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適用勞基法之工作年資:勞基法第17條規定,每滿1年發給1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未滿1個月以1個月計。 ( 參閱勞委會101年9月12日勞動4字第1010132306號令 )

  2. 2021年10月20日 · 更新日期:2021-10-20. 新制資遣費. 勞工: 94 年 7 月 1 日以後「改選新制」、「初次就業」、「離職再受僱」或「受僱於 94 年 7 月 1 日以後始指定適用勞基法的單位」者。. 計算方式: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12 條第 1 項規定,每滿 1 年發給 1/2 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 1 ...

  3. 依照勞動基準法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規定,以下情形發生時,雇主應給付資遣費給勞工: 雇主預告終止勞動契約 當雇主遇到以下狀況並終止勞動契約時,勞工可請求給付資遣費: (一) 歇業或轉讓時。 (二) 虧損或業務緊縮時。 (三) 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 (四) 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 (五) 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小叮嚀:一般常稱的資遣,即為勞動基準法第11條各款事由,實務上又以第5款「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最為常見,惟雇主如要用本款資遣員工,要注意司法實務上有所謂「解僱的最後手段性」(簡單來說,經過勸導、教育、懲戒甚至績效改善計畫(PIP)後都沒辦法改善,才能終止勞動契約)的適用喔! 產假或職災期間終止勞動契約.

  4. 2024年5月31日 · 根據勞基法規定,當雇主解除與勞工的勞動契約時,需依法給付勞工資遣費,以減輕勞工因被解僱而面臨的經濟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7月1日勞工退休金條例實施起,資遣費的計算方法便分為新舊兩種制度,且各有不同的計算公式。

  5. 根據勞基法 17規定,當有勞基法 11規定的事由時,雇主可以提前終止與勞工的契約,也就是所謂的資遣。 而在此時,雇主就有義務要給付給勞工一定程度的資遣費。

  6. 所有條文. 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保障勞工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雇主與勞工所訂勞動條件,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 一、勞工:指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 二 ...

  7.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勞基法第16條,資遣預告期的需根據勞工的服務年資來決定: 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於十日前預告之。 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於二十日前預告之。

  8. 勞動基準法 EN. 第 17 條. 雇主依前條終止勞動契約者,應依下列規定發給勞工資遣費:. 一、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 二、依前款計算之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 未滿一個月者以 ...

  9. 2022年2月8日 · 民國94年7月1日以前就職的勞工適用舊制規則,工作滿1年即可有1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無請領上限,如未滿1年按比例計算,未滿1個月則以1個月計算。 新制資遣費. 94年7月1日以後「改選新制」、「初次就業」、「離職再受僱」或「受僱於94年7月1日以後始指定適用勞基法的單位」者適用新制。 滿1年有 半個月 平均工資的資遣費, 最高請領上限為6個月 平均工資,如未滿1年按比例計算,未滿1個月亦是按比例計算。

  10. 2024年3月5日 · 依照勞基法,當雇主終止與勞工的勞動契約時,雇主必須應依法給付勞工資遣費,讓勞工可以因為資遣費而暫緩被資遣的經濟壓力。 不過資遣費算法在 2005年7月1日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後 ,開始有了新、舊制的差異,算法也有所不同。 關於具體資遣費如何計算,我們將在以下內容與你細述。 (一)資遣費遣散費一樣嗎? 資遣費與遣散費這2者相似的詞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台灣習慣用前者,而港澳則是習慣用後者,所以如果有時候搜尋資遣費時, 看到遣散費怎麼算或是遣散費試算等內容時 ,不用感到質疑,兩者是一樣的意思! (二)資遣費新舊制差別. ★資遣費及公司退休金可以同時領嗎. 舊制下只能資遣費與退休金擇1領,新制則是可以同時領。 ★新舊制資遣費差別. 舊制資遣費請領金額無上限,而新制則有 6個月平均工資 為上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