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以自我為中心。有毒的朋友不願傾聽,反而總會想辦法把話題拉回自己身上。專門研究黑暗三角人格的心理學家佩圖・尼奧(Perpetua Neo)表示,許多人認為對話交流過程中轉換話題很正常,「但是有毒的人會想辦法讓一切話題圍繞自己。」
    • 過度戲劇化的場面。有時形容一個人很「drama」,意思是反應太誇張、喜歡小題大作。事實上,有毒的人不只情緒反應過度激烈,也時常製造問題、跟人起衝突,上演戲劇性場面。
    • 總是想和你競爭。你有了新戀情、工作被升遷,或報名新課程,舉凡這類生活大小事,有毒的朋友都在暗中較勁。因為不喜歡你的生活出現與他們無關的人事物,更不希望你表現得太好。
    • 行為不斷越界。有毒的人會做一些踰越人際邊界的事,尼奧舉例說明,例如你明明沒有給他電話號碼,他卻直接打去你家,或者沒被邀請,卻出現在聚會中。即使你表明態度,這些行為已經造成困擾,他們也聽不進去,甚至會反過來指責你太苛薄。
  1. 2023年6月26日 · MeToo 運動不是一場戲,而是受害者傷痛的冰山一角. 在這一波 MeToo 事件中,我認為 身為旁觀者的我們,最重要的是至少要用理性的態度,去思考、同理為什麼這些受害者會在隱忍這麼多年之後,才願意開口說出他們內心的傷痛。 先來說說性侵害與性騷擾之間,是否有必要區隔出程度的不同。 兩者的差異對檢調機關與法官來說,確實有區分的必要,畢竟這涉及到行為與相對罰則比例的問題。 但對受害者來說,無論是哪一種行為,都是在違背其自由意志下所造成的生心理傷害,我們旁觀者去探究當事人犯行的程度差異,除了為加害者找尋一條可能的開脫之路外,還有什麼意義?

  2. 2024年4月7日 · 情緒勒索又稱做 FOG 理論,定義是由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y)三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它的雙關涵義,也隱含了勒索的一方如同陷入在迷霧(Fog)當中,找不到方向的負面感受。

  3. 2017年4月20日 · 毒型人物抱怨狂 全美最傑出的醫生唐.葛柏說過:「情緒上的經歷,終將變成生理上的感受。」舉例而言,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消耗掉十億顆鎮靜劑、五十億顆巴比妥、三十億顆安非他命,以及十六億噸阿斯匹靈。

  4. 2015年10月20日 · 1. 不知不覺成為了控制狂 你可能是老闆、是主管、是表現很優秀的業務員、是團隊成員眼中的佼佼者,但或許就是這樣,讓你目中無人,你認為自己最重要,對他人頤指氣使。 控制狂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認為自己的目標業績工作計畫

  5. 2020年3月26日 · 交朋友也有慣性,面對有害關係請這樣「斷捨離」. 這一篇,我想談談那些他人壓榨而受傷的人。. 那些自我主義者徹底傷害,決心結束這段關係的人,「下次」理應不該再認識那樣的人。. 這是我們都清楚的常識,但是問題就在於他們並非如此。. 矛盾的是 ...

  6. 2017年3月16日 · 不要再說謊了!看透這 4 個說話破綻,不再謊言欺騙 眼神,決定了你說話的誠意!3 個眼神溝通方式,強化你的說服力 (本文整理自《國際犯罪學專家教你分辨真偽、立破謊言》,商周出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