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8日 · 指考自今日起至30日舉行,第一天考物理、化學、生物,第二天考數乙、國文、英文、數甲,第三天考歷史、地理、公民。 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除維持分區考場進出動線、全面配戴口罩、進考分區量溫作業、不開放家長及親友陪考、試場通風規定、考分區消毒作業,設置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隔離試場外,每間試場考生數降為20人以確保考生間距達1.5公尺以上,分區每日試畢清消、考生進入試場要消毒雙手。 蔡壁如指出,因為疫情,這是一場有史以來最嚴格的大考,這場考試不容易,考生過去三年為的就是這次的考試,但遇上了台灣人從來未曾遇過的疫情,大人都驚慌失措,更何況還要準備考試的學生。 蔡壁如強調,無論如何,也請考生多忍耐,把心專注在考試答題上面,心定住了,才能正常發揮。 她祝福:「加油吧!

  2. 2024年2月23日 · 因為保特瓶瓶裝水的材質是PET,並不會融出戴奧辛,傳言說會融出戴奧辛造成乳癌是錯的,只是,PET材質不耐高溫,仍建議不要放在車上。. 近期在社群網路平台和通訊軟體都可以看到流傳一則有關的健康傳言,內容就是引用一名美國歌手稱其罹患乳癌的 ...

  3. 2020年9月30日 · 董氏基金會今(30)日解答,兩者都有危害物質,都該避免,不過「烤肉是偶爾團聚,二手菸則是如影隨形」。 醫師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誤信沒有菸臭味、只有化學香料的新型菸品,甚至口嚼菸就不會產生傷害,事實上,全部都有危害。

  4. 2019年8月20日 · 食藥署指出,脫、除毛膏常見的主成分為硫醇乙酸鈣(Calcium thioglycolate),這是一種酸性物質,原理是透過該成分溶解毛髮結構中的蛋白質,來達到脫毛的目的。 但這化學成分對皮膚較易產生刺激,食藥署提醒,如果有皮膚過敏史,應在脫毛前做小範圍皮膚過敏測試,避免造成局部刺激、皮膚過敏、灼傷的問題;且選購時,應先向皮膚科醫師或藥師諮詢,選購來源清楚且標示完整的產品,並依正確方式使用。 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說,不只化學性的脫、除毛膏對皮膚具刺激性,有傷口千萬不要塗之外,一般常見的物理性蜜蠟除毛方式,「硬拔」對皮膚也有風險,不但可能造成毛囊受損、發炎,甚至日後長出來的新毛也可能有毛髮倒刺、內刺的機率。

  5. 2022年4月12日 · 為研究不同菸品對人體產生的傷害, 陽明交通大學 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 教授劉宗榮和鄒瀚興對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煙霧成分進行比較分析,歷經一年半的研究,發現加熱菸煙霧中除丁醛外的8種羰基化合物及4種特有的菸草亞硝胺,這些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都較傳統紙菸煙霧各減少2成至9成,及7成至9成。 這是本土第一份有關加熱菸與傳統紙菸危害物質的調查數據。 劉宗榮與鄒瀚興採取和世界衛生組織同樣的實驗方法,研究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煙霧成分的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採用Health Canada Intense (HCI)的吸菸機採樣方法,收集菸草煙霧,研究結果與世界各國其他研究報告相符。 從2020年起,兩位教授首次對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煙霧成分進行比較分析。

  6. 2020年11月4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藥」學問大,有時候看病可能遇到醫師處方半顆的藥品,或者是藥師建議藥品剝半使用的情形,讓不少民眾擔心「藥品切半後,劑量會不會跟著受到影響? 」心生疑惑。 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提供正確解答,提醒民眾有些劑型的藥品,如緩釋劑、腸溶錠等,一旦剝半恐達不到效果,領藥時一定要問清楚。 食藥署指出,包括緩釋劑、腸溶錠等藥品,如果改變劑型之後,可能會影響藥品原本在身體釋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就不適合剝半使用,因此,若有藥品剝半的需求,記得在領藥的同時,向藥師詢問是否適合剝半使用。

  7. 我們是CNEWS,C是convergence匯流的意思。我們是一個整合性的新聞網,整合數位匯流產業新聞。為大家提供台灣通訊傳播、廣播電視、媒體頻道、科技資訊的最新訊息,以促進台灣數位匯流產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