位的工作從 2017 年的 51% 到 2021 年已降至 44%。

    不少企業都已將混合辦公,設為常規的工作方式,而這樣的靈活性,也被製造業、醫療業等許多的第一線人員所期待。《哈佛商業評論》解釋,靈活不只是選擇辦公的場所,也包含怎麼決定班表、時間、合作對象等,賦予工作者更多自主權。

    Gartner 指出,位居中間位置的管理階層,今年會更深切感受到高階領導和實際帶領團隊的拉扯,前者必定展望更高的績效,後者則更需要協助或討論其目標、職涯發展等。因此,組織是時候該安排新的領導力訓練,或重新定義主管工作的優先事項,才有辦法處理日漸擴大的管理範圍。

    疫情、國際政局和經濟情勢的起伏,甚至近期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都讓工作者倍感壓力與疲憊。LinkedIn 引述麥肯錫健康研究所 (McKinsey Health Institute,MHI)2022 年的調查,在 15,000 多名受調者中超過四分之一都出現倦怠徵兆。支持和傾聽員工的心理狀態,將成為人資團隊重要的業務。從入職、發展到留才等過程,皆應安排相應的福祉計畫。另外,重視團隊的「休息程度」也有所助益,像是在預期的高度工作期間,主動給予假期,或把部屬是否合理休假設為主管的 KPI 之一。

    承上一個趨勢,《Forbes》舉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的經驗,他們的福祉計畫除了設立健康與福利長,還納入員工與其家庭的健康諮詢、改善員工餐廳的食物軌跡和理財教育計畫等。不過,這也代表組織會握有更多員工的私人資訊,人資主管勢必得設計合理的處理機制,像是蒐集的方式、嚴格防止外洩的保存,以及允許不願意參與的員工得以退出相關計畫。

    推行多元、平等與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DEI)文化是當前企業的主流,然而 Gartner 發現其實有超過 4 成的員工,並不認同現行做法。人力資源部門需要正視此警訊,為了避免最終那些反對聲音集結成為抵抗的力量,應主動分析組織內的人口(種族、性別)分布,預先辨別潛在的問題,及早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化解不滿的聲浪,證明公司欲推行的決心,並樹立榜樣、發揮同儕影響力。

    《Fast Company》提到,像是 ChatGPT 這樣的 AI 聊天機器人,也可能會成為新的一年人資工作者可善用的工具,只要記得選對應用時機,更適合代替蒐集資料、改寫文字等。如果是從零開始,例如建立規章,還是靠自己較恰當。另外,若要應用至招聘流程,則得留意提供判讀的數據是否存在偏見,不然 AI 也只會依循規則,導出歧視的結果。

    最後,企業面對更多 Z 世代工作者新加入團隊,既有員工也因為疫情關係,社交能力逐漸下降,需有意識地指引團隊成員之間聯繫、了解彼此工作習慣。《哈佛商業評論》舉例,某間公司就請員工填寫人際關係偏好表,讓管理者知道他的部屬是喜歡一起吃午餐,還是享受和大家討論的感覺,並據此明確定出會議出席的方式等,都有助於員工之間可以跨地域、跨世代,展開更好的溝通。 參考資料:Harvard Business Review、Forbes、LinkedIn、Fast Company

  3. 2024年5月17日 · 經濟部今年將舉辦所屬事業新進職員招考,四大國營事業暫定釋缺665名,起薪約4.1至4.2萬元。 甄試簡章預定6月12日上網公告,10月13日進行甄試。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2024-04-18

  4. 2023年8月10日 · 2023 年第一季平均每月徵才 17.1 萬人,其中「兼職占 42%、正職占 58%」,顯示餐飲業因疫後拓點的需要,加上缺工壓力有增無減,陸續以正職排班穩定、福利較優吸引人才。

  5. 2023年1月15日 · 2023年基本工資月薪調升至 2 萬 6400 元、時薪 176 元,考量近 3 年產業持續受疫情影響尚未恢復的內需產業,經濟部與勞動部共同研議提出「112年基本工資補貼方案」。. 補貼適用對象包括農業、服務業及受到疫情連帶影響的部分工業,如毛巾、襪類、文具、食品 ...

  6. 2021年7月12日 · 你擁有了嗎? 麥肯錫於 2022 年 6 月發布這份 〈定義公民在未來工作世界的所需能力〉 報告,調查來自 15 個國家的 1 萬 8000 人,從而提出未來工作者須具備的技能,旨在希望各國政府能針對這些項目加強培訓。 隨著工作型態將更加自動化、數位化,報告指出,工作者若能具備這些技能(參見圖表),將有助達到以下 3 個標準,更能在未來勝任難題,無論他們身處在哪個行業: 增加自動化系統以及 AI 無法達到的價值。 能在數位化的環境工作。 能不斷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和新職業。 延伸閱讀: 員工打開求職網,你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LinkedIn 揭露 3 大轉職推力. 這 13 種能力,又細分為「認知、人際、自我領導、數位化」等 4 大範疇: 資料來源:麥肯錫/製圖:經理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