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4日 · 焦虑型依恋 (Attachment anxiety)焦虑型依恋,指的是在感情中对伴侣感受不到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或者使自己变得更“完整”的情感状态。. 焦虑本质上是一种恐惧,害怕被抛弃导致的恐惧,这种恐惧导致了恋爱中的患得患失和 ...

  2. 2018年8月1日 ·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REBT)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咨詢學者艾裡斯(A.Ellis)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心理咨詢理論及方法。該方法重視不合理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其核心理論是ABC理論,即對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A)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beliefs,B)是導致情緒 ...

  3. 2020年11月16日 · 期望價值理論(Expected Value Theory)期望價值理論,是動機心理學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 ,個體完成各種任務的動機是由他對這一任務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對這一任務所賦予的價值決定的。個體自認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越大 ,從這一目標中獲取的激勵值就越大 ,個體完成這一任務的動機也就越強。

  4. 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於1977年提出的。它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5. 创伤后成长 (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一个人在与重大生活 危机 斗争中产生的积极变化 [1] 。.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是由理查德·泰德斯基(Richard Tedeschi)博士和劳伦斯·卡尔霍恩(Lawrence Calhoun)博士在1996年提出的 [2] 。.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53%经历过创伤 ...

  6. 2016年12月26日 · PAC理论又称为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由 Eric Berne 于19世纪50年代在 《人们玩的游戏》 (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 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 是一种针对 ...

  7. 2021年5月24日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 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过观察成年人之间的 价值判断 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为父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