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3日 · 大腸癌已經連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最新一年就有超過1萬6千餘人被宣告接下來的人生得與腸癌同行但大腸癌不是手術一刀切除就完事了全因大腸癌易復發尤其是第3期大腸癌傳統復發率高達近5成臨床統計最危險時間點又常落在術後的前3年必須靠手術後輔助性化療來降低癌症復發率。...

  2. 2022年8月1日 · 操刀2000餘例國內首屈一指的大腸癌手術權威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黃文詩提醒選對開刀策略手術前先輔助性放射及化學治療不但有助保留肛門局部性復發率更能一口氣從30%減低到3%整整差十倍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當下為避免頻繁進出醫院腸癌化療方式更已全面轉向在家口服化療為主。...

  3. 2023年12月15日 · 大多數的大腸癌最初都是很小非癌細胞或良性的大腸瘜肉型態出現大腸瘜肉是指在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經過5~10年的時間有些大腸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 癌細胞種類,可分為4大類: 1.淋巴癌:一般淋巴癌起始於淋巴結,但也可能發生於結直腸處. 2.腺癌指癌細胞長在大腸直腸內壁這類細胞始於腺細胞或分泌型的細胞並從細小的腺性息肉慢慢長成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腺癌. 3.類癌瘤:屬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種,起始於分泌荷爾蒙的腸道細胞;其成長速度慢,初期往往不會出現症狀. 4.胃腸道間質瘤:指長在腸道的軟組織肉瘤,雖較少出現在結直腸中,但仍有可能發生. 大腸癌初期到末期特徵與症狀有哪些?

    • 大腸癌分期治療怎麼做?大腸癌各期存活率多高?
    • 大腸癌治療時間要多久?哪些有納入健保?
    • 大腸癌治療最新進展?大腸癌治療費用多少?
    • 大腸癌治療後多久追蹤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 大腸癌復發有什麼症狀?

    第 0 期(5 年存活率超過 90 %):惡性腫瘤僅局限在上皮細胞層,或只侵犯到大腸黏膜表面,沒有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早期大腸癌只要大腸鏡切除或簡單手術治療就可以。 第 1 期(5 年存活率超過 90 %):惡性腫瘤已侵犯到大腸黏膜下層或肌肉層,還沒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 第 2 期(5 年存活率 80 %):惡性腫瘤以已透肌肉層,進入大腸外的覆蓋層或脂肪層,甚至侵犯周邊器官。但沒發生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此時仍以手術為主,醫師會根據病情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 第 3 期(5 年存活率 70 %):若惡性腫瘤侵犯其他器官,沒有遠處轉移。 可分為 3A 與 3B 兩期:若有 1 – 3 個局部淋巴結轉移,屬於 3A 期;4 個以上則屬於 ...

    大腸癌的治療時間取決於療程。 1. 第 1 期:僅需手術,不需做任何輔助治療。 2. 第 2 期: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有些病人可能會需要預防性化療。化療的療程半年至 1 年不等,視各醫院做法與考量而定。 3. 第 3 期: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需要做預防性化療,療程一般為半年。 4. 第 4 期:長期抗戰,視病人體況、藥物選擇與效果而定。 至於健保給付狀況,黃國埕指出,對於第 4 期轉移性大腸癌的病人,化療藥物都有給付,但標靶藥物的條件限制就比較多,也會有給付期限。 目前對於 KRAS 及 NRAS 原生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第一線治療時,抗血管內皮新生與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兩類標靶藥物都有健保給付,但必須擇一使用;若驗出有 KRAS 或 NRAS 基因突變,則可以給付抗血管內皮新生標靶藥於...

    癌症治療趨勢已慢慢走向精準醫療。最新的研究已證實,對於原發部位在左側的轉移性大腸癌,且 RAS 基因為原生型(無基因突變)的病人,第一線治療使用化療合併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如維必施或爾必得舒,會比使用抗血管新生的癌思停,更有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 此外,轉移性大腸癌病人也可以使用免疫療法。研究指出,如果驗出「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MSI-high)的腫瘤基因,將免疫治療做為第一線藥物,會比傳統的化療合併標靶藥物來得有效,且副作用較輕微,能更好地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不過免疫療法在大腸直腸癌目前並沒有給付,病人一個月的費用可能要將近 20 萬,較少病人會選擇此種療法」黃國埕說明。 另一項直腸癌的研究引起廣泛討論,早期直腸癌患...

    早期大腸癌術後 5 年內,都應積極定期追蹤,因為這段期間的復發風險最高。五年之後仍應每年定期追蹤一次。 早期大腸直腸癌術後 5 年常見檢查項目: 1. 身體檢查:每 3 ~ 6 個月 1 次,持續 2 年;然後每 6 個月 1 次。 2. CEA 檢查:每 3 ~ 6 個月 1 次,持續 2 年;然後每 6 個月 1 次。 3. 大腸鏡:頻率視檢查結果而定,一般是每年 1 次;但如果發現有瘜肉,可能會需要在更短的期間內進行大腸鏡。此外,若術前因腫瘤阻塞或其他原因,未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者,建議術後半年內要接受全大腸鏡檢查。 4. 胸、腹、骨盆腔電腦斷層(CT)檢查:每年 1 次,高復發風險者每 6 ~ 12 個月 1 次。 晚期大腸癌追蹤檢查項目及頻率無一定標準,視治療方式及療程而定。若有異常...

    大腸癌復發,最常出現在肝臟及肺臟,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位置,因此並無固定症狀。小或少量復發病灶常常無症狀,需靠常規的檢查去提早偵測。但若有異常、持續、強度漸增的不適症狀,則須提高警覺,提早返診,進行評估或安排檢查。 不適症狀包括: 全身性 1. 不明疲累感、體重下降、發燒。 2. 異常腫塊或淋巴結腫大。 呼吸系統:咳嗽、呼吸困難、咳血、胸痛。 腸胃系統: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顏色異常(黑便、血便、灰白便)、胃口變差、噁心嘔吐、腹脹、腹痛。 泌尿系統:小便顏色異常(血尿、茶色尿)、尿量減少、腰痛。 異常疼痛:頭痛、胸痛、腹痛、腰痛、肢體疼痛或肢體腫脹。 審稿專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診治團隊黃國埕醫師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

  4. 2022年6月22日 · 大腸直腸癌 微創手術. 93 歲蔡奶奶因為最近經常頭暈與右下腹痛,去診所就醫查出貧血,轉介至本院檢查發現一顆 10 公分大腸惡性腫瘤原本兒女們認為開刀對老人家來說太痛苦而拒絕經過醫師說明家人考量手術風險以及不治療可能發生無法進食與腫瘤出血等併發症同意開刀蔡奶奶術後第 2 天就可以喝流質,術後一周復原良好順利出院。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3年3月15日 · 外科手術的治療目的與適合病患. 手術切除是最可能治癒大腸直腸癌的方式之一不論是1~3期或是已經轉移的第4期, 能手術完整切除腫瘤的病人,將享有更長的存活期,包括肝、肺或腹膜轉移 [4-6]。 我手邊有好多第4期患者,經手術治療後,已達癌症痊癒條件 (5年後沒復發),到現在還常常相約去爬山。 1-3期大腸直腸癌. 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