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計畫策略. (一)持續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及施行細則之規定。 (二)整合部會業務、結合縣市政府及民間團體資源,共同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各項業務。 推動歷程及具體成果. (一)108年1月8日「國家語言發展法」由總統公布施行. 本法立法精神在於尊重多元語言文化,保障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得以傳承、復振與發展。 (二)108年7月9日「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由本部發布施行. 本施行細則以「業務別」劃分各機關權責,俾利各機關依其業務職掌共同推動國家語言事務。 (三)108年12月辦理「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調查」 本調查以居住於臺灣及離島地區22縣市、0歲以上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調查對象(電話訪問),並針對國內聽語障團體進行面訪及網路調查,以了解各國家語言使用情形。

  2. 2024年3月23日 · 由於蔡志浩此次言論嚴重傷害廣大書店經營者,文化部已經通知協會,應謹慎選擇訪視委員。. 此外,蔡志浩擔任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作業審查委員一事,文化部強調,此案評審為1次審查1聘,文化部考量其擔任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訪視委員身分,於此次邀請其 ...

  3. 中華民國文化部. ::: 下一則. 上一則. 花蓮振興文化幣藝文消費點說明會. 「文化ESG:創造企業永續新亮點系列活動」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檢舉黃牛專區. 表演藝術成年禮金青年席位. 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

  4. 計畫策略. 本計畫之總體目標,主要包含三項: (一)公共治理: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支持體系. 社區營造的主體是公民,社造的本質是透過在地參與,以及多元社群的參與,促進社區的改變,並進而促進社會改造,依此「公共治理」應具有雙層概念,第一層是強調以公民為主體的參與,透過參與實踐真正的治理,具體實踐文化公民權;第二層則是各政府部門施政與資訊需更加開放,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合作,建構有利於公私協力的支持體系,營造推動社造的有利環境。 透過有利於社區營造公共治理支持體系的建立,以實現本計畫的總體目標。 (二)世代前進:青年賦權,世代協力,共榮發展. 臺灣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等現象逐步改變國家人口結構的組成,未來已經不是單一世代能夠獨自面對的,面對社會問題,需要更多跨世代的合作。

  5. 2017年2月25日 · 鄭麗君表示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暨解嚴三十周年文化部認為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過程中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中正紀念堂有必要進行轉型文化部已於今年二月十日邀請專家與學者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協助文化部推動社會討論將針對為何轉型轉型後用途城市規劃等層面透過社會的對話與反思來凝聚共識。 我們相信良好的社會討論本身,能以同理心共同面對歷史,即是一種人權教育的過程。 文化部將於充分社會討論後,提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草案,從法制面正式推動轉型,以回應社會期待。 在完成修法之前 ,為避免複製威權文化,文化部現階段本於行政管理之權責,將逐步讓空間回歸中性使用。

  6. 文化交流類. 單元查詢. 標題. 內容. 主題. 大陸地區人民得申請來臺從事之大眾傳播及藝文短期專業交流活動. 政府機關(構)接受大陸地區新聞人員採訪注意事項. 港澳媒體新聞記者申請駐臺要點. 兩岸及香港澳門新聞人員從事採訪或專業交流所生傷亡事故之慰問 ...

  7. 摘要說明. 建構文化部國際及兩岸文化交流平台,以文化跨域連結、世界夥伴關係、海外文化網絡等政策,拓展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及藝文機構之合作,以文化與國際互動、促進兩岸瞭解。 緣 起. 臺灣文化豐富多元的主體性、相對完整保存了傳統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在當代開放的國際公民社會中,發展出傳統與現代融合、創意又深邃的文化特質,文化交流司與文化部同步成立於2012年5月20日,是文化部推動臺灣文化國際交流及兩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計畫目標. (一)國際合作在地化。 (二)在地文化國際化。 (三)行銷國家品牌及經典作品進入國際。 計畫策略. (一)多面向拓展文化外交,讓世界走進臺灣,促成「國際合作在地化」。 (二)持續將臺灣的文化創作推向世界,讓臺灣走進世界,達成「在地文化的國際化」。 實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