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9日 · 4歲後一年長不到4公分最好就醫評估. 當然,不同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也不一樣,通常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兒,身長約為49至50公分,出生後第一年約會長高25公分,第二年約長11公分,到了2至4歲間,每年約長7公分,而從4歲到青春期開始前,平均一年約會長4公分,若孩子有正常生長速率即能沿著生長曲線成長。 因此,若發現孩子生長偏離生長曲線,或是孩子4歲之後平均一年長不到4公分時,代表孩子的生長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進一步評估。 父母都會好奇孩子未來到底會長多高? 國外曾研究發展出一套計算兒童的目標高度的方式: 1.男孩為父母的身高和,先加上13公分,再除以2。 2.女孩則是父母的身高和,先減去13公分,再除以2。 其中的13公分是男與女的平均身高差。

  2. 2024年4月2日 · 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世綱表示門診中也不乏錯過治療時機的例子因此特此釐清5個關於身高成長的NG想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希望家長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孩子掌握只有一次的關鍵成長時機Q:服用轉骨湯就能幫助長高? A:可分二部分回應首先面對身材矮小的孩童需先釐清矮小的原因若家長有疑慮應先經過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謹慎檢查與評估確認孩子身材矮小是否為疾病所致。 有的孩子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遺傳性疾病甚至是因為腦瘤而抑制了生長激素的分泌,若一開始沒有詳加評估查明原因,反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 再者,若確認生長狀況並無異狀,家長希望透過體質調理來達到更理想的身高,建議可以找合格的中醫師評估。

  3. 2020年10月21日 · 嬰兒身高成長評估: 新生兒剛出生時平均落在50公分左右,前六個月平均會長2.5公分,一歲時大約會是出生時的1.5倍(70-75公分)。 一歲後每年會長高約5-6公分, 若小於4公分就需要注意,最好請專業兒科醫生評估檢查。 嬰兒體重成長評估: 寶寶的體重最主要反映消化吸收、營養狀況。 一般新生兒體重會落在3公斤左右,男寶寶通常比女寶寶重一些。 隨著寶寶成長,三個月大的時候大約會是出生體重的2倍,從三個月到一歲左右通常會增至出生體重的3倍。 週歲以後平均每年至少要增加2-4公斤就算正常,如果體重增加不理想或是反之太過快速,最好請專業兒科醫生評估看看。 嬰兒頭圍成長評估: 寶寶的頭圍是觀察發展的重要指標。 新生兒頭圍平均32-35公分,第一年成長非常快速,1歲前大概會是45公分。

  4. 2020年1月13日 · 小時候矮長大還是矮. 按生長曲線,找尋遺傳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去檢視一個孩子長得夠不夠高,而是透過追蹤遺傳生長曲線,去尋找使孩子身心得到最好發展與成長的方法。 及時發現哪裡「卡關了」,協助孩子們發揮基因優勢。 被家長帶來 求助生長問題的孩子,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身高、體重都低於標準值以下;第二類是身高沒問題,但體重過輕,瘦巴巴的;第三類是身高不夠,體重正常。 這三大類的孩子,通常不會被認為是健康有疑慮,卻是來我門診佔比最多的族群,他們因為「看起來正常」,容易錯過治療和調整的時機。 來到我的門診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是成長問題,三分之一是遺傳疾病,另三分之一是性早熟。 性早熟和遺傳也大有關係,表現在外顯而易見的是身高、體重都超標。

  5. 2020年9月29日 · 愛群中西醫 發表於 2020-09-29. 看留言討論. 作者\楊晨醫師 愛群婦幼中西醫聯合診所. 爸爸媽媽可以對照寶寶手冊後面的成長曲線將頭圍身高體重的數值換算成百分位就可以得知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成長的情況。 對稱性發展遲緩: 如果寶寶的頭圍、身長及體重三個參數都偏小,表示胎兒整體發育皆不好。 此時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很有可能是先天染色體異常或胎兒先天性感染的問題。 非對稱性發展遲緩: 如果頭圍、身高正常,只有體重發育較差,很有可能是胎兒本身正常,但媽媽營養不好或子宮不良造成。 母親懷孕年齡較大、體重較輕、多胞胎等情況,都有可能會造成胎兒非對稱性發展遲緩. ※Ponderal index ( PI ) =體重 ( g ) ÷身高 ( cm )3.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

  6. 2019年12月11日 · 『線上一鍵搞定三百分位』 不用麻煩,現在一鍵輸入,就可以知道: EX:三歲六個月的女孩,檢測值如下: 身高百分位介於 25 ~ 50 之間,體重百分位:介於 50 ~ 75 之間,頭圍百分位:介於 50 ~ 75 之間. 實測網站:http://health99.hpa.gov.tw/OnlinkHealth/Quiz_Grow.aspx. 男孩女孩標準結果大不同: (可下載對照) (男) (女) http://health99.hpa.gov.tw/doc/12024.pdf. 兒童生長是連續性的,不能只看某一個時間點測量的落點。 孩子的每個階段落點都可連成線,這些生長連線也應該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

  7. 2022年2月7日 · 一、生長狀況的評估指標. 所謂「生長狀況的評估指標」,就是許多爸媽所熟悉的 身高體重 以及 頭圍。 當我們綜合身高、體重與頭圍等3項指標,來製作嬰兒的成長曲線圖,就能評估寶寶身體的成長狀況 。 在這三個面向中,身高能反應寶寶的骨骼發展跟身體發展狀況;體重能反應寶寶的營養吸收狀況;而頭圍的部分,由於嬰兒在0~3歲是腦部發育的黃金時期,頭圍的成長速度太快、或太慢,都需要家長特別留意。 家長也能利用衛福部「 新版兒童生長曲線 」,輸入寶貝的生長狀況資訊,來看看自己寶貝的生長狀況是否需要特別關注。 郭醫生也建議家長能每月紀錄寶寶的三項指標,再透過網路上的相關工具去製作自己寶寶的生長曲線,透過圖表來觀察寶寶的成長狀況;倘若需要跟醫生諮詢討論時,也能讓醫生更了解家裡寶貝的身體情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