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15日 · 自費疫苗有哪些類型? 自費疫苗其實有非常多種,有些是出國旅遊到某些疫區前規定要打,有些是自認為抗體已經不具保護力,可以在諮詢醫師後補打(如 B 型肝炎),或是特殊的身體狀況會建議補打,比如會建議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等。

  3. A型肝炎疫苗 (Hepatitis A) 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 流感疫苗。流感 與一般 感冒不同,是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嚴重可能會引發 肺炎、心肌炎 或腦炎等併發症,倘若同時感染傳播力極強的 新冠病毒,則重症與死亡風險皆會上升。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
    •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肺炎鏈球菌 屬於一種革蘭氏陽性鏈球菌,容易潛伏於鼻腔內部,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可能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進而引發肺炎、菌血症或 腦膜炎 等嚴重疾病。
    • 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好發於衛生不良地區,主要會由糞口傳染,或因食用遭A型肝炎病毒汙染之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為2~6星期,而一旦遭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即可能會出現疲倦、厭食、發燒、黃疸、尿液顏色 變濃等症狀,少數人則會發生猛爆性肝炎,嚴重可能致死。
    • 公費疫苗和自費疫苗有何差別?
    • 公費疫苗有哪些?
    • 自費疫苗有哪些?
    • 流感疫苗
    • 常規疫苗接種率下降,家長記得帶孩子打公費疫苗

    目前寶寶需要施打的公費疫苗一共有 11 種(包含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流感疫苗),公費疫苗提供寶寶最基本需要的防護;自費疫苗則有 5 種(包含流感疫苗、不包含其他特殊疫苗,如黃熱病、小兒麻痺等)。公費疫苗除了掛號費跟檢查費之外,藥品費是 0 元,自費的藥品費則是 200 至 5,000 元不等。無論是公費或自費,只要到有和政府合作的診所或是醫院、各地方衛生局就可以施打。 不過爸媽最多的疑問大概就是,「寶寶是否需要施打自費疫苗?」家長大概可以按照兩個原則進行思考,如果答案都是「是」,就可以考慮是否施打自費疫苗: 1. 寶寶是否處於容易受感染的年齡區間?像 5 歲以下是肺炎鏈球菌、輪狀病毒感染(引發腸胃炎)的高危險群。 2. 寶寶是否處於容易受感染的環境?家中有正在就學的兄姐,病毒很容易跟在哥...

    出生至 12 個月

    1. B 型肝炎疫苗 1. 作用:母嬰間的垂直感染,是臺灣地區B型肝炎盛行的重要原因,40 至 50% 的帶原者是經由此途徑傳染,因此疫苗可防止肝細胞受到病毒感染,導致細胞變質、壞死。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24 小時、滿 1 個月、滿 6 個月。 另外,有一種叫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若媽媽為 B 型肝炎帶原者,寶寶要在出生滿 24 小時內施打,降低垂直感染機率;孕婦也需吃藥降低病毒量。(點我看更多:兒童肝炎/台灣更常見 B 型肝炎!寶寶可能一出生就是帶原者?醫點名:高病毒量孕婦需吃藥預防) 2. 五合一疫苗 1. 作用:可同時防範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不活化小兒麻痺等傳染病。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2 個月、滿 4 個月、滿 6 個月、1 歲半。 3. 副作用:接種後 1 至 3 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 2 至 3 天後會恢復。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4. 注意事項:如果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 48 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

    12 個月至 27 個月

    5. 水痘疫苗 1. 作用:年齡越大的孩童,感染水痘就會越來越嚴重,有打疫苗可以減輕感染時的嚴重程度。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12 個月。 3. 注意事項:建議 4 至 6 歲再自費接種第 2 劑,保護力可提升達 98 %。 6.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1. 作用: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是飛沫傳染疾病,會出現發燒、頭痛、起疹子等症狀,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12 個月。 3. 特別的副作用:偶有引起發燒、暫時性關節痛、關節炎及神經炎等副作用。 7. A型肝炎疫苗(2017 年後出生) 1. 作用: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是飛沫傳染疾病,會出現發燒、頭痛、起疹子等症狀,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12 個月、1 歲半(2 劑需相隔 6 個月) 8. 日本腦炎疫苗 1. 作用:日本腦炎是病毒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應由蚊子叮咬傳染給人類。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15 個月接種第 1 劑,間隔 12 個月接種第 2 劑。

