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0日 · 散戶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存股高手吳淡如告訴你理性致富一定要懂的 2 個觀念.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現在可不可以進場? 」其實,我只要聽到這個問題,我就明白了,我眼前的發問者,肯定把自己當賭徒。 長期投入且規律性的進場,買入具長期價值投資的股票或資產,是成功投資者的鐵律。 一直在看什麼時候要進場撈一筆的人,很像菜鳥衝浪者(話說,如果是衝浪冠軍,應該不需要問別人這個問題),他渴望用自己不熟練的身手,僥倖衝一波浪,成功到岸邊之後,歇手,也不再進行任何練習,靈巧等待下一次成功的衝浪。 下一次,他還是要問別人:現在可不可以進場? 會問人「時機」問題的肯定非專業。

    • 綠界科技擬拆股、助攻股價重回 400 大關!為何大企業都在分割股票?
    • 拆股的可能原因:鞏固人才、吸引更多投資人、推展併購計畫
    • 少數不願分割股票的例外:股神巴菲特,為何堅持不拆股?

    股票分割大多發生在價格非常高的企業身上,透過拆分每一股為多個股數,降低股價、增加公司在外流通的股數。而各企業敲定的拆分比例都不一樣,假設某間企業採用 5:1 的方式,那持有 1 股的投資人,最後即擁有 5 股;每股成本則會降低,總體持有價值不變、只是帳面上持有股數變多了而已。 通常執行此計畫的企業,不只獲得更多投資人青睞,股價也都會迎來漲幅。亞馬遜股票分割於 2022年 6 月正式生效時,美股盤中上漲 2.3%至 125.11 美元。以其分割方式計算,未分割的前一日(6 月 3 日)收盤價為 122.35 美元。 除此之外,企業之所以分割股票,還有 3 項可能原因:

    1. 內部管理:薪酬更具彈性,能作為搶人、留才手段

    招募市場愈來愈競爭,各大企業都爭相網羅關鍵人才,薪酬便是最容易被應徵者,拿來比較和評估的項目。 《華爾街日報》就提到,亞馬遜發言人的聲明中,認為股票分割之後,更有利於員工管理自己的薪酬,反過來說組織也受惠於股價變低,能更彈性地設計股票組合,給予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員工,而不一定是薪水或獎金。 特斯拉也公開表示過,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能幫助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為每位員工提供股票期權,是特斯拉的成功原因之一。自 2020 年特斯拉拆股以來,股價已上漲 43.5%,股票拆分將有助於特斯拉重置普通股的市場價格,以便員工在管理股權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2. 外部市場:進入道瓊工業指數,獲取更多投資人加入

    資產管理公司 Boston Partners 全球市場研究部主管邁克爾.穆蘭尼(Michael Mullaney)認為,股價高達 4 位數的企業,把股票分割是「明智之舉」。因為過去一年半來,散戶成交量急速增加,在股市裡的重要性再次提高。拆股有利於降低股價,吸引更多投資人買進,進而活絡交易量,帶動買氣。 《CNBC》指出,亞馬遜現階段仍非道瓊工業指數(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的一員,而股票分割之後,有可能提高他們加入的機率。原因在於該指數目前是以「價格加權」的形式決定其組成,即股價愈高的企業,占比會愈高。 然而亞馬遜過去股價太高,若真的進入道瓊工業指數,會使其成分股比例失衡,因此才被該指數排除在外,藉由分割、股價下降的方式,才有機會讓亞馬遜獲取門票。 蘋果(Apple)的例子讓不少人認同此原因,他們在 2014 年時宣布以 7:1 的比例分割股票,隔(2015)年道瓊工業指數就將蘋果加入指數當中,同樣是考量到原本其價格過高,會完全超越其餘 29 支成分股的權重。

    3. 外部經營:為轉型、併購鋪路,提高自身議價籌碼

    觀察科技業的併購實務,經常是採「以股換股」,對收購方的好處是毋須動用現金,或額外籌措資金。正是因為股票分割,能高機率推動股價上漲,自然就可以較少的股票,換得對方同樣的股權,不少企業以換股併購其他公司之前,都曾執行股票分割。 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艾非・賓美利奇(Effi Benmelech)在《富比士》(Forbes)就以專文推測,亞馬遜也許在籌備大型併購案。

    盤點美國近年來,不少大企業都陸續分割股票,就在亞馬遜宣布的前一個月,Google 母公司也公布其 20:1 的拆分計畫,而包含蘋果、特斯拉等知名企業,也都採取過此方法。不過也有少數企業拒絕採取這樣的分割來降低股價,股神巴菲特擁有的跨國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即為一例。 波克夏海瑟威發行的 A 類股(BRKA-US)多年來始終位列價格高昂、多數投資人難以入手的「夢幻類股」,目前每股持有價格超過 50 萬美元。巴菲特多年來面對市場要求分割股票的呼聲始終不願鬆手,認為波克夏股票尋求的是以長期投資持有為導向、而非短期炒作為基礎的優質股東,並且堅持:「如果無法為投資人創造內在價值,那些相對低廉且大量流通的股票就不值得擁有。」 A 類股長期被外界批評「欠缺流通性」正好...

