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0日 · 公民文化. 在阿奧蒙和佛巴《公民文化》一書中提出,公民文化上述三種類型綜合,調和了政治過程中公民參與和政府治理必要性。. 民主穩定性受到政治文化影響,公民文化特色將公民積極性與消極性予以融合,使政府在承擔義務和 ...

    • 戰後臺灣初期的發展
    • 二二八事變
    • 中華民國遷臺後發展
    • 經濟建設的起飛
    • 社會文教的變遷

    背景 西元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臺灣回歸祖國懷抱。 局勢 1.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民,熱烈期待中華民國時代的自由來臨,但光復後發現國民政府官員水準良莠不齊,加以各種軍政措施失當,使人民大感失望,民心漸失。 2.臺灣與大陸長期分離下所產生的隔閡,彼此認知不同。 3.因大陸局勢不穩定,所以中央政府無暇顧及臺灣,於是發生從日本人接收過來的臺灣用米、糖,被賤賣到大陸,造成通貨膨脹波及臺灣,以致臺灣民生困苦。 4.負責統治臺灣的行政官員水準不一,有許多不當的措施。如:自以為是、存有歧視臺灣人的心態、官吏貪瀆腐敗。 5.無法有效控制社會秩序,社會問題嚴重,以及公共衛生不良。在這種局勢下,一次查緝私煙的行動竟引起官民對立,演變成全島的動亂。

    爆發經過 1.導火線:1947年2月27日晚間,臺北發生因取締私煙所引發的官民衝突。 2.經過:2月28日,不滿民眾發起罷工,包圍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當時臺灣最高行政單位),公署衛兵朝民眾開槍,行政當局未迅速處理,以致引起臺灣各地反國民政府的運動。 3.結果:政府派遣軍隊進行逮捕鎮壓,以清鄉方式殺戮許多可能的反叛者,開啟了之後長達43年之久的白色恐怖時期。 事變影響 1.因首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等行政官員的處置失當,未有效掌控全局,鎮壓、逮捕造成臺灣人民死傷者眾多。導致臺灣人民對國民黨統治階層的不滿,種下日後族群對立與省籍衝突的禍根。 2.西元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即為首部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的電影。

    (一)政治改革: 1.重要關鍵人物的時代背景: (威權時代) 蔣中正時代 政府遷臺後為鞏固政權。 1.公布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2.以黨治國,發展黨組織,掌控地方勢力。 3.推行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 蔣中正時期與中共勢不兩立,為反共復國大業,努力鞏固外交。 (邁向自由化時代) 蔣經國時代 1.歷經外交困境:民國60年保衛釣魚臺主權運動及退出聯合國,民國68年中美斷交。 2.積極發展地方建設。 3.《大學雜誌》創刊,知識分子參與政治。 4.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民進黨成立。 5.解嚴:解除黨禁、報禁。 雖面臨外交困境,仍秉持自立自強之精神,加強彈性外交。 (民主化時代) 李登輝時代 蔣經國逝世,民主改革尚未完成。 1.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2.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全面退職。 3.舉辦總統民...

    (一)推動經濟發展: 藉著美援(美國對中華民國政府的一系列援助貸款及物資,如民生物資、戰略物資與基礎建設資材等)的幫助及威權的治理制度,政府全力推動經濟建設,創造全球視為典範的臺灣奇蹟。 1.經濟奇蹟的原因: 主因為臺灣地區的經濟制度,採財產私有制度,重要措施有二: (1)土地改革: 三七五減租 (西元1949年) 規定每年佃農對地主繳納的地租,不得超過年收穫量的37.5%。 公地放領 (西元1951年) 准許符合規定之承租農民申請承領公地,在繳清全部地價後,移轉土地所有權予農民,旨在扶植自耕農。 耕者有其田 (西元1953年) 政府徵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放領給現耕農民。此政策使農民得以擁有土地,提高生產意願與生產力,除增加產量,同時改善農民生活。 上述土地改革措施使農民生產意願大為提高,...

    (一)教育的推展: 臺灣在日據時代,實施有限制的不平等教育,雖有基礎教育的建立,仍有不完備之處。 光復後,政府制定許多相關教育政策,普遍提高國民的知識水準。 1.學制改革: 國民教育 民國57年(西元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教,解決國小升學壓力。 高中教育 原先與初中合併,初中改制為國民教育後,專設高中。設立與高職的比例為3:7。 職校教育 日據時代側重基層人力培養,奠定職校教育的基礎,故高職的發展遠較高中迅速。目前教育部因應社會實際需要,廣設專科學校並加強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的養成。 高等教育 發展快速最為顯著,政府致力於高等教育的人才養成,各公私立大學紛紛成立,並設置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 社會教育 民國60年推行的十二項建設特別加入文化建設,規定每一縣市建立均有圖書館、博物館和音樂廳...

  2. 2017年9月14日 · 1.社會契約論. 2.愛彌兒. 民主模式. 民主在不同時間或是不同理論下有著不同發展模式,以下四種不同民主模式。 一、古典式民主. (一)立基於古希臘城邦中雅典直接民主形式。 (二)在雅典式民主下,重大決策都由全體公民 (男性,年滿二十歲,在雅典出生男性)組成公民大會 (或群眾大會)所制定。 (三)專職公職人員由全體公民以抽籤或輪流方式擔任。 二、保護式民主. (一)約在十七、十八世紀時,民主被視為公民賴以保護自己免於受到政府侵害手段。 (二)洛克認為,投票權利係基於自然權利,特別是財產權。

  3. 2024年3月20日 · 一、姻親關係:. 姻親為因婚姻關係而生親屬,若離婚或婚姻撤銷則姻親關係亦隨之消滅。. 民法第969條:稱姻親者,謂血親之配偶、配偶之血親及配偶之血親之配偶。.

  4. 2017年6月22日 · 一、稱他人. 稱人尊長卑幼:令尊、令堂、令郎、令嬡、令媛、令千金. 稱尊長、妻室:尊翁、尊夫人、賢內助. 稱人父子:賢喬梓。 稱人夫婦:賢伉儷. 稱人兄弟:賢昆仲. 稱人朋友:貴友. 稱人學校:貴校. 稱人住宅:貴宅. 稱人公司:貴公司. 稱人店家:寶號. 二、自稱. 稱自己尊長:家父、家母、家兄、家姊. 稱自己卑幼、親戚:舍弟、舍妹、舍親. 稱自己兒孫:小兒、小女、小孫. 稱自己師長:敝業師. 稱自己朋友:敝友. 稱自己與父親:愚父子. 稱自己與太太:愚夫婦. 稱自己與兄弟:愚兄弟. 稱自己店號:小號.

  5. 2023年11月8日 · 孩子的生父是誰?就會和遺產的分配方式有關係。所以考試重點大都是放在財產分配的問題,但前提就是這些父母子女、夫妻的關係,我們必須要有清楚的了解,否則可能會導致後面的財產分配錯得一塌糊塗! 親屬 一、親屬之意義 血親、姻親、配偶的 ...

  6. 2017年9月14日 · 民主化. 所謂民主化就是威權國家轉型為民主國家過程。. 杭亭頓 (Samuel Huntington)在《第三波:二十世紀末民主化浪潮》一書中,將歷史上民主化分為三波。. 一、第一波:1820-1926年,始於美國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建立了歐美為主29個民主國家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