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4日 · 美國中小學生暑假上夏令營高中和大學生則流行打工三十年前打工以體力勞動的工作居多餐廳當跑堂倉庫搬貨建築工地當小工甚至到阿拉斯加幫漁船清理魚獲都是我認識的朋友曾經做過的暑期短工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暑期進入辦公室做起白領或粉領階級的工作尤其是許多高科技公司招聘和遴選暑期工讀學生是人事部門一年一度的大事。 谷歌有 5 萬名員工,暑期聘雇的工讀生超過 1,500 人,應徵者至少有 3 倍之多。 臉書最近幾年在排行榜上,常高居最受歡迎的暑期工讀雇主的榜首。 而且這兩家公司不佔短期工讀生便宜,給的薪水相當於年薪美金 8、9 萬元之譜,跟正式的新進員工沒有太大的差別。 許多中小企業甚至於新創公司也不吝於雇用暑期工讀,還有 一個網站 專門刊登新創公司徵求工讀生的廣告。

    • 認清實習的功能與目標
    • 幫助學生在就業前鍛練「綜合判斷力」
    • 測試「人格特質」與產業、專業環境適配性
    • 使學生「深度了解某特定業界」
    • 被迫、形式化、無目標的實習規定,寧可沒有

    懷抱粗糙而天真的想法進行實習,其實成效往往不好。 因規定而被迫實習的學生,常常都沒有從實習中真正受益。我曾訪談過某些學生,他們明明抱定讀研究所的決定,但學校要求實習為畢業門檻,而且主動安排到學校的相關企業。企業基層主管和員工,基於公司政策,不會反對;而且,既然公司不付實習生薪資,若看到學生態度消極、無意願參與,也不會勉強。公司常常是給他張桌椅,讓實習生在辦公室自習讀書,不要求他們參與企業工作。 實習生為符合畢業要求,或是增加履歷內容,去申請實習,心態上往往只是為了「拿到這個資格」,而不以實習為學習、見識,及謀職的前哨,他們也不會在實習階段全力以赴地學習、深入了解、鍛練自己。 另一種情況是,企業將實習生視為免錢廉價(免錢)勞力,讓實習生做重複性的作業,這樣的實習規劃對學生益處很有限。有些學校對...

    美國一線公司在僱員的時候大致上的認知是:從好學校畢業不是壞事,但那也不夠,他們想知道一個員工的綜合判斷力。以高盛為例,該公司在實習後是否留用,要業務單位的主管判斷,單位主管的錄用,是關鍵且唯一的條件。 一個學生被留用的原因很多,但判斷力是最重要的,在何時做什麼事和誰說什麼話,沒有規則可依循。這件事和考試分數無關,也是沒有人能教的。例如,在高盛實習的實習階段,主管和正式員工會觀察實習生的綜合判斷力,若是說錯話,開錯玩笑,都會被列入考量。年輕人若在實習中意識到自己缺乏重要的判斷力,在畢業前可以及早學習與彌補。

    許多企業知道,除了專業知識之外,人格特質也相當重要,而且某些專業與企業,特別需要某種人格特質的人;例如,金融交易員或業務員,為人必須要主動熱忱,這件事,在學歷、成績單上看不出來,一次面試也不見得能準確判斷。 高盛銀行的徵才代表曾公開發言,該公司對於成績分數不在意,也不很重視財金方面有多深的知識。比較在意他們的人格特質── 要教財金理論在短期就能辦到,但要教人格特質是不可能:他知道何時及如何求助嗎?他犯錯會承認嗎?他願意拼命完成任務嗎?他能同時處理多件複雜的事嗎?他熱中於學習嗎?高盛的其他同事們會喜歡他們,他有親和力、好相處嗎?而這些事,在比較長的實習過程中,都可以觀察到。

    每一個企業、職位,工作內容和環境差異極大,適合截然不同的人。實習的重要功能是在正式求職前,讓企業和習實生有機會深度彼此了解,未來企業選擇新進員工、學生選擇企業,比較不會出錯。因此,歐美發展成熟的實習制度,讓企業願意認真經營實習,因為通常都有選才的意圖在背後。 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了解,在這個環境、在這一批人之中、做這樣的事情,自己覺得自在還是難受。實習也讓公司有足夠時間了解哪些人合適進入這間公司。美國暑期實習通常是三個月,除了上班時間的共事也有下班後的共同活動,如此長且密集的相處,必然可以深入看出各人真正的性格。如此,學生可以減少選錯企業、職位的風險,企業也較不會遇到僱人後短期間就離職,浪費訓練與行政資源。 實習是個深度了解特定產業、企業、專業的過程,在此,特別強調「深度」與「特定」兩個概念...

