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8日 · 根據科學論述表示,如果你喝咖啡的習慣介在早上 8 點與 9 點間,為了早上醒腦的習慣,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不僅如此,你應該避免在此時段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2. 2024年4月22日 · 簡單梳洗之後,烤個貝果、沖杯咖啡,抹醬甜的、鹹的隨機取用,把義式晨之美搬回臺灣,早餐吃得越無聊越好,不讓他人有打擾的機會。 作為開場,我不愛繁複編曲的音樂,天氣好就以民謠佐陽光,陰天雨天便和古典鋼琴作伴。

    • 咖啡不會提升身體能量,它只會阻擋睡意
    • 為自己量身訂做喝咖啡的規則,確保整日活力滿滿
    • 7 個技巧,增加喝咖啡的提神效果

    萊恩也非常嚴肅地看待他飲用咖啡的方式。多年來,他蒐遍關於咖啡因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項學術研究,試著想出喝每一杯咖啡的最佳時機,來達成理想的活力程度。你可以想像,每當他要分享他發現的情報,我們必定洗耳恭聽。 萊恩表示,對他來說,要充沛活力,就得從了解咖啡因的運作方式開始。對大腦而言,咖啡因分子看來很像名為腺甘酸(adenosine)的分子,而腺甘酸的職責是叫大腦慢下來,讓人覺得昏昏欲睡。腺甘酸在晚上準備就寢時很有幫助。但當腺甘酸在早上或下午讓我們困倦乏力時,我們常會求助於咖啡因。 當咖啡因出現,大腦會說:「嗨,帥哥!」咖啡因和受器黏結,而腺甘酸就得離開。離開後的腺甘酸會四處漂流,於是大腦就接收不到想睡覺的信號。 有意思的就在這裡(至少對我們來說啦):咖啡因本身不會提升你的能量,它是阻止腺甘酸誘發...

    對這一切瞭然於心後,萊恩設計了一個完美規律,讓他得以盡情享用咖啡、保持穩定的活力,又不至於使神經激動或干擾睡眠。最後,他獲得科學支持和經驗證實的個人化處方簡單得不得了: ● 不要靠咖啡因醒過來(換句話說,起床、吃早餐、開啟新的一天時,一口咖啡也別碰)。 ● 第一杯咖啡在上午 9 點半到 10 點半之間喝。 ● 最後一杯咖啡在下午 1 點半到 2 點半之間喝。 就這樣。大部分的日子,萊恩一天只喝 2、3 杯咖啡。這可是寫了一本咖啡書的男人呢──他愛咖啡。但他也知道,要是他多喝一點,或是早點喝、晚點喝,活力反倒會降低,所以他限制攝取量,每一口都細細品嘗。 如果萊恩已經辛苦做了這麼多,我們不是依樣畫葫蘆就行?那可不成。他提醒我們,沒有一體適用的配方。每個人對咖啡因的處理方式和反應都略有不同,取決於...

    一、在攝取咖啡因之前醒來 早上時段,你的身體會自然分泌大量皮質醇,一種能幫助你甦醒的荷爾蒙。皮質醇濃度高時,咖啡因幫不了你什麼忙(除了暫時舒緩你成癮的症狀)。對多數人來說,皮質醇濃度在早上 8 點到 9 點最高,所以,要在上午維持理想的活力,試試在 9 點半喝第一杯咖啡。 二、在崩潰之前攝取咖啡因 關於攝取咖啡因,頗為棘手的一點是,如果你等到累了才喝,就太遲了:此時腺甘酸已完全占領大腦,就很難甩掉睡意了。我們要重複這句話,因為這是至關重要的細節:如果你等到累了才攝取,就來不及了。較妥當的做法是,先設想你的活力通常會在何時驟降(對多數人來說,是午餐後),在此 30 分鐘之前來杯咖啡(或你愛喝的含咖啡因飲料)。或者,採取這個替代方案⋯⋯ 三、補充咖啡因、睡個午覺 一個有點複雜、但成效奇高的善用咖...

  3. 2017年5月10日 · 各位對早餐有什麼印象?早餐很重要,不輸午餐和晚餐,所以大家即使睡眼惺忪也硬是要吃早餐。有人慌慌張張只吃咖啡配吐司,有人堅持吃得確實,白飯、味噌湯、烤魚,多元又豐富。 愈是堅持養生的人,愈相信早餐吃得好有益健康。

  4. 2017年1月17日 · 1. 他不需要再天天煩惱早餐想吃什麼 :將早餐規律化,一片吐司、抹上淺咖啡的花生奶油、再配上幾片芭娜娜,大功告成! 非常好吃、有 100% 的滿足感,而且不需要碗盤等等,簡直一食多鳥。 2. 身為一個媽媽,可以讓自己再睡飽點 :身為一個媽媽,每天都七早八早就得起床做家務事, 這樣則可以讓自己再睡飽點,養足精神面對全新的一天 。 (不過大多是外食族的台灣年輕人似乎較沒有這種困擾) 不過根據專家的說法,這樣毫無變化的用餐習慣是不好的,身體雖然對於主人吃了什麼毫無概念,但卻能察覺吸收進的營養能份(或不足)

  5. 2022年1月3日 · 在鬆軟的氣氛裡甦醒過來,這一天比較不容易疲倦,身體對於高強度的工作量,承受力會提升不少。. 早晨是絕佳的靈感孵化時刻, 好的效率、好的作品都來自於安穩的空間。. 在決定一天情緒跟生產力的早晨,我盡可能不與人對話。. 知道今天行程很滿 ...

  6. 2017年11月17日 · 第1天: 早餐喝1 杯綠拿鐵,午、晚餐以健康的輕食為主,並避開精製醣類、紅肉、乳製品或加工食品等。 第2天: 早、午餐各1 杯綠拿鐵,晚餐以蔬菜為主,可搭配適量的魚或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