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12日 · 前總統府資政、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辜寬敏,被外界尊為獨派大老,歷經台灣被日本殖民、國民黨執政、民進黨政黨輪替,直到現在民進黨完全執政,辜寬敏今年雖屆齡 90 歲,仍以一身白挺西裝、精神奕奕的接受台北之音《蔻蔻早餐》節目專訪,並對 ...

  2. 2019年1月7日 · 民進黨四位獨派大老在1月3日時發表公開信,呼籲蔡英文總統2020年放棄競選連任,「逼宮」意味濃厚。 對此,高齡103歲的總統府資政、獨派老大史明,在同日深夜於 臉書 發文力挺蔡英文,他表示:「蔡英文若沒選上,他及400年來的獨立運動就全般的被 ...

    • 媽祖政治學:角頭、宮廟與政治的三角板凳
    • 無神論的中共透過媽祖進行宗教統戰
    • 顏家永久執政鎮瀾宮,兒女子承父業擔任民意代表
    • 霧峰林家也不敵「角頭、宮廟與外部政治勢力」集團
    • 文協的起源之一:反擊殖民者對角頭與宮廟的全面收編
    • 文協百年到今日刪 Q 的永劫回歸

    從 2019 年台灣眾多政治社會學者合著《吊燈裡的巨蟒》一書探討「中國因素」的對台紅色滲透開始,中國涉台「宗教統戰」的研究方興未艾,其中尤以中國官方對台媽祖信仰宗教網路的滲透,堪稱典範型教材。1986 年台灣社會解嚴前夕,中共涉台相關單位發現了宗教統戰的妙用,因此由統戰部主導聯合福建地方政府規劃湄洲「媽祖成道千年祭」,並於 1987 年與台灣社會本地解嚴的社會情境高度同步。

    1980 年代末期的國民黨,還是「漢賊不兩立」的國民黨,是那個還沒長成「一中各表」的國民黨。無神論的馬克思主義者要透過媽祖信仰搞宗教統戰,自然是被執政的國民黨視為大敵。為了避免台灣本地大量媽祖信眾與廟方將信仰認同提升成「祖國認同」,國民黨中央社會工作會以黨領政,透過內政部民政司召集台灣各大媽祖廟頭人研議應對方式,最後確定由北港朝天宮同樣以媽祖成道千年為名義,舉辦「全省」慶祝活動。 在這個時候,鎮瀾宮相較其它百年大廟資歷仍淺,因此無法成為這種全台性慶祝活動的主辦方。為了爭香火、爭排名、爭誰是本山、誰是祖廟、誰是開台媽,本來南下朝天宮進香的鎮瀾宮,1970 年代後就開始銳意經營、擴大進香,哄抬名聲。甚至為了避免自己被看成朝天宮的分靈子廟,鎮瀾宮對內不再至北港朝天宮進香,改至新港奉天宮;對外則透過...

    1990 年代末期,台中地方角頭、曾列 1987 年一清專案赴綠島管訓的顏清標,在成為台中地方派系黑派大老、台中縣議長後,於 1990 年代進入宮廟體系,成為鎮瀾宮董事長,並透過縣府資源與制度改革,讓鎮瀾宮「派系共治、輪流執政」的傳統被打破。鎮瀾宮在顏家「永久執政」下,從此以「大甲媽祖國際文化節」的名義,成為國家重點補助對象攀上廟史高峰;2001 年更以「宗教直航」模式,搶先「小三通」,也讓顏清標個人的政治能量走向頂點,讓台中顏家成為全國出名的政治家族,更讓顏清標在個人因多案入獄後,仍能子承父業的讓顏寬恆繼任立委、讓顏莉敏成為台中市副議長。

    《鏡週刊》媽祖與台中地方政治的相關報導就曾指出,2020 年縱使疫情喧騰,大甲媽繞境時間一再延宕,但「角頭、宮廟與政治」的三角板凳,仍然透過各式宮廟慶典所聚積的人氣,「三位一體」的從顏清標移靈至顏寬恆身上。也就是說,一百年過去了。創立於 1921 年 10 月的台灣文化協會(文協),那個生長在本次「刪 Q」罷免陳柏維選區內,日治時期台灣政治文化運動頭人,霧峰林家三少爺林獻堂所帶領創設的文協,曾經奮力想要對抗的「角頭、宮廟與外部政治勢力」集團,仍然喪屍般的以不同形態橫行於當地。

