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3日 · 歌手莫文蔚新歌婦女新知2021的MV中身穿了D&G今年的春系列新裝結果被眼利的內地網民看到加以指責並形容她是辱華事件後第一個穿D&G的中國藝人」。 莫文蔚工作室儘管迅速道歉但內地社交媒體上的批評聲音仍不絕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評論此事莫文蔚昨周五11日晚起在紅館舉行一連3場絕色莫文蔚世界巡迴演唱會》。 而在此之前,莫文蔚乘勢已發表《婦女新知2021》的MV,並一度上載到 YouTube為演唱會造勢。 不過有內地網民指出,莫文蔚在MV穿著的一款時裝是來自D&G,而該品牌3年前曾捲入「辱華」風波,莫文蔚的造型再次引起他們不滿。 D&G在2018年因筷子吃Pizza廣告 捲辱華事件.

  2. 2024年5月6日 · 馮德萊恩還強調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這如何讓中國產品以歐盟公司無法競爭的過低價格進入歐盟。 她說,「中國目前用大規模補貼製造由於自己弱內需而無法銷售的產品。 這導致中國補貼的產品的過量提供諸如電動車和鋼鐵導致不公平貿易。 」「歐洲無法接受可能導致歐洲去工業化的此類市場扭曲行為馮德萊恩說她會鼓勵中國政府短期內解決這些產能過剩,」表示歐盟會同其他愈發受到中國市場扭曲影響的富裕和新興經濟體合作。 發改委:借「產能過剩」行保護主義 損全球經濟增長. 耶倫:政府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時 不排除任何選項. 貿易戰 新興市場 地緣政治 外交 科技戰 經濟 電動車 產品 補貼 公平貿易. 請選擇文章.

  3. 2024年4月30日 ·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發言人29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表聲明亦證實應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馮德萊恩將於下周一6日前往巴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會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願同法方歐方一道以今次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中歐關係的戰略性穩定性建設性互惠性推動中歐關係穩中有進行穩致遠為中歐各自發展和世界和平作出積極貢獻。 林劍指出,去年以來,中歐全面重啟各層級面對面交流,全面激活各領域對話合作,中歐關係呈現穩中向上的良好勢頭,符合雙方利益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中歐關係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面對當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中歐應當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增進理解互信,聚焦共識合作,克服干擾困難,妥善管控分歧,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4. 2023年12月7日 · 中國一歐盟領導人會晤今日舉行。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雙方談及中歐關係、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台灣問題等。 上午11時許,會見正式開始。 習近平: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指出,去年年底以來,中歐關係呈現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戰略、經貿、綠色、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取得豐富成果,這符合雙方利益和人民期待。 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在當前動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中歐關係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雙方有責任共同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為發展提供更多推動力。

  5. 2023年4月6日 · 外交部:中歐有分歧有溝通 各領域交往已重啟正全面鋪開. 繼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歐近期熱絡往來充分表明雙方雖然有一些分歧但更有溝通交流的強烈願望中歐各領域交往已 ...

  6. 2015年8月9日 · 今年4月6日,網上流傳一段視頻,畢福劍在一個私人飯局上唱評《智取威虎山》中的《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選段。 畢邊唱邊戲謔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稱毛「把我們害苦了」。 視頻流出後引發軒然大波,畢事後亦就事件向公眾道歉。 當時有觀點質疑,畢福劍於私人場合發表言論,與其公眾人物身份並不衝突。 畢福劍「辱毛」風波發酵,廣電總局責成央視嚴肅處理。 不過,官媒則接連發動輿論攻勢,中紀委機關報曾刊指畢福劍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章對於黨員義務有明確規定,強調「進了黨的門就是黨的人」,指央視領導如何處理破壞黨的紀律規矩的行為,公眾正拭目以待。 有分析認為,中紀委最新這篇文章措辭嚴厲,畢福劍或面臨開除黨籍的處分。 請選擇文章. 央視名嘴畢福劍早前在私人飯局「辱毛」,視頻在網上流傳後引發官媒圍剿。

  7. 2019年1月14日 ·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01/14 10:55. 最後更新: 2019/01/14 14:34. 分享: 華為駐波蘭代表處高層王偉晶日前遭波蘭國家安全局拘捕,指他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華為官方已發表聲明與該員工割蓆,宣布終止與王偉晶之僱傭關係。 但《環球時報》昨日刊出社評,稱波蘭這些高調的舉動是出於政治目的,就是在迎合美國打擊華為,成美國幫兇;若波蘭真的冒犯中國,將付出應有代價。 社評指,中國和東歐國家之間極少發生公開的間諜案糾紛,波方表示此次指控是針對個人行為,與華為公司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它的整個處理方式已經對華為的聲譽造成損害;華沙方面很清楚此事的這一特殊效應,它一方面在表達對華盛頓的效忠,一方面在衝北京耍滑頭(指甩手段卻不坦責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