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1日 · 研究地震 20 多年的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台灣位處地震帶地底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但前 3 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 宜蘭縣外海晚間這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宜蘭縣政府東方 27.2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晚間 9 時 19 分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地震深度 76.8 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苗栗縣、雲林縣與嘉義縣 4 級。 台灣每年規模 6 以上地震,不是每年都達標. 郭鎧紋說,他計算出台灣平均每年未達規模 6 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 3 顆原子彈,幾乎每年都達標, 但規模6以上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 8 顆原子彈,卻不是每年都達標。

  2. 2022年4月21日 · 林沛暘表示過去擔任國研院地震中心研究員不斷鑽研地震相關研究在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輔導下成立衛波科技研發出業界首創的AI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結構監測自動化平台」,希望做到震前預警震後監測加速救災效率等林沛暘告訴中央社記者地震預警的原理是 先偵測速度較快抵達的 P 波 ,再來預測後續地震的大小。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以提前 5 到 25 秒預警地震,同時完成自動化控制,降低廠商精密設備損害,目前 台灣高鐵跟多家台灣高科技大廠採用 ,包含晶圓大廠、光罩廠還有顯示玻璃廠等。

  3. 2018年3月2日 · 2014 年他和氣象局談了合作協議把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資訊製成應用程式附加在他原本開發的台灣天氣App 民眾只要設定所在位置就能接收地震即時快訊與震波抵達的時刻。 陳坤助也逐漸了解,過去民間倡議的開放政府、Open Data 等,其實都能應用在防災領域,「畢竟政府要把每個公共服務都做好,速度會很慢。 但新科技的出現,讓民間可以補足這一塊。 ( 閱讀全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06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高薪好難? 他從30K旅遊業者轉職百萬年薪工程師. Levi’s 聯手Google 打造可以接電話的智慧夾克! Buzzfeed如何從內容淘金 到連垃圾桶都能賣到缺貨? ─ ─

    • 地震研究,有 4 項成果值得關注
    • 地震研究的成果,在台南與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 我們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可以先行防範

    根據換日線的文章與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蔡佳欣的觀點,談論價值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震研究。目前的地震研究,有 4 項值得關注的成果:判斷斷層位置、斷層活動週期、近年來斷層破裂(地震)的機率,還有地震的規模與震度預估。 多數斷層的地震活動是有週期性的,因此可以藉由觀察、追蹤斷層帶的活動痕跡,推算發生地震的週期與時間,例如引發 921 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週期大約是 370 年。目前的技術是結合已推估的斷層參數(位置、長度、寬度、滑移速率、活動週期等等),再搭配實際的量測數據與統計運算,即可彙整出地震機率圖。

    這項研究的成果在 2017 年的台南地震與 2018 年的花蓮地震展現出來。 2015 年,台灣地震科學中心召開 10 周年記者會,並提出了未來 30 年台灣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圖,標示出台灣未來 30 年內可能引發地震的斷層、可能引發的最大地震規模,以及可能發生最大規模地震的機率。 圖表顯示,台灣 30 年內地震機率最高的區域在台南與花東縱谷,而 2017 年台南就爆發了規模 6.6 的地震,隔年花蓮也爆發規模 6.2 的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倒塌與百人傷亡,其中引發花蓮地震的米崙斷層(32 號斷層),在圖表中更顯示了高機率的棕色。

    以上就是地震研究的效益之一。雖然人類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與位置,但還是可以預估發生的機率與大概時間,先進行預防,例如靠近斷層帶的建築,結構要做特殊強化。2017 台南地震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公佈土壤液化潛勢圖,也是一種預防行為,因為土壤液化是可以在興建房屋的時候,藉由處理土壤、地基,預先防範的地震災害。 最後,我們需要了解,「地震不會殺人,危樓才會殺人」,台南地震和花蓮地震倒塌的大樓,都有偷工減料與不當施工的問題,而 921 倒塌的樓房中,很多繫筋(鋼筋的一種,負責固定)只彎折 90 度,造成建築強度不足,而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現在法規規定,繫筋必須彎 135 度)。地震研究可以幫我們預估地震發生的時間與位置,並且在發生的時候提供警報,讓人們有幾秒鐘的時間做準備,但更重要的還是建築品質的...

  4. 2019年8月21日 · 當多個測站偵測到 P 波時地動的訊號會即時回傳到測報單位氣象局進行分析透過記錄到的時間差及震動大小可以在短短的數秒中估算地震位置及規模大小並預估各地震度判斷是否有需要發布哪裡需要發布警報等決策。. 一旦某地的預估 ...

  5. 2024年1月5日 · 2024-01-05. 分享本文. 日本能登半島在元旦日發生規模 7.6 強震,日本氣象廳雖第一時間發布海嘯警報,協助沿海居民儘速疏散,以躲避 5 公尺高的海嘯。 但至今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周邊火警等災害已導致逾 60 人罹難。 日本作為科技先進、地震頻繁的國家,如何加強科技防災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近幾年日本、台灣、墨西哥、土耳其以及美國,都開始施行地震預警系統。 現行地震預警系統最大盲點:無法提前發布警報. 地震預警系統能讓震央周遭地區的居民,在震波抵達前幾秒至幾分鐘收到警報,好爭取黃金避難時間。 然而 預警系統最大的局限在於,它只能在地震發生當下發出 ,因此在震央 40 公里內的居民,幾乎只能在受地震衝擊當下,同步接收警報,只有較遠區域的居民,才可能早個幾秒鐘逃難。

  6. 2022年1月4日 · 氣象局在臉書粉絲專頁報地震-中央氣象局發文指出地震發生時如果民眾正在車廂捷運會減速不需慌張但必須緊握把手或鋼條放低重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