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9日 · 以下統整幾個市面上常見的減肥、減重方法給大家參考。以建議實施的順序排序,從自己適合的方式開始,也可以多管下,最重要是方法安全又有持續性。 看完是不是很想來塊雞排壓壓驚?等等,我們不是說好要減肥嗎?

  2. 2024年4月26日 · 全新一週 Podcast. 2024-04-26. 分享本文. 早於生成式 AI 浪潮興起的時間點,華碩在 2019 年 11 月就成立了智慧物聯網事業群(AIoT BG) ,這是異於過往消費性硬體產品如手機、筆電、主機板的新事業群與產業發展路徑,從原本的 B2C 逐步開展工業市場進到 B2B。 本集全新一週專訪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來跟我們談談華碩將 AI 結合物聯網所打造出的 AIoT 解決方案有哪些,應用在智慧工廠的發展與應用又有什麼,以及華碩在未來的整體產業擘劃與發展願景,有著怎樣的宏觀視野。

  3. 2024年3月27日 · Watch on. 5G 助力運算出 AMR 行進最佳路線,提升物料搬運效率. 在物料搬運系統部份,曾立方提到此系統設計理念,是希望透過與自動移動機器人 AMR、監控攝影機、AI 運算核心的整合,協助製造業客戶打造智慧、彈性、有效率的物料搬運機制。 碩的物料搬運系統可與市面常見的 AMR 串接,系統側重路徑規劃和避障功能,可上層系統連結,讓 AMR 的運作更有效率。 此系統透過 5G 通訊與工廠內的特定攝影機連接,攝影機具備兩項功能,一是拍攝實際場域即時影像;二是利用 AI 技術生成 AMR 可解讀的影像,系統再從攝影機提供的畫面,運算出 AMR 行進的最佳路線,提升物料搬運效率。

  4. 2017年10月31日 · 這次精選了六杯來自不同大型連鎖店的珍珠奶茶作比較,為你實測哪一杯最好喝! 這次精選了六家大型珍珠奶茶連鎖店,包括五十嵐、春水、喫茶趣、迷客夏、茶湯會還有翰林茶館。 這次會以「珍珠Q軟度、茶味和性價比」作比較,不過口味喜好因人而異,是次排名只作參考哦! 第6名:五十嵐. 五十嵐遍佈台灣所有角落,無論在台北、台中或台南,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 其實五十嵐最初只是一個路邊攤,後來越做越好,台灣各地分店越開越多,現在已經成為台灣珍珠奶茶的龍頭之一。 五十嵐的珍珠奶茶茶味不算很濃,但也不會像水一樣淡而無味,是帶一點清新的葉香和奶香,適合不喜歡茶味太濃、味道太甜的人。 而珍珠部分,五十嵐的珍珠比較小,Q軟度適中。 珍珠Q軟度:★★★☆☆. 茶味:★★★☆☆. 性價比指數:★★★☆☆. 第5名:茶湯會.

  5. 2016年12月9日 · 台灣傳統聚落與建築是台灣早期移民的一面鏡子,反映了台灣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移民的原鄉以閩南最多,建築自然以閩南建築為藍本而發展,形成了閩南傳統式樣。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 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 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 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 東西文化交萃的新古典美學:日治時代的華山建築
    • 清酒工坊:行政大樓,1914
    • 樟腦工廠:紅磚六合院(市定歷史建築),1918
    • 高塔區(市定古蹟),1914、1920
    • 煙囪:最高建築(市定古蹟)與鍋爐室,1931
    • 「貯酒庫」:烏梅酒廠(市定古蹟),1931
    • 紅酒倉庫:四連棟(市定歷史建築),1933
    • 米酒作業場(市定歷史建築),1933

    華山雖然建造於日治時代,其建築特色卻帶有濃濃的西洋色彩。原因,要從十九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當時的歐洲正挖掘出許多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遺址,加上社會動盪,革命風潮爆發,促使了新古典主義抬頭。在精神思潮上,歌頌古希臘羅馬時期公民尚武的精神;在藝術美學上,崇尚古典時期的題材與風格,強調均衡、節制、對稱。而當時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也融入了過往流行風格的特色,形成一種全新的復古風潮。 這股風潮從歐洲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正處於維新時期的日本,迫不及待的擁抱了西方文化潮流。 古典與現代碰撞,西方與東方交匯,一種全新的建築美學於焉誕生,無法用過往西方學者的名詞予以分類,知名建築學者傅朝卿稱之為「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並在甲午戰後隨著日本流傳來台。 而當時台灣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風格可大略分為四種。 一、來自...