  2. 2021年6月10日 · 2021-06-10. Smart 智富 黃嫈琪. shutterstock. 拒當股市韭菜! 他用「傻多存股法」3 原則,年領逾百萬現金股利.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達成財富自由、提前退休,是許多上班族渴求的目標;但是投入大把資金在股市彷彿在賭博,又擔心自己缺乏過人的能力,無法獲得優秀的投資績效,於是索性認為自己與財富自由目標無緣。 跟許多散戶一樣,剛開始都在殺進殺出的工程師徐世鑫(部落格版主棒喬飛),投資多年後才承認自己沒有賺價差的能力。 但他沒放棄財富自由的夢想,他發現股市長期向上,於是建立一組穩定領取被動收入的存股組合,做好財務規畫,果然順利達到年領百萬目標,並在 45 歲提前退休。

    • 該追求的不是錢,而是幸福。儘管我努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展露出辛苦的樣子,卻還是被孩子發現爸爸因虧錢而相當煎熬,所以我很慌張。我回答說:「好啊!我知道了。
    • 幸福的定義。伊利諾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德·迪安納(Edward Francis Diener)定義的幸福是「主觀的滿足」,這裡的重點是「主觀」,也就是說,不管誰說什麼,只要我喜歡就夠了。
    • 收入與幸福的關係。已經有好幾次的研究提到金錢對幸福的影響。2010 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在年收入達到美金 7 萬 5 千元之前,幸福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超過 7 萬 5 千元之後,收入跟幸福的關聯性就降低了。
    • 人性的「享樂適應」好,我們一起來張開幸福的想像翅膀!假設各位投資的虛擬貨幣和股票賺翻了,原先投資台幣 100 萬元,後來經過幾次利多的機會,在幾週內獲益達到百分之 1000。
  3. 2024年4月19日 · 配息好處,股東可以領到現金流,但長遠來看,公司為了滿足股東要求,選擇多配發現金股利,能留下來作為資本支出(用於土地、廠房、設備、研發等),或可運用的現金就少了,不利於公司的發展性,尤其當現金水位變低時,可以想像如果前一年配發很多,隔年不景氣,公司未賺進那麼多收入,又想維持一定的配發率,財務風險就會提高。 對於投資人來說,也要留意,並不是愈多人買 ETF,ETF 的淨值就會愈高,因為 ETF 的淨值,由該組合中所有股票的市值加總,除以發行張數所得出。 簡單來說,如果成分股市值都在下降,你買入也不會拉高 ETF 的淨值,反而要留意是否會買到溢價(市價比淨值高)的 ETF。 延伸閱讀: 收益平準金是什麼? 與高股息 ETF 有關係嗎、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

  4. 2024年5月7日 · 股票股利指的是投資人會額外拿到股票代表企業股本會增加在外流通的股數會擴大。 至於現金股利較容易理解,投資人會直接收到公司分配的盈餘,等於除息時就可拿到一筆獲利。

  5. 2017年9月19日 · 意思是 過度仰賴股票的市場價格而非公司本身的營運財務狀況來買賣股票很可能會反過來被市場操弄。 對巴菲特來說,一間值得擁有的好公司,並不是短期內股價飛漲,而是長期營運穩健,股價能反映出公司實際的價值。 「我的工作不包括預測股市或經濟的波動。 」─ 1966年7月給合夥人的信. 由於市場難以捉摸, 巴菲特強調不能預測市場上短期內會發生什麼事情。 許多投資人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會漲、什麼時候要賣出,然而他並不這麼做,與其花費心力去揣測明天是漲是跌,不如多撥出一些時間,專注研究公司本身的體質,找到值得長期持有的標的。 投資基本原則二:複利是創造財富的強大力量. 投資理財為什麼能夠致富? 如果由巴菲特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絕對不會是靠著短期之間低買高賣,而是「複利」的力量。 什麼是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