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0日 · 鹿港龍山寺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龍山寺建築仍保存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重修時的風格,期間雖歷經重修,但仍不失傳統格局。

  2.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台灣清治時期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3.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於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遷建現址,歷二百三十餘年;目前鹿港龍山寺的建築大體保留自清道光、咸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

  4. 鹿港龍山寺正殿主祀佛教觀音菩薩,配祀韋馱、伽藍尊者為二大護法。 佛教漢化後,尊四大菩薩分別為觀音菩薩表「大悲」,文殊菩薩表「大智」,普賢菩薩表「大行」,地藏菩薩表「大願」。

  5.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 清乾隆51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期間分別歷經乾隆60年(1795)、清道光9年(1829)、清咸豐2年(1852)、昭和11年(1936)及民國75年(1986)5次整修民國72年(1983 ...

  6. 鹿港龍山寺建築配置採座東朝西,仿中國泉州開元寺規模興建,佔地1600 餘坪,為四進九開間殿堂式建築,大木作出自泉州溪底匠派整體建築空間由前至後依序為前埕、山門、內埕、五門與戲台、中庭、拜殿與正殿、後庭、後殿及左右二廂迴廊。

  7.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歷史悠久且工藝精細的龍山寺,是台灣傳統建築中極具有藝術、建築價值的「國定古蹟」。 具有歷史價值的龍山寺,橫跨了清末、清朝、日治時代至現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