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程子四箴 即 宋代 大儒 程頤 所撰視、、動四箴。. 明世宗 推崇 理學 ,親自註解,頒行天下學校。. 嘉靖 九年(1530年), 嶽麓書院 得御製四箴及世宗親撰的「敬一箴」,特建「敬一箴」亭保存。. 四箴碑現藏四箴亭內,其中《視箴碑》殘缺嚴重,箴文全 ...

  2. 晏嬰 (前578年—前500年), 字 仲 , 諡 平 ,習慣上多稱 晏平仲 ,亦稱 晏子 。. 齊國 萊地 夷維 ,祖籍為 宋國 [1] [2] 。. 春秋 後期 外交家 、 思想家 。. 晏嬰的父親 晏弱 為 宋穆公 的 曾孫 ,因 宋國 內亂而到 齊國 擔任 上大夫 ,被齊國賞賜以 萊地 作為 ...

  3. 而且孔子因此將事從「聽其言信其行」改變為「聽其言觀其行」。 孔子曾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將他和 子羽 做對比。 但 南懷瑾 的《論語別裁》提出不一樣的看法,認為孔子不是在批評宰予,而是告訴其他學生要體諒宰予,不要因宰予的行 ...

    • 生平事跡
    • 哲學思想
    • 注釋

    陸九淵出身於一個九世同居、闔門百口的世家。他的八世祖陸希聲曾為唐昭宗之宰相,陸九淵是個神童,母親饒氏早逝,由長嫂哺育成人。三、四歲時向父親提出「天地何所之」的疑問,久思竟至廢寢忘食。 乾道八年(1172年)三十四歲中進士,先任隆興建安縣主簿,後改建安崇寧縣。 大約十年後,他被薦為國子監正,不久,又遷「編修敕令所」的「刪定官」。陸九淵少年時曾讀三國、六朝史,有感於當時「夷狄亂華,後又聽長輩講「靖康之恥」,於是曾剪斷指甲,學習弓馬,慨然要為大宋朝廷復仇。在任「刪定官」時,他便「訪知勇士,與議恢復大略」,朝廷論對時,「遂陳五論:一論仇恥未復,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宋史·陸九淵傳》) 淳熙十三年(11...

    陸九淵的思想接近程顥,偏重在心性的修養,他認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過於「支離破碎」。陸九淵是「心學」的創始人,其主張「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見性」,「心即是理」,重視持敬的內省工夫。即是所謂的「尊德性」。朱熹言「理」,側重於探討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陸九淵言「理」,則更偏重於人生倫理,明代王陽明贊賞陸九淵的學說,使得陸九淵的「心學」得以發揚,因此學界稱之為「陸王」學派,實際上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祝平次:〈自我、文本與傳統:陸九淵與南宋道學的發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林維傑:〈朱陸異同的詮釋學轉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林維傑:〈陸象山學問的詮釋學性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島諒:〈朱熹的另一個論敵——陳亮哲學與陸九淵的親和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亮所與,盡是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指及遠。. 然而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時世局。. 」 [29] [27] ;「諸葛亮做相國時,安撫百姓,建立儀容法度,制約官僚職權,依從權力制度,開誠意正心,布公正 ...

  5. 所指的人際關係限於 家庭 內,父母與子女、兄弟間的相處關係,與後來所謂的五倫意義不盡相符,後出的五倫一詞,多加上了夫婦、君臣,以及朋友 [2] 。 按照 政治大學 中文系教授林啓屏的解釋, 孟子 所說的人倫,並非一種要行為去符合外在形式的客觀規範,而是發自於體認到 四端 之心後產生出來的精神表現 [9] ,即孟子所謂「 舜 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相關記載 [ 編輯] 《 中庸 》--五倫排列順序: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宋 朱熹 《 四書章句集註 》第十九章--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 。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 孟子 》--五倫排列順序: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 “

  6. 《 諫逐客書 》 [註 1] ,是 李斯 寫給 秦王嬴政 的一篇文章,文體在形式上為 應用文 ,而內容上則為 論說文 。 這篇文章被視為是後來的 駢文 之初祖。 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揭發 韓國 實施“疲秦計畫”,即韓國的水利工程師 鄭國 (鄭氏,名國)利用修關中水渠以耗費秦國人力、銀錢,和 吕不韦 和 嫪毐 之黨徒為亂(他們兩都不是秦)。 在宗室大臣鼓噪下, 秦王政 下 逐客令 ,驅逐所有六國籍貫 客卿 [1] ,被驅逐者之一、 楚国 上蔡 李斯 因此寫下《諫逐客書》予秦王政過目,內容闡述說明為君「有容乃大」的重要性,如此一來 国家 才能夠富強 [2] 。 秦王讀了李斯的上書,就廢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並恢復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