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位香港女醫師的態度很誠懇也有面對同志家庭的經驗所以到現在一直都還是愷樂的醫師陳愷樂仇視來自於無知有機會要多跟別人分享經驗讓他們也有機會認識同志家庭平常要多找一些身邊的朋友支持你當你的同盟⋯⋯

  2. 6歲跟著媽媽做陣頭,20歲開始走入社會運動。 紀錄片導演黃惠偵,關注移工、土地正義議題,作品有《八東病房》及《烏將要回家》。 這次她拿起攝影機,說起自己「不正常」的家庭故事。 「做為一個女同志的小孩,我的確有著非常痛苦的成長經驗。 然而那痛苦並不是因為我的母親是同性戀,而是因為其他人的歧視;就像公聽會中站在發言台上神情激動、緊蹙眉頭,誓言一定要保護孩子健康安全成長那樣的人。 我相信他們想保護孩子的心,如果那天他們真的願意多了解同志家庭,讓孩子們可以在身心健全的環境中成長,我也會願意幫忙。 是的,儘管你們教我歧視仇恨我的母親,並對我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但我不會計較那些,因為我的同志母親教我的,不是恨。 紀錄片導演黃惠偵.

  3. 2016年11月22日 ·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帕德森(Charlotte Patterson)分別於1992年與2013年發表學術論文,回顧自1980年代起的相關文獻,發現大部分的研究結果相當一致:同性雙親與異性雙親的子女,在個人心理發展、性別發展、社會關係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該報告中提及的心理發展層面廣泛,包括自尊感、自我概念、憂鬱症狀、焦慮、道德發展、偏差行為、藥毒使用、學校適應、智力等等。 (「性別發展」與「社會關係」的討論留待第二點與第三點): 事實上,甚至有部分研究顯示:同性雙親的子女在某些發展向度上更優於一般家庭的子女。 美國全國女同志家庭長期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NLLFS)就發表過類似的結果。

  4. 兩人可說是一見鍾情。 家敏在認識喬婷之前只是個乖乖牌醫師,但卻因為喬婷,頭一次為了苗栗大埔案在行政院前靜坐。 「『靜坐』完全在我生命之外。 那時候只覺得靜坐很熱、很無聊,大家一直傳遞吃的,」家敏說。 布丁一家人,楊家敏(後)和張喬婷。 (攝影/吳逸驊) 一次次跟著喬婷參與社會運動,讓家敏原本保守的生活也被翻轉了,「她跟我聊對抗石化業、大財團的過程,然後我就愛上她了。 」家敏愛喬婷的熱情與正義感,常得意的告訴朋友:「我要去跟人權鬥士約會了! 」喬婷認定家敏,則是因為「芒果」。 在交往初期,喬婷因為忙工作,某次約會大遲到。 在趕往家敏家路上,喬婷懸著一顆心,害怕家敏發脾氣。 到了家敏的家門口,她戰戰兢兢撥了手機。 電話那頭傳來家敏的聲音:「你回頭看看。

  5. 2020年5月23日 · 一年前,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她跟我說:「我願意讓他自由。 」她的丈夫是同性戀,在異性婚姻中的同志,同性婚姻合法的前夕,她發現了這件事。 她找不到人能夠訴說,迂迴地探詢母親意見:「我有個朋友,她最近發現自己的老公是gay,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為那個「朋友」抱屈,急切地說:「當然是趕快離婚啊,跟這種騙子還有什麼好說的! 她想,既然連媽媽都認為這樣的婚姻沒有意義了,自己也願意離婚、獨自撫養小孩,讓丈夫跟他的男友雙宿雙飛。 沒想到,丈夫回她:「妳為什麼要離婚? 別人都覺得我們是很讓人羨慕的家庭,妳忍心讓我們的孩子變成單親? 」她覺得不可思議,被欺騙感情的是她、跟男人外遇的是他、願意放手的是她、想要維持異性戀爸爸好形象的卻是他!

  6. 2016年11月24日 · 「保護弱勢! 反對黑箱! 」11月17日一大早立法院前聚集了上萬名白衣民眾他們舉著婚姻家庭全民決定的牌子面色凝重地喊著口號堅持為下一代幸福而戰要求政府不應破壞家庭制度部分民眾甚至一度衝入立法院內試圖阻撓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議事進行。 這天,司法法制委員會正在審查「婚姻平權」修正草案。 儘管許多國際媒體皆預測,台灣極可能在近日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場外高達萬人的抗議聲浪仍舊顯示著,婚姻平權之路並沒有想像中好走。 什麼是婚姻平權? 婚姻平權草案究竟修改了哪些法條? 影響了誰? 為什麼引起上萬民眾抗議?

  7. 馬愷蕊Caroline Mécary)是法國執業律師及現任巴黎市議員,同時也是歐洲性傾向法律委員會的法國左派代表委員。 馬愷蕊自1996年以來,不間斷地替LGBT族群爭取權利,從處理恐同官司、同性伴侶收養問題到現在的人工生殖法適用同性伴侶的官司,她這24年來在法庭上每一場的勝敗訴,如法國同志權利抗爭史的縮影,每個案子都是敲門磚,挑戰那座社會保守的高牆。 同志人工生殖,法國已討論了15年. 馬愷蕊在今年10月最後一週,也是台灣同婚正式通過後的第一場同志遊行當週抵達台灣。 57歲的馬愷蕊,削平短髮、俐落大方的亮紅西裝和花色內裡襯衫,這是她不論出入法院還是議會,一貫的打扮風格,色彩的撞擊如她生活的寫照。 馬愷蕊親和、帶有領袖氣質,法英夾雜地與我們聊著,比手又投足,沒有任何律師或市議員的架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