    據日籍台灣政治史研究者若林正丈於其巨著《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所言,1919年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唯一的政治學者總統威爾遜所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風靡世界,影響了日本大正時期的民主推動浪潮,進而激起了台日兩地檢討殖民政策的聲音。整個 1920 年代,因此成為台灣人在日本帝國殖民體制內追求民主政治與自主尊嚴的時代。這種「我反抗故我存在」的朝氣,帶動自我統治、組織議會的風氣,更是創造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個響亮的口號。 從 1920 年由東京的台灣留學生創刊《台灣青年》,以撤除給予總督專制權力的《六三法》為目標,屢次挑戰日本「內地」審查制度開始。1921 年 2 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以林獻堂為首的各地仕紳引領下,展開未來多達十五次失敗的第一次嘗試。1921 年 10 月,「台灣...

    如今看來,百年前文協對台灣政治與文化啟蒙的急迫追尋,主要來自對當年台灣文化破敗與中國政治醜惡的沉痛反思。文協創立旨趣即載明「我台灣位於帝國南端,孤懸海外之故,常不能跟隨世界之進步腳步。回顧島內,新道德建設尚未完成,而舊道德早已相繼衰頹,人心澆漓,人人唯利是爭,無智蒙昧小民固不待言,居於上流者也相率於揣摩迎合,以博取一身之榮達為能事。青年則多安於眼前小成,薄志弱行,更無確實之大志,甚至流於過激思想,無國士之風而有盜賊之行。此不但不能為國家、人民,圖民度之向上,一知半解、言行不一,甚至有圖毒社會者。每思及此,台灣前途實堪寒心」。 而《台灣民報》屢次提及中國政治現況時,都有強烈的批判認為,「中國文化自春秋鼎盛後極盛而衰。此後只有每況愈下,晚清閉關自守,國民長睡不知世變,終受割地賠款之辱。世界文明不...

  3. 2016年2月18日 · 戰後臺灣深受二二八事件的遺害,開始產生臺獨運動。往後,海內外的臺灣知識分子對蔣介石的威權統治和外交上的挫敗大失所望,更加緊推展臺獨運動;同時,在臺灣的外省人大多數也團結起來推動統一中國的運動,形成統派力量,因而形成統獨的對立。

  4. 2020年1月7日 · 其實這事並不難理解:新潮流是執政黨的最大派系陳菊曾是民進黨最大的地方諸侯,攻擊他們,不但有機會挑起民進黨內的矛盾,也想要挑起基層民眾的相對剝奪感:這個從基層一路打拼終至拿到政權的政黨,執政後分官鬻爵、吃香喝辣,根本忘了苦哈哈的老百姓。 韓國瑜這種操作在去年的高雄市長選舉曾經成功過一次,這次不過想如法炮製罷了。 外界對新潮流充滿想像,但他們看到的是真的新潮流嗎? 民進黨執政後有沒有只分封派系、忘了自己的支持者? 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 不過,韓國瑜所舉的例證與說法,有許多明顯錯誤;諸如說:「新潮流借雞生蛋,控制民進黨吃香喝辣,白天總統蔡英文,晚上總統邱義仁。 」是把邱義仁的帳掛到新潮流頭上,卻對「喇叭」(邱義仁)已超過十多年與新系不相往來毫無所知,顯示他對民進黨的派系生態與人事更迭非常外行。

  5. 2016年4月4日 · 白曾和蔣介石打過「蔣桂戰爭」,蔣介石派人追殺他,白崇禧一度與妻子流亡安南;後來白潛回廣西組「兩廣聯盟」,與蔣對峙多年。 1948 年國共關鍵決戰「徐蚌會戰」,白崇禧臨危受命,卻以「判斷大戰略錯誤敗局難以挽回」拒絕指揮。

  6. 2017年4月25日 · 蔡錦堂舉出多位名人例子,例如現任副總統陳建仁的父親陳新安,以及前立法院長劉闊才,都是台北高校畢業後,進入京都帝大法學部。 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魏火曜,則是台北高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