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6日 · 台北市長柯文哲坦言,社區感染已是現實,疫情高峰恐怕還沒到,「這代表傳統疫情調查已經無效,再去看確診者的足跡也無意義,現在的大戰略是感染的人不要再傳染給他人。

    • 北市確診足跡1
    • 北市確診足跡2
    • 北市確診足跡3
    • 北市確診足跡4
  2. 2023年1月17日 · 首次在2021年5月,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180例本土案例,雙進入三級警戒,一路到同年7月26日結束。 短短近2個月時間,本土案例增加近1萬4,000例。

    • 北市確診足跡1
    • 北市確診足跡2
    • 北市確診足跡3
    • 北市確診足跡4
    • 北市確診足跡5
  3. 2021年5月24日 · 除了整體確診人數之外,非疫情熱區的確診人數趨勢也是觀察疫情狀況的重點,可窺知疫情是否仍持續往外擴散中。雙以外的縣市如基隆、桃園、台中、彰化每日都有5人以上確診、多則20多人,處於持續攀升中,這代表各地都可能有病毒外溢造成群聚感染。

  4. 2021年5月13日 · 連續數天超過百人確診,雙北篩檢需求瞬間爆量,衝擊下,確診者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無法分流篩檢、而得和一般低風險者混雜在一起等待;另一方面,醫院內陸續出現確診者,院方人力調配、分艙分流處置,都考驗著醫護們的信心⋯⋯

    • 北市確診足跡1
    • 北市確診足跡2
    • 北市確診足跡3
    • 北市確診足跡4
    • 北市確診足跡5
  5.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在急診室外設置快篩陽綠色通道,以處理相關個案。 (攝影/余志偉) 確診數持續攀升,衝擊醫療與檢驗量能,討論已久的「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制度從5月26日正式上路。 民眾一旦快篩陽性,可選擇 視訊或遠距診療(可免費使用24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或聯繫所轄衛生局安排),由醫師判讀檢驗結果;也可至社區篩檢站、醫院的防疫門診、各縣市衛生所或指定診所請醫師協助判讀 。 選擇實體醫療的民眾,前往診所可前先致電確認,以免有些醫療院所只提供線上看診而白跑一趟。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資料,兩種陽性通報方式的具體流程如下: 遠距視訊.

    • 北市確診足跡1
    • 北市確診足跡2
    • 北市確診足跡3
    • 北市確診足跡4
    • 北市確診足跡5
  6. 2021年1月20日 · 一年前的今日,COVID-19疫情正式襲入台灣;如今台灣確診873人,其中66名為本土病例,7名個案不幸死亡。 《報導者》針對873位確診者進行分析,並再度指出目前最大防疫挑戰何在。

  7. 北市衛生局發言人高詩琪則分析,一名確診者平均會匡列隔離3名親密接觸者,若疫情來到高峰,每日若有1萬名確診者時,在現有3+4政策下,將同時有9萬名民眾遭到隔離,這樣基層防疫人力根本釋放不出來,「我們到底是要服務1萬名確診者,還是服務3萬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