    清酒工坊落成於1914年,為生產蝴蝶蘭的芳釀社時代,最早期的建築。 清酒工坊的外觀格局方正,二層樓高,採用厚磚建造來隔絕外部溫度,內外牆均厚達一米。立面採用大量的開窗,窗戶的設計為拱形,承襲了西方的新古典建築風格。內部空間配置以各式機器為主,整體建築構造和當時日本本土的清酒工場相當類似。 較為特殊的是它的牆面,厚磚外部有一層名為「洗石子」的「仿石粉刷 」,敷料以水泥漿、石粒、石灰混合,這項新技術由日本人所引進。當時日本流行西式古典風格,其模仿對象就是歐洲國家的石造建築,而「洗石子」在保護建築結構同時,在視覺上還具有良好的仿石材建造效果,成為日治時期廣為使用的表面裝修材料。 1922 年芳釀株式會社因為財務問題與政策因素等改由專賣局經營,清酒停產。在短暫作為紅酒、米酒的釀造儲藏空間後,經營者因...

    樟腦昇華工場是「日本樟腦株式會社」的台北支店,落成於1918年,位在芳釀酒場的西北側。 昇華工場由多棟一層樓的紅磚建築構成,格局採長方體規劃,因使用功能的緣故,建築立面採大量的開窗設計,以便工場作業時通風散熱,建築規格樣式統一。 明治維新後,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從英國引進維多利亞時期的技術,以紅磚與木材為主要材料。當時在台灣的日本建築師,有不少人師承於辰野,而昇華工場的建築風格就是他自創的「自由古典風」。 此風格主要特徵為紅磚外貌和橫貫立面的白色水平裝飾,從窗框、門框和屋簷側邊,可看見特意塗上的白漆和古典風格的浮雕裝飾。這樣的浮雕一般多當作柱飾,但辰野給予建築師更大的揮空間,屋頂也沒有一定的形式要求,但基本上採用古典元素,如圖中所見的三角斜式屋頂。在昇華工場關閉後,後人稱此建築群為「...

    高塔區由兩種不同年代的建物所組合成,分別是 1914 年建造的事務室和 1920 年增設的酒精工場。 灰色部分的建物外牆為洗石子,落成於 1914 年, 由三層樓、二層樓和一層樓的三棟相連建築所組成,形成一個 L 型的配置,作為當時的事務室。因其辦公用途,立面用大量開窗來增加採光,空間結構也較為複雜,不同於其他的工場簡單方正。 和園區內其他建築相比,高塔區的外觀相對活潑。特別是在窗戶的設計上,每扇窗都有精緻的凹槽和裝飾邊,在比例的安排上也經過精算。以最高的建築為例:一樓為優雅的大型拱窗,二、三樓則是較小的長方形窗。 而在建築的側邊,四扇長方形窗則集中在一個大的拱形凹槽中,雖然花樣多變,卻因著建材簡單的配色和其嚴謹的對稱安排,使視覺上有整齊統一的效果,讓人不至於因為窗戶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眼花撩...

    隨著日治時期工業技術的進步,鍋爐和煙囪在 1930 年代前後陸續在全台各地發展,台北酒工場在 1931 年亦新增了這項「現代化」的工業新動能。 鍋爐室為鐵骨屋架,挑高一層樓的磚造建築,結構方正,牆面塗上水泥,整體呈現灰色,建築外被配有樓梯。由於鍋爐運轉時酷熱難當,因此斜面的屋頂上有著大大的天窗,牆上亦開了多個排列整齊的方形氣窗,以利通風。鍋爐室是當時造酒的主要動力空間。它將蒸氣供應到各個製酒場,再把廢氣排向煙囪。 日治時期的鍋爐室造型皆類似,然而被保存下來的卻很少,華山的鍋爐室外型完整,替後人留下了日治時期的工業美學。 煙囪是配合鍋爐的設置,由當時的專賣局委託日本東洋壓縮會社建造,初建高達50公尺,煙囪底部內徑2.5公尺,頂上內徑1.2公尺。當時這個高度僅次於台灣總督府,從遠方望去,兩棟高聳...

