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7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在大陸上映,但是自3月底在台首播後,引起中國網友的關注,透過各種途徑同步追劇,更在豆瓣拿下今年華語劇最高評分9.3。

  2. 2019年4月13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的多數角色,都有著跟人群向惡人丟個石頭便感到滿足的潛意識,並非因為正義感——我們對善惡的沉迷,更多是我們的自戀有了更多的表述出口。

  3. 2019年5月12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最勇敢的事情,就是挑了一個大家都會有感覺,但卻一定感覺不良好的題材來開展故事⋯用五個家庭,上下三代,總共20位角色的龐大陣容,交織成一個有著化學作用的社群,試圖近距離描繪出這個故事中的眾生相。 2019公視旗艦大劇《 》全10集已經在4月21日播畢,並且成功的在各媒體平台帶起討論,目前在 、 平台仍提供免費或付費的隨選即看服務,也維繫了本劇的熱度不綴。 就連平常不太關心友台戲劇節目的電子媒體也不惜搶快爆雷,只為刷一波存在感。 那種感覺就好像看電影時旁邊坐了個無事忙,一定要搶先1秒告訴你下一個動作一樣,其中深藏的集體焦慮和無力感,不言可喻。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4月18日 · 劇情以三條故事交叉,各個家庭面臨自己不同的課題,他們是彼此傷口製造者,也是救贖者,只是命運把主角群痛苦、衝突繫在難解議題上,沒有解套沒有答案,唯有時間治療和自我療癒,以及彼此放手。. 《我們與惡的距離》代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對話 ...

  6. 2019年4月22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寫在律師身上的戲,不著重法庭的針鋒相對,我演的王赦也非一般律師刻板的凜然形象。 蒔媛姊劇本厲害之處,就是她根植於人性的深刻,進而鋪展的場面調度。

  7. 2019年4月28日 ·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心理學家George Loewenstein認為人很難預測自己和當下情緒狀態不同時,自己應該如何反應?. 他稱為「同理差距(hot-cold empathy gap)」,他認為人有所謂冷(cold)和熱(hot)狀態,簡單地說就是個體情緒激發(arousal ...

  8. 2019年4月10日 ·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賺人熱淚的一幕,是應家一家人來探望應思聰,而他從醫院走出來,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姊姊思悅告訴他,等你穩定下來就可以回家了。 他卻只是一直重複:「我不會再打人了。 對不起。 我要回家。 」然而,就算誠心悔改或是予以承諾,他仍已被關住了──在醫院裡,在新聞的標題裡,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