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研究揭近 50% 美國碩士學位的投資報酬率是負的. 隨著畢業季來臨,許多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子開始思考自己所學該如何真正對接產業、以變現自己大學或者是碩博士之價值。. 不過根據平等機會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最新研究顯示,有 ...

  2. 2019年12月27日 · 據《遠見》報導,台灣201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創下近 5年來新高,共有 4萬1090人,其中留學地點以美國為最多。 但,這些被送出國的台灣學生,真的有過得比較好嗎?

    • 台灣研究作為軟實力,結合新南向政策,拓展台灣國際關係
    • 印度——在當地設置教育機構,吸引研究人才來台
    • 印尼——用相同的多元族群背景推動台灣研究
    • 澳洲:兩地留學互動,促進台灣研究機會
    • 將台灣研究結合新南向政策,要做要快
    • 推薦閱讀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的研究員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 )與胡莎娜(Sana Hashmi)在外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投書,以〈把台灣研究帶到美國之外,就是現在〉(暫譯,Time to Take Taiwan Studies Beyond America)為題,分析台灣研究如何作為新南向政策的利器,促進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外交關係。 該文指出,台灣的相關機構在世界名校如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等,提高台灣研究的預算,吸引來自太平洋兩端的研究能量。但是,為什麼同樣的活力,沒有出現在台灣新南向政策的國家? 高等教育被視為國際上的關鍵軟實力,如果只是把...

    分析指出,印度當地的東亞研究,目前都專注於中國,甚至印度外交部的第一內部智庫——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也著重中國研究。這是由於印度目前的首要安全問題就是來自中國。這樣的狀況,使得印度對台灣研究興致缺缺,學者和專業人士對華語學習、高等教育以及工作機會,比起台灣,都偏愛中國。 該文建議從在當地辦設教育機構開始著手。美國和歐洲國家,都在印度當地設置智庫或文化中心,吸引學生和專業人士到他們國家。台灣則有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印度推動一些教育機構,創辦華語教學的台灣教育中心。

    分析指出,印尼與台灣關係匪淺。首先,台灣有許多印尼移工,根據台灣勞動部統計,到今年 2 月,共有 26 萬印尼勞工在台,佔台灣移工的 36%。 第二,印尼有很大群的中國社群,他們之中包含不同族群,這成為台灣研究的利基。中國裔的印尼人包含福建、客家、潮州與廣東等 4 大族群,但是北京推動的中國研究,大都專注於華語,而保有客家、福建文化等研究空間的台灣研究,更適合這些族群。 以族群聚落舉例而言,台灣桃園跟印尼山口洋這兩個姊妹市的輝映關係,對推動客家研究很有幫助。桃園的楊梅區是客家文化的熱區,山口洋有 70% 的人口是中國裔。基於 2010 年的《客家基本法》,台灣政府有義務推動客家文化與語言,將台灣變成「客家研究的國際中心」已經變成主流的學術與政治論述,因此應該把它納入台灣研究並予以推動,而印尼...

    文章指出,作為印太地區主要的民主國家與經濟體,澳洲與鄰國保持經濟與文化層面的連結,這讓澳洲得以拓展它的亞洲知識。再加上近期北京威勢漸長,澳洲會逐漸發展對台灣的新研究興趣。 台澳的留學關係熱烈。澳洲是台灣的第 2 大留學地,去年有 1 萬 8 千個台灣留學生前往澳洲。澳洲方面,由政府推動的新可倫坡計畫(New Colombo Plan),鼓勵學生於印太地區進行研習及從事實習工作。2020 年,該計畫帶了 364 個學生來台,顯示兩地學術交流的資金與機會不是完全依賴台灣方,澳洲的台灣研究將能從此計畫開枝散葉。

    分析強調,目前將台灣研究重心放在美國,可以理解。第一,美國目前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將來也會持續維繫。第二,在美國的台灣研究,也可能因為西方擁有較大話語權,而跟著茁壯。 但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高,而且該研究領域也逐漸飽和。新南向政策的原初目標,就是拓展台灣的外交關係,如果台灣不快利用機會,找到更多方法鞏固與新南向政策的外交關係,以及與那裡的人們連結,將會失去寶貴的機會。

    美國與中國若因台灣海峽爆發戰爭,澳洲軍方官員:可能派潛艦、戰鬥機配合美軍行動 【強運解決澳洲鳥事】失聯瀕危水鳥在台南現蹤跡,鳥友:另類台灣之光,我們沒漏氣! 【中國在澳洲投資銳減】澳洲 2020 年少賺中國 16 億,6 年來投資新低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網路)

  3. 2020年11月18日 · 在 2019-2020 學年度,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的台灣留學生共 2 萬 3724 人,與上一年度比較,成長 1.5 個百分點,且其中多數人攻讀研究所,占台灣留美學生總數 39.3%。

  4. 2021年8月24日 · 「一旦有中國留學生選擇在其它地方入學,可能就已經永久地打開了美國之外留學途徑的大門;因此中國學生來美國留學人數的減少將會是永久性的。 」她說。

  5. 2016年1月20日 · 答案是:英國。 《衛報》指出,英國公醫制度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雇用的勞動力驚人,過去 統計 就指出 NHS 在英國是最大的雇主,約每 20 位英國勞工中就有 1 位在 NHS 體制下工作。 更厲害的是,英國公醫制涵蓋的勞動力可排上世界第五,僅次於中國軍隊、印度鐵路、沃爾瑪超商和美國國防部;究竟,勞動力這麼驚人的英國公醫制度是什麼? #2 想了解英國社會文化,別忘了當地全民共享的 NHS 體制。 「最像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 英國公醫制,簡單地說是由政府負擔花費,讓全民都可享有醫療服務的制度。

  6. 2015年11月26日 · 論高等教育,美國的大學指定測驗 SAT (註:美國不只一種大學入學測驗) 州與州之間的分數和參與度 差距之甚難以想像。 而各州的 高等教育普及率 ,最大差距 (麻州的 54.3% 與內華達州的 28.4%) 幾乎整整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