    實習的好處確實在於它的特定與深刻;在學校,聽再多校友分享,無論如何,都是間接,而且受限於當事人的經驗。學生直接到企業中實習,可以深入了解該產業趨勢、該企業經營實況、該商業領域專業分工,甚至可以精準地爭取潛在的工作機會。 但是,缺陷也在於它的特定與深刻:在一個企業的風氣與文化,不能代表這個產業;一個企業中如何看待一個專業,也不能反映這個專業在每個地方的工作狀態;不同產業之間更有截然不同的體質與結構,不是所有經驗都可以在產業之間順利移植。 如果實習可以是個精準的安排,顯然可以受益甚深。但如果實習草率進行,也可以只是浪費時間。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學與業壯遊】 被迫、徒具形式的實習,有啥意義?──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七〉。)...

  2. 2024年5月3日 · 特斯拉 2024 年的暑期實習活動原定於未來幾周之內展開畢竟在美國已經有不少大學完成了期末考這些原本錄取卻被通知取消的學生指出他們早就安排好了住宿預訂了航班甚至早先拒絕了其他公司的暑期實習邀約。 特斯拉每年接受約 3000 多名大學生到公司參與實習活動根據報導這些實習生的時薪也不過才 35 美元,折合新台幣大概 1000 元左右,因此實習生們很可能是全公司薪水最低的員工,但特斯拉到底能藉由這種方式節省多少成本則令人懷疑。 即便拒絕實習生可能無法讓特斯拉省下太多錢,但有件事情卻讓外界十分確定,那就是馬斯克對這次裁員的態度「堅定不移」。 在日前發給高階主管的電子郵件中,馬斯克表示公司內部不夠優秀、不夠必要,甚至未通過信任度測試的員工,一定會遭到解僱,態度之強硬歷年罕見。

  3. 2017年4月10日 · 美國找工作流程相對於台灣複雜許多每一家公司的流程也不見得一樣有些會省略一兩個步驟大致上流程如下: 投履歷 → 跟人資聊天 → Online Assessment (OA) 線上程式測驗一到兩關 → 電話面試一到三關 → Onsite Interview 一天三到六輪 → 發 Offer. 整個面試流程其實相當長,其中最難的部分是在投履歷那關,過去幾個月我投了 100 ~ 200 間公司,最後拿到的面試機會不到 20 間,拿到面試可以說是比面試本身還要難。 關於面試最重要的三件事.

  4. 2022年4月26日 · 國外工作比留在台灣好? 台灣矽谷工程師破解迷思,帶你踏出海外求職新手村. TO 編輯推薦好書. 2022-04-26.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海外求職一直都是許多人職涯當中的潛在選項,但究竟到國外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呢? 現在在矽谷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謝宗廷分享他的海外求職過程,並將這些經驗撰寫成《 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 》一書,帶領想出國工作的台灣人檢視自己的職涯需求。 (責任編輯:莊彙翌) 出國工作就像離家獨立。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長期離家時的回憶嗎? 有的人是到外縣市讀大學、有的人是當兵到了很遠的營區、有的人則是出國當交換學生。 那是一種混雜著自由、探險和一點刺激感的悸動,有時候「離開」就是目的本身。

  5. 2021年11月29日 · 2021-11-29. 分享本文. 還在想破頭怎麼當斜槓一族? 許多國外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身兼多份正職工作,做的不是發展額外的技能,而是用原有熟練的技能在遠距工作的模式下,在家同時兼差! 依據 INSIDER 的報導,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二的遠距員工從事兩份工作。 其中一半的人表示,與只做一份工作相比,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其中根據 ResumeBuilder.com 在 10 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美國 69% 的遠距工作者表示他們要不有第二份全職工作,要不就有兼職工作。 遠距工作讓兼職更容易. 遠距工作使得員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兼職,許多白領上班族開始做 2 份正職工作,創造了這樣的新型態工作模式!

  6. 2014年6月27日 · 1. 去跟老外混。 最直接! 如果你還在學校的話,去跟交換學生打成一片吧! 我的英文有 80% 是用這種方式學來的。 2. 去 吐司大師(toastmaster) 。 不僅可以練習英文的寫作與口語表達,還可以訓練正式的演講與口條。 3. 去全英語環境工作,比如說在台灣的外商(只是在台灣說全英文會讓人家覺得很假掰就是了 XD)。 4. 把字幕檔著看 HBO。 再來討論一下完全沒有用的方法: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