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現今心臟移植成功後的生存率隨著技術的發展逐年提高,國際心肺移植協會(ISHLT)統計的患者在接受移植後1年、3年、5年和10年同期存活概率分別是85.2%、78.0%、72.1%和60.1% ;但心臟移植手術仍被視為一種非常規高風險醫療項目,主要受來自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兩方面的影響,如:等待時間長、 移植排斥 、供體受體選擇標準、捐贈流程、倫理、宗教和各地傳統文化等方面。
      zh.wikipedia.org/zh-tw/心脏移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30日 · 心臟移植手術聽起來難度相當高但阮俊能說對外科醫師來說不算太複雜主要就是移除舊的心臟裝設體外循環機以維持血液流動再將新的心臟縫回病人身上最後移除體外循環機受贈者就能獲得新生命。 延伸閱讀: 挺過換心等待期 心室輔助器是強力援軍! 他191天後重獲「心」生. 換心後才是考驗 心理調適不可少. 不過,真正的考驗是在完成移植後。 阮俊能表示,大部分的受贈者都很配合,願意規律服用藥物,在生活上也很注意保養心臟;一般來說10年可以達到50%的存活率,如果配合使用目前的免疫抑制藥物,也有可能維持到30年左右。 為什麼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阮俊能說明,雖然新舊心臟都是人體的組織,但畢竟是來自不同的人體,因此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千萬不要因為覺得麻煩而停藥。 延伸閱讀: 胸悶昏迷差點沒命!

  3. 2021年10月1日 · 同一時間心臟醫學正在先進國家快速起飛心臟移植在外國陸續成功台灣醫界從1980年代起躍躍欲試尤其台大榮總做為台灣教學醫院的龍頭更積極投入換心手術1987年夏天台大首先進行台灣第一例心臟移植隨後榮總也進行一例台大再進行兩例。...

  4. 2022年12月30日 · 心臟移植俗稱換心手術簡單來說就是摘除病人功能不好的心臟然後植入一顆好的心臟。 二、為什麼需要此手術? 當心臟受損不可恢復,逐漸衰竭至末期時,就需要進行心臟移植,為心衰末期病人植入一顆健康的心臟,來維持病人生命、促進生活品質。 三、手術前準備: 移植前評估: 醫師會與你及家屬會談,解說手術目的、過程、時間、術後狀況、復健過程,可能之合併症及出院追等相關事宜。 社工及器官移植協調師都會做術前訪視,同時護理人員也會給予相關護理指導,增加你的心理準備及手術後對醫療處置的配合度,減低心理之焦慮。 進行各項檢查及抽血檢驗等。 心臟移植前需要會診各相關科部,以評估整體狀況,確定心臟移植是否為最好的選擇。

  5. 2023年6月25日 · 軍醫局局長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專任教授蔡建松表示早期心臟移植相關的治療藥物機械輔助器尚未如此進步心臟病人只能使用藥物或主動脈幫浦」,能救則救若病況持續惡化未能等到心臟捐贈出現便不幸離世。...

  6. 傳統手術也稱開心手術開胸手術),透過將患者全身麻醉 用胸骨鋸切開患者胸骨心臟停跳接上體外循環機後心臟停跳用胸骨鋸切開患者胸骨 對有問題的瓣膜施行修補動作接受開心手術的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久疤痕較大且感染風險也較

  7. 2020年3月27日 · 更因為外接管子仍有血栓風險一般歐美都使用2-3週台灣則因換心來源不足常常達1個月。 圖/「長效型」心室輔助器。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則把幫浦縮小,連接在心臟,有一條電線到體外連接電池,因此患者可帶著到處趴趴走、坐飛機,因人工管子而 ...

  8. 相比起來修補心瓣手術的效果遠勝更換人工心瓣除因目前不論是鈦金屬製的或是生物性如豬心包膜製的人工心瓣功能都媲美不上人體天然的心瓣而且手術風險亦較高更重要是更換人工心瓣後的病人需畢生服用薄血丸以防人工心瓣令血塊凝結導致中風而長期服用薄血丸亦有藥物副作用但修補手術僅需服薄血丸三個月待身體組織覆蓋人工物料便可。 而心臟功能亦以修補心瓣的治療效果較佳。 此外,人工心瓣不論是金屬或生物性心瓣均不可以永久使用,金屬心瓣平均可使用20年或以上,而生物性心瓣則大約可使用15年。 若是修補心瓣,少於10%患者需於10年內再接受手術治療,20年內則有15-20%患者需更換心瓣,故此醫生術後仍需監察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