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4日 · 澄清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葉大成醫療長指出根據現在較新的觀念我們不該把乳癌一概而論需要進一步深入到分子醫學的層級找出讓乳癌快速生長的關鍵再依據癌細胞不同的受體特性做出適當的分類。 精準治療,對抗乳癌. 乳癌患者接受切片檢查後醫師可從病理報告中了解患者乳癌細胞的重要特性包括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癌症生長指數Ki-67並根據這些特性來區分乳癌的亞型。 不同乳癌亞型的惡性度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 乳癌亞型包括: 管狀A型: 荷爾蒙受體ER、PR呈現陽性,Ki-67較低,HER2陰性的乳癌。 這群患者的人數約占了所有乳癌患者的一半,預後較好,對荷爾蒙治療有良好反應,可視狀況搭配化學治療。

  2. 2021年3月24日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副院長乳房暨整形外科醫師郭耀隆表示乳癌手術越早治療越好擔心外觀的患者透過癌症整形手術概念腫瘤切除和乳房重建都可以同時進行減少病人擔憂呼籲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台灣乳癌患者年輕、在意外觀 手術選擇大分析.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有1萬多名新診斷乳癌患者,也有2千名死於乳癌。 郭耀隆副院長表示,台灣乳癌好發45-50歲,更不乏更年輕者,這類患者對外觀其實很在意。 然而,早期乳癌幾乎都必須手術,只要早期治療,存活率非常高。 郭耀隆副院長指出,乳癌手術大致分成: 乳房全切除手術: 適用較大的腫瘤,但會在胸口留下20-30公分傷口,對於外觀和生活影響較大,不過缺損的部位可利用果凍矽膠或自體組織來重建乳房。

  3. 2018年9月2日 · 冷敷冰敷及熱敷時機 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卓瓊鈺老師解釋了冷敷與熱敷的原理,老師提到 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打球扭傷、發炎、表皮一度燒傷、肌肉痙攣或水腫等情況,效果十分顯著。 一般而言,在體表使用冰敷時,除了身體溫度開始降低外,它會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發炎情況緩和,以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推薦閱讀:親力親餵的辛苦,餵奶不是擠出來那麼簡單! 相反的,熱敷則會使體溫升高,造成血管放鬆,增加身體代謝速率,有增加韌帶、關節囊、肌肉彈性,促進癒和的效果。 所以如果是產後的水腫、哺乳期的乳腺發炎,冷敷才是正確的作法 ,這時的熱敷只會使情況更惡化,如果是之後因擠乳方式不正確所產生的硬塊,擠乳前的熱敷可以讓硬塊比較容易移出。

  4. 2018年7月8日 · 1.退奶即是乳管產生萎縮的過程,同時殘存在乳管的乳汁,需要被身體慢慢自行吸。 2.原先在乳房中脂肪細胞會因為退乳的過程,開始再度肥厚起來,去填空乳腺管萎縮後的空間,而乳房的大小會隨著脂肪的填充,慢慢恢復到哺乳前的大小。 3.親餵的媽媽,退奶時乳房會覺得,寶寶吸完變得不像以前鬆軟,變的較沉。 4.瓶餵的媽媽,退奶時會覺得擠乳變不好擠、流速較慢,擠完奶沒有鬆軟的感覺。 推薦閱讀:成功七招防被咬乳頭,親餵不再含淚吞忍! 退奶正確觀念: 1.自然離乳(自然退奶)是最好、最自然的方式。 何謂自然離乳? 1.即是寶寶不吸,媽媽自然乳汁也沒了。 2.但這樣的現象其實是一個過程,隨著寶寶越大,對於母乳的需求會越來越低,隨之取代的是副食品或其他替代來源。

  5. 2020年3月4日 · 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外科蔣鋒帆主任表示手術是腫瘤範圍還在局部時的最佳治療方式提供癌友治癒的機會經歷手術麻醉恢復等過程對身體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癌友當然需要一定的體力大腸癌手術是切除一段腸道與鄰近的血管淋巴等構造然後將斷端接起來。 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出血、吻合處癒合不良、傷口、肺部感染或敗血症等,而這些都跟患者營養體力狀態有直接相關聯。 所以在醫師努力下,健康的身體更是讓手術成功並且減少併發症比率的最好方法。 改善健康的方式,最主要就是營養跟運動,術前就要開始,如果想等到術後才補充營養,一定來不及。 因為開完刀後造成異化生理反應,加上那段時間可能食慾不好、吃不下東西,或因醫療需要禁食,因此在開刀前先把身體養好、營養顧好,並且有計畫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6. 2019年2月27日 · 亞東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效駿指出精液是男性生殖腺體所分泌的組成物質其中包含精子。 臨床發現,生殖部份器官的改變或干擾,會造成精液顏色改變。 但目前並沒有醫學實證:精液顏色與男性生育能力的強弱有絕對關係。 男性生育力決定在精蟲多寡. 事實上,一般正常男性,剛射出的精液呈黏性,乳白色,含有灰白色凝塊,約10至20分鐘後凝塊自行液化,變成半透明,混濁的稀薄黏液。 精液氣味是由精液里攝護腺分泌的精氨酸所產生,是一種特有腥臭味。 推薦閱讀:親熱完送急診,發癢不孕竟因精液過敏? 而男性生育能力仍決定在精蟲的品質與數量,最低精蟲標準,是每次射精時精蟲數須達3900萬隻以上,其中至少要有40%的精子具有活動力。

  7. 2019年8月13日 · 35歲的郁婷是名家庭主婦,兩年前經痛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所謂的「子宮肌腺症」。 在醫師建議下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在服藥8個月後,症狀大為改善便擅自停藥,也不回診追蹤。 沒想到3個月前出現經血爆量,除了每天用掉10多片夜用衛生棉外,還伴隨嚴重經痛,甚至無法走路。 有次,在廚房煮飯時因難耐經痛蹲下時,不慎打翻油鍋,差點把房子燒了,嚇得她趕緊回診就醫治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婦女泌尿主治醫師洪煥程表示,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常見的良性疾病 ,一般婦女的發生率約為1%~5%,具有難以根治、容易復發且轉移侵犯等特性。 其成因 是經血逆流至卵巢、輸卵管或骨盆腔等部位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