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4日 · VO 精選好書 2020-02-24. Photo via Unsplash. 《VO》導讀: 無法接受別人的愛、不知道如何向人求助? 如果你時常冒出以上這些想法,那很可能是因為「習慣性自責」的罪惡感所造成的。 至於要怎麼發覺這樣的情緒徵兆從而卸下沒必要的罪惡感就讓執業20年療癒超過15000人的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 根本裕幸 帶著我們跟自己的心和好。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心理諮詢師 根本裕幸. 罪惡感是一種 「是我不好,是我害的,我該當受到懲罰」 的情緒,但它未必會直接這樣表現出來。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覺得自己並無罪惡感,可是,我們常不自覺會有本節所介紹的感覺、想法,這些往往就是罪惡感的徵兆。 如果你有這類感覺或想法,哪怕只有一個,都代表著你已經有罪惡感了。

    • 擁擠的城市造成精神上的過載
    • 「擁擠」是主觀感受的問題,也是設計的問題
    • 設計出人際互動的緩衝區
    • 讀這本書的其他書摘

    幾十年來,心理學家相信稠密的城市會毒害人的社交生活,主要因為城市很「擠」。科學家發現高人口密度與失眠、憂鬱症、易怒及緊張等身心症間存在著正相關。住在高樓大廈裡的人就算是有景觀可賞,也一樣比住在平地上的人要更容易提心吊膽,鬱結難抒,因此自殺率也會同步提高。 身邊太多陌生人會讓你同時有兩種壓力纏身:一種是社交上的不確定性,一種是沒辦法控制環境。心理學家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出身紐約的布朗克斯區(Bronx),據他觀察,比起大城市,小鎮上的人比較願意對陌生人伸出援手。 他認為這當中的差別在於一樣東西叫作「過載」(overload),也就是城市太過擁擠而創造出太多刺激,居民不得已,只好自我關機來擋掉噪音,否則他們真的會發瘋──而拒人於千里之外就是這個過程的副作用。米爾格蘭...

    表面上看來,我好像罵「人口稠密」罵得很過癮,但我必須聲明,我並沒有要把密度打成永世不得翻身的黑五類。「擁擠」是一個主觀感受的問題,也是個設計的問題,是個可以解決的問題。至少只要能對社交互動的微妙之處有所理解,事情就可以獲得部分解決。 首先第一點,很關鍵的是,我們必須理解人口密度與擁擠不是同一回事。前者是客觀的物理狀態,後者是主觀的心理狀態。就以最經典的擁擠風景「公共電梯」為例:大家都心知肚明從一樓坐到十樓的幾十秒到數分鐘可以有多尷尬,多有可能引起幽閉恐懼症爆發。 但心理學家發現,無論電梯有多麼擠,只要稍微喬一下姿勢,你的主觀感受就會「彼一時,此一時也」。站在控制面板旁邊,除了讓你可以選擇要去哪一層樓以外,也會讓你覺得電梯不僅不那麼擠,而且好像還反而變大了。電梯當然不會變大,唯一改變的是你覺得...

    人際距離的底線好消息是,我們可以把「不會失控的環境」與「人間處處有溫情」調配成一個黃金比例,然後融入到建築物的設計當中。這種設計的第一道曙光出現在一九七三年,當時心理學家安德魯.鮑姆(Andrew Baum)在一項令人為之驚豔的研究中,比較了兩組住校學生的行為。 主要是紐約的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有兩棟天差地遠的大學宿舍,而鮑姆看的就是兩邊住校生的不同表現。其中一間宿舍,沿著單一條長長的走廊排列的雙人房共住有三十四位同學─有點像旅館或飯店,只差在大家還共用走廊盡頭的一間大浴室與一間交誼廳;另外一間宿舍的學生數相同,但每層被拆分為一間間的套房,每兩、三間套房共用一個交誼廳與一間小浴室。宿舍本身是隨機分配,但學生的反應卻可看出一些趨勢。 住在走廊型宿舍的學生覺得...

