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29日 · 而當你熟悉損益表之後,便能進一步搭配另外兩張表:「 資產負債表 」與「 現金流量表 」,相較於透過損益表了解企業某一段期間的經營狀況,資產負債表則可協助經理人釐清企業的財產與借貸,現金流量表則可掌握企業資金的增減。. 徹底讀懂這 3 張 ...

    • 疫後供應鏈兩大變化:捨棄「及時生產」、從全球布局改成地方部署
    • 企業供應鏈韌性有多少?一張自評表快速健檢
    • 供應鏈韌性如何養成?先從檢視庫存成本下手!
    • 企業如何靠數位轉型強化供應鏈體質?從二個層面切入

    安永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黃昶勳提到,供應鏈在這波疫情下會有兩大調整,一是從精實生產轉為計畫生產。 製造業過去提倡用 「及時生產」(Just in time,JIT)來減少庫存成本與人力冗餘,有些公司甚至能將庫存周轉率壓在 1 個月內,但疫情下的工人隔離期動輒半個月,一斷鏈,庫存根本難以應對。 因此,他會建議企業要有「計畫生產」的思維,就像 Google Map 安排最佳路徑一樣,從A點到B點有不同的到達路徑,當最快路徑不通時,馬上可以換交通工具、路線,同理來看,企業要有更多元的生產方式與組合,才能在危機到來時,即時排出新的生產流程,應對任何不可預期的情況。 第二個是從長鏈改成短鏈布局,過去為了追求高毛利,會將下游製造移到生產成本低的國家,但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對 2500 億中國商品加...

    企業該如何檢視供應鏈的韌性程度呢?曾韵建議企業參考國際標準,如:ISO22301(供應商的營運持續能力)或 PA 7000(供應商的營運能力、品質、資安、安全、營運持續……等),以此設計供應鏈稽核問卷,瞭解自身供應鏈的狀況。抑或透過供應鏈韌性自評表,快速評估公司的準備程度,若分數落在 30 分以下代表準備不夠充分,應針對弱項補強。

    面對供應鏈的大幅變動,經理人可從哪部分準備起,養成供應鏈韌性呢?專家認為,短期來看,可從庫存檢討與多元採購著手,補強供應鏈的脆弱環節,來應對疫情間緊急的狀況;中長期則藉由強化供應鏈計畫能力、建置跨國生產中心等措施,逐步調整生產策略,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過去企業常有庫存成本與風險應對的難題,「庫存要拉高到多少,才能度過供應中斷的考驗?」「庫存水位提高後,現金水位是否足夠讓企業持續營運?」等都是存貨拉升時,企業會有的疑慮。

    雖然疫情加快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的腳步,但黃昶勳認為,目前台灣企業多只做到執行面的數位化,例如表單電子化、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收集了許多資料,但這些資料若沒有與生產排程的方式統合,對供應鏈強化未必有太大的幫助。 數位化工具要對供應鏈有幫助,一是要做到供應鏈各端點可視化,從供應商、生產工廠、物流中心、通路分銷到客戶分店,都能即時分享自己的庫存、訂單與出貨資訊,調節供需落差,避免長鞭效應;二是能依據客戶關係、產品特性、訂單利潤與產品需求數量,排定最適合的生產順序,增加敏捷應對危機的能力。最後,系統還要算得夠快才行。 黃昶勳建議,企業可考慮導入 APS(先進供應鏈計畫系統),它能透明化庫存、生產與原物料資料,還會加上限制條件,如:地緣政治導致關廠、原物料缺乏等限制條件,能模擬分析最適合的解決方...

  2. 2016年6月26日 · 這時候,你可以使用「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這個最常被用來評估數據波動狀況的統計指標,更客觀地掌握銷售趨勢。 1.比較自家餐廳營業狀況 標準差是用來判斷每日營業額和平均營業額之間的差異程度,必須分別算出每個數據與平均值之間的差額,將差額平方後再相加,接著除以個數,最後 ...

  3. 2016年5月5日 · 任職於IT產業的你,前幾天提交一份開拓新業務的計畫後,被主管狠狠打槍,「光是了解我們自己根本不夠,你還要分析其他公司及市場狀況啊!. 當問題同時涉及內部和外在的環境因素時,SWOT分析是最好用的工具。. 這4個英文字分別代表: 優勢(Strength ...

  4. 2019年3月22日 · 為了清楚呈現公司狀況好(健全)的部分、與狀況不好(無效益)的部分各發生在何處,故以細分項目的方式來呈現利益。 損益表遵循由上而下的順序,階段性呈現出「5 種利益」。除了稅前淨利,其他 4 項利益能夠得知公司在「哪個領域、賺了多少錢」。

  5. 2023年11月6日 · 造成缺工問題,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新冠疫情。. 2019 年底,COVID-19 爆發,台灣政府實行防疫、邊境控管和三級警戒,「這對餐飲和旅遊業衝擊很大,很多業者不得不裁員或放無薪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組長吳淑瑛表示,這些行業在疫情間流失 ...

  6. 2024年5月22日 · 碳足跡盤查的簡稱就是碳盤查」,碳盤查和碳足跡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涵蓋的範圍不同碳足跡主要是產品整個生命週期所產生的排放量而碳盤查則是針對整個企業組織各環節營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做計算與查驗也就是說進行碳足跡盤查可以幫助企業組織更了解自家產品的碳排狀況。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碳盤查怎麼做? 經濟部公布五大標準步驟. 台灣在邁向「淨零碳排」之前,首先要掌握當前的碳排放總量,以科學方法量化產品或活動的碳足跡,才能設定合理可達到的階段性減碳目標。 因此普遍認為「碳盤查」是淨零行動的關鍵第一步。 目前台灣是以 CNS-14067 作為碳盤查的作業原則,可遵循下列 5 個步驟進行碳盤查: 【徵件倒數】全台最大規模文化創業加速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