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1日 · 科技部今天展現 2 組學研新創成果,衛波科技研發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 可在 地震前 5 到 25 秒示警 ,降低晶圓廠精密設備損害,產線復歸時間可望 從 6 到 8 小時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 。. 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致力透過學界研究支持產業發展需求 ...

  2. 2024年1月5日 · 地震發生其實有跡可循! 端看 AI 能否找出數據相關性. 「我們有望在未來數十年內取得預測地震方面的重大進展。 」地震學家 Paul Johnson 在接受科學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採訪時說道。 原來, 過去人們認為不可能預測地震是因為,我們幾乎無法知道發生地震的因果關係 。 但在過去 10 多年來,幾項地質學的發現,開啟了預測地震的可能性。 經過長時間觀測,地質學家在日本以及美國西北部斷層中發現一種名為慢地震(Slow Earthquake)的地層運動現象。 而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地震發生前,都會有慢地震的發生,例如日本的 311 地震之前,就曾記錄到 2 次慢地震。

  3. 2019年8月21日 · 當多個測站偵測到 P 波時,地動的訊號會即時回傳到測單位(氣象局)進行分析,透過記錄到的時間差及震動大小,可以在短短的數秒中估算地震位置及規模大小,並預估各地震度,判斷是否有需要發布、哪裡需要發布警報等決策。. 一旦某地的預估 ...

    • 地震測報中心1
    • 地震測報中心2
    • 地震測報中心3
    • 地震測報中心4
    • 地震研究,有 4 項成果值得關注
    • 地震研究的成果,在台南與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 我們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可以先行防範

    根據換日線的文章與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蔡佳欣的觀點,談論價值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震研究。目前的地震研究,有 4 項值得關注的成果:判斷斷層位置、斷層活動週期、近年來斷層破裂(地震)的機率,還有地震的規模與震度預估。 多數斷層的地震活動是有週期性的,因此可以藉由觀察、追蹤斷層帶的活動痕跡,推算發生地震的週期與時間,例如引發 921 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週期大約是 370 年。目前的技術是結合已推估的斷層參數(位置、長度、寬度、滑移速率、活動週期等等),再搭配實際的量測數據與統計運算,即可彙整出地震機率圖。

    這項研究的成果在 2017 年的台南地震與 2018 年的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2015 年,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召開 10 周年記者會,並提出了未來 30 年台灣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圖,標示出台灣未來 30 年內可能引發地震的斷層、可能引發的最大地震規模,以及可能發生最大規模地震的機率。 圖表顯示,台灣 30 年內地震機率最高的區域在台南與花東縱谷,而 2017 年台南就爆發了規模 6.6 的地震,隔年花蓮也爆發規模 6.2 的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倒塌與百人傷亡,其中引發花蓮地震的米崙斷層(32 號斷層),在圖表中更顯示了高機率的棕色。

    以上就是地震研究的效益之一。雖然人類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與位置,但還是可以預估發生的機率與大概時間,先進行預防,例如靠近斷層帶的建築,結構要做特殊強化。2017 台南地震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公佈土壤液化潛勢圖,也是一種預防行為,因為土壤液化是可以在興建房屋的時候,藉由處理土壤、地基,預先防範的地震災害。 最後,我們需要了解,「地震不會殺人,危樓才會殺人」,台南地震和花蓮地震倒塌的大樓,都有偷工減料與不當施工的問題,而 921 倒塌的樓房中,很多繫筋(鋼筋的一種,負責固定)只彎折 90 度,造成建築強度不足,而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現在法規規定,繫筋必須彎 135 度)。地震研究可以幫我們預估地震發生的時間與位置,並且在發生的時候提供警報,讓人們有幾秒鐘的時間做準備,但更重要的還是建築品質的...

  4. 2020年12月11日 · 研究地震 20 多年的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台灣位處地震帶,地底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但前 3 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宜蘭縣外海晚間這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5. 2018年3月2日 · 陳坤助發現,政府與學術界其實做了許多防災相關通報,例如氣象局的地震測報中心,但民間很多人並不知道。 陳坤助認為,這是政府與民間「兩邊的資訊傳遞上出現斷裂」。

  6. 2024年4月3日 · 申報災害損失減免 3 步驟. 民眾如果因為地震造成財產損失,可透過 3 步驟申報稅捐減免,維護自身權益: 拍照存證. 檢附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 例如災害損失現場及受災財物照片、受損財產之原始取得憑證、受損財物送修所取得的發票或收據、原因發生之鑑定報告等。 申請減免(災害發生後 30 天內,報請轄區稅捐稽徵機關辦理) 財政部國稅局表示,遭受不可抗力災害的民眾,例如地震、風災、水災、旱災、蟲災、火災及戰禍等,應在災害發生 30 日內,檢具損失清單、照片或證明文件,請轄區稽徵所派員現場勘查。 如果申報損失金額在新台幣 15 萬元以下者,可憑警察機關或村里長(幹事)證明,予以書面審核,免現場勘查。 經過核定後,可以在申報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從綜合所得總合中列舉扣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