    5 歲至入學前

    9.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1. 作用: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 5 種傳染病。 2. 施打時程:出生滿 5 歲至入國小前打 1 劑。

    1. 口服輪狀病毒 1. 作用:輪狀病毒會引起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慾不振、甚或脫水,接種疫苗可減少感染機率。 2. 施打時程:有分 2 劑型或 3 劑型。出生滿 6 週至 24 週第 1 劑,隔 4 週施打下 1 劑。 3. 特別的副作用:腹瀉。 2. 水痘疫苗第 2 劑 1. 作用:可以減輕感染時的嚴重程度。 2. 施打時程:第二劑需自費,可在出生滿 4 歲至 6 歲施打。 3. 13 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1. 作用:肺炎鏈球菌可能會引發嚴重的肺炎,還有敗血症等併發症 2. 施打時程:滿 12-15 個月可自費施打第 3 劑。 4. A型肝炎疫苗(2017 年前出生) 1. 作用: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是飛沫傳染疾病,會出現發燒、頭痛、起疹子等症狀,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流感疫苗跟其他疫苗比較不同,流感疫苗從寶寶滿 6 個月開始施打,之後約每年 10 月左右都可以例行公費接種。家長要注意的是,流感不同於一般的傳染病,病毒變化快速,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一樣,才需要每年施打疫苗來補充保護力。 流感症狀主要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及咳嗽等,有部分感染者會伴隨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併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也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的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點我看更多:12 月流感來勢洶洶!醫師與香蕉哥哥呼籲:大、小朋友都要記得打流感疫苗) 打疫苗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打疫苗,一樣健健康康的長大、沒有生病,但這是「群體免疫」所帶來的保護力,也就是許多人都...

    近年所有人都不便往來醫院診所,且間隔一段時間就又需要打疫苗,一來一往下,難免降低對打針的意願。經統計,2022 年台灣各項兒童常規疫苗的接種率相較 2021 年略低,其中以滿 5 歲至入國小前應接種的四合一疫苗及 MMR 第 2 劑,以及 1 歲以後接種的 A 型肝炎疫苗第 2 劑最為明顯,均約降低 1 %。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指出,108 至 111 年入學世代常規疫苗全數完成率介於 95 %至 96 %之間,截至 5 月 8 日,112 年入學世代兒童常規疫苗全數完成率 81.3 %,尚有 3,779 位學童未完成 3 劑疫苗接種,包括「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第二劑」、「日本腦炎疫苗(活性減毒)第二劑」及「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一劑」,可持續延長學童保護...

  4. 2022年3月8日 · 自費疫苗有哪些? 流感疫苗. 疫苗注射該注意些什麼? 公費疫苗和自費疫苗有何差別? 台灣的疫苗政策已經算很完整了,每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 兒童健康手冊 都會列出寶寶要打的疫苗。 給寶寶打的疫苗,公費疫苗有 11 種(包含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流感疫苗),自費疫苗有 5 種(包含流感疫苗、不包含其他特殊疫苗,例如,黃熱病、小兒麻痺等)。...

    • 自費疫苗有哪些1
    • 自費疫苗有哪些2
    • 自費疫苗有哪些3
    • 自費疫苗有哪些4
    • 自費疫苗有哪些5
  5. 2023年10月21日 · 你知道兒童自費疫苗有哪些嗎?快來看洪毓棋醫師為大家介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腸病毒A71型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這4個常見的六個月以下自費疫苗!

  6. 學齡前哪些自費疫苗必打? 種類、費用、副作用超詳盡整理. 內容編輯/Vera Chen. 很多父母覺得自費疫苗費用高、不用打,反正公費疫苗有打對小孩的保護力已足夠,真的是這樣嗎? 究竟這些自費疫苗的種類與作用是什麼? 該不該打? 摸不著頭緒的爸媽,建議快來看這篇! 接種疫苗時,需要帶什麼? 1. 寶寶的IC健保卡(尚未領健保卡的新生兒,可用媽媽的) 2. 兒童健康手冊. 3. 兒童醫療補助證(台北市) 4. 戶口名簿正本(初次赴該單位接種者) 5. 醫生開立的特殊疾病證明. 國內針對嬰幼兒的「自費疫苗」種類(5種) 1.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