    烏梅酒廠建於 1931 年,一開始的設置目的為「貯酒庫」,存放由台北酒工場自行生產的各種酒類產品。 「貯酒庫」的外觀在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下,其牆面的塗料早已斑駁脫落,現在呈現出帶橘色調的磚紅色,由於作為倉庫的緣故,其窗戶的設計偏小且數量少,也沒有多餘的裝飾。其山牆上的拱形窗和白色的水平裝飾,帶有西方建築色彩。 「貯酒庫」為獨棟式單層廠房建築,矩形狹長格局,這棟倉庫有兩個特殊之處: 其一為建材,1923 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其中以紅磚造建築損害最為嚴重,引起當時建築學家的熱烈討論。在一片檢討聲浪下,鋼筋與混凝土建築材料的風潮興起。同時期的台灣也開始討論磚造的穩定性, 然而台灣人對磚仍懷有一種信賴感,因此在 1920 年代,多數建築仍為磚造,台灣的煉瓦場(造磚廠)依舊生意紅火,...

    四連棟建於 1933 年,主要目的為「紅酒貯藏庫」,為四棟樣式統一的獨棟式單層建築。當時的建築多採用磚與鋼筋混凝土搭配,下方鋪有卵石,使其更加穩固。 而在倉庫的設計配置上,以下幾項共同的機能需求,決定了大部分的形式:包括矩形平面的結構、進出口的鐵捲門、窗口的直柵、屋頂的避雷針等,可看出在工業發達的背景下,許多新功能設計開始逐漸普及化。 本建築的特殊處在於入口的山牆,上方開有四個氣窗,形狀排列成拱形,並配有拱頂石裝飾,窗櫺為洗石子,並在屋簷的兩側帶有水平裝飾。 1981-1987 年為因應金山北路拓寬的政策,紅酒貯藏庫棟從原本長度一致的規格,被改造為四棟連續但長度不一的建築。現在外牆種滿爬牆虎,用滿面的綠意擋住原本斑駁的灰。

    建於 1933 年的米酒作業場,在當時為台北酒工場內最重要的製酒場,一次掌管著工場兩項重點產品的命運——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 作業場由三棟南北向的矩行雙層建築和其兩側的造酒場組成,建材採用磚造鋼筋樑柱結構,牆面為洗石子,設有方形窗和拱形窗,窗櫺為木造,帶有一點英國的維多利亞風情。斜式的屋頂有銅製通風換氣塔,又俗稱「太子樓」,外牆邊緣特別以北投窯業會社的未上釉陶磚做裝飾。 建築物內部挑高近十米,目的是替二樓加上隔間,其主要功能為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在二樓的地上有許多當年為設置發酵槽而留下的圓形穿孔,直徑約五米。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樣特殊的設計,意外讓陽光成為一、二樓視覺連結的重點。 米酒作業場因其釀酒而遺留下的特殊建築設計和完整的外貌,在 2003 年被台北市政府定為歷史建築,也成為現...

  6. 2021年4月16日 · Each Modern亞紀畫廊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上,鄰近信義安和捷運站,象牙白的外觀牆面顯得低調,室內也沒有多餘的裝飾, 每一檔策展的展覽都十分用心,尤其是畫廊業主對於藝術的品味非常獨特,重點經營亞洲戰後與當代藝術,展出的內容別出心裁而且都能夠反映當代藝術的特質,用藝術的能量,去反應社會議題或是自身的生命經驗。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本次為已故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家「七等生」策畫紀念藝術展 《天與地的現象》 ,將展出七等生於80年代親手沖製的攝影、以及90年代創作的油畫、粉彩作品,由近似寫生的風景出發、至極具表現主義、交織現實與夢境間,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哲理。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56號. 營業時間:12:00-19:00(日、一公休) 圖片來源:亞紀畫廊提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