    【三千年前的古代智慧】如何愛上自己的城市,古希臘人靠參與公共事務增加幸福感 【快樂都市主義】都市設計師告訴你:現代人生活沒幸福感是汽車太多惹得禍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找回以「人」為本的大街小巷,創造人與人的互動連結》,由合作夥伴時報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Thomas8047, CC Licensed)

  2. 2019年12月6日 · 華特米堤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喜歡做著白日夢,幻想自己以帥哥姿態征服冰河、在爆炸大樓現場化身超級英雄救出小狗,卻仍重複著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 身為美國生活雜誌的照片管理主管,在公司面臨併購裁員且即將發行最後一期雜誌之際,他卻找不到被指定當作封面的底片,為了解決危機,他決定展開一段壯闊、奇幻的冒險旅程。 圖片來源:《白日夢冒險王》劇照. 「人生應該充滿冒險以及不斷的探索。 有多少人為了生存,漸漸放棄了生活,然而,「 回首人生,最痛的不是失敗,而是没有經歷自己想要經歷的一切。 」華特米堤勇敢走出舒適圈,去展開一段充滿未知的旅程,因為 如果沒有走過不曾走過的路,我們永遠都不會發現自己的潛能,其實就藏在這些意想不到的改變之中 。 而他也在旅程中傾聽自己、與自己對話,每天都更加了解自己一點。

  3. 2017年6月16日 · 翡翠之城是今年最有力量跟思考空間的電影之一在另一個國度的真實寫照下窺視人類矛盾的心理現實。 9.《生為藍調》(Born to Be Blue) 描繪這位受苦的藝術家本身就是一件戲劇化的事。 對我來說,在他的歌聲、在他的演奏中,某些成分流露出的孤獨之深,引起觀眾的共鳴:切特貝克是欠缺的靈魂。 這些被切除的部分糾纏著你,把你拉近,而我一直想要瞭解它們,這種帶有自我毀滅傾向的事物。 我喜歡這情節的設定:他被揍到沒辦法吹奏小號時是如何渴望再站上舞台,他ㄧ生中唯一一次全心全意只為了演奏,而當他真的重新站上巔峰,他又退回到一開始搞砸他人生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行為是如此的愚蠢、如此的符合人性,讓我深深的被吸引。 –伊森霍克接受CTV新聞訪問內容摘錄.

  4. 2017年11月17日 · 本書作者蘇珊.佛沃博士於 1997 年領先全球,首度提出「情緒勒索」一詞,在這本暢銷全球 20 年的著作中,他教大家如何面對各類型的情緒勒索,既能不傷人際關係,又能堅定自己的立場。 (責任編輯:蔡芷庭) 一、對方預言你劫數難逃,並加以威脅。 「施暴者」或「自虐者」這兩種類型的人會嘗試藉由一些抨擊手段向你施壓,希望你改變決定。 例如, 恐嚇你一旦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結果將十分糟糕 。 抵抗恐懼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尤其當他們砲轟的主力是「你慘了,這都是你的錯」時,你更要堅定立場。 當他們說: •你會毀了這個家。 •我要和你斷絕父子/母子關係。 •我不要你了。 •你會後悔的。 你可以說: •這是你的決定。 •我希望你不要那麼做,但我心意已決。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5. 2018年12月19日 · 推薦好劇. 【揪心到無法言語】那些眼淚帶給我們的「人生哲學」:10部每看必哭的催淚片單. 蕭如芳 2018-12-19. 圖片來源:《可可夜總會》、《樂來越愛你》劇照. 什麼樣的電影會讓你掉眼淚呢? 相信電影中的劇情可能喚醒了你某些回憶,又或者你將自己的故事投射其中。 以下精選了10大必哭片單,即使你是很難被感動的鐵石心腸,也能在其中找到讓你流淚的電影。 哭過之後,我們會更好。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們回不去了。 」致那些遺憾的戀情. 在世界上找到另外一個能夠了解你的人,真的是難能可貴。 而戀愛最讓人傷感的地方,不是結束的時刻,而是 你已經明白這是盡頭,卻不知道怎麼回到當初的起點 。 你也有那些說不出再見的戀情嗎? 以下的電影,致那些年我們錯過的愛情。 《樂來越愛你》

  6. 2018年5月28日 ·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