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服務部門/職稱. 起訖日期.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2012-01 ~. 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助研究員. 2006-01 ~ 2009-09. 陸委會諮詢委員及國合會諮詢委員. 2017 ~. 行政院國際經貿策略小組產學諮詢會委員.

  2. 部門介紹. 新聞及活動. 經濟景氣觀測. 研究成果及出版品. 時事議題. 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設立宗旨.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展經濟自由化及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亦致力於經濟法制與國際接軌工作。 對此,法制革新與調整分析及政策研擬之重要性與日俱增,且相關議題之研究對我國建構國際競爭力之經濟法制環境至關重要。 本院作為國內經濟政策核心智庫,已累積相當經濟法制研究能量,研究團隊參與國家經濟法制興革及政策研析工作益形頻繁,頗具相當成果。 本院為持續發揮研究人員專長,強化經濟法制研究領域的專業性與特色,乃於2015年成立「經濟法制研究中心」,期以整合本院相關領域研究專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整體合作效能。 研究方向及目標. (1) 我國經濟/貿易政策與法制規範需求之研析.

    姓名
    職稱
    最高學歷
    研究領域
    副研究員兼主任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博士 (S.J.D.
    國際經濟法 國際租稅法 貿易救濟制度 ...
    分析師兼副主任
    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國際經貿法 經貿法制
    副研究員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WTO 服務貿易法 非關稅貿易措施 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 ...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博士
    國際貿易 貿易與勞動市場 ...
  3. 2020年8月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對於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已滿10年外界有 中國大陸 將終止該協議的疑慮,表示ECFA沒有所謂的10年條款,只有內建的終止條款 [註 4] 。 但如果ECFA終止,兩岸在經濟上會越來越遠,永遠沒有回頭路。 [16] 2021年11月,臺灣「 四大公投案 」於12月舉行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 舉辦 反萊豬公投 意見發表會,由李淳擔任反方代表。

  4. 2023年1月30日 · 李淳是法律及公共政策專業出身研究領域則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服務貿易法非關稅貿易措施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等經歷包含行政院國際經貿策略小組產學諮詢會委員陸委會諮詢委員及國合會諮詢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等。 資料來源:中央社/2023-01-30. 記者:潘姿羽. 1979年1月美國與我國斷絕外交關係中央決策當局為因應此一突變形勢並確保國家經濟穩定發展與持續成長乃提出財政經濟改革措施」,建議由政府撥款與工商界捐助以財團法人方式成立獨立之研究機構網羅國內外學者專家研究國內外經濟情勢提出政策建言備供政府諮詢參考。 行政院指示由經濟建設委員會輔導策劃,經妥善規劃後,於1981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華經濟研究院」。

  5. 2022年8月25日 · 李淳:《名家觀點台灣該盤點經濟安全了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以來,從美中、台美、兩岸到全球經貿情勢,只能用詭譎多變來形容。 未來動向有多重不確定性;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熟悉的經濟運作秩序,包含全球化、自由開放、公平競爭、無歧視待遇,開始被集團化、武器化、自主化推到後台。 台灣是現狀的受益者,眼見舒適圈逐漸縮小當然會焦躁不安。 不過台灣實力深厚足以面對變局;當務之急,反而是了解情勢、重建世界觀,接著加速在經濟效率及科技領先外,加入更多經濟安全及韌性的意識及布局。 不過即便是經貿世界觀的重建,就有不少挑戰。 例如說自由化及全球化的現有秩序完全崩解,好像也不是事實。 因為即便美中多數的經貿互動,仍然是在自由化及全球化的架構下運行。

  6. 2021年9月1日 · 李淳:《名家觀點大陸近期經濟改革的意義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中華經濟研究院.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宣布將從「部分先富」進入「共同富裕」,並以此作為2049建國百年的執政目標。 在目前貧富差距嚴重炫富仇富矛盾日深的當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推動共同富裕必獲民意支持但外界質疑的關鍵在於手段的副作用為何? 效果如何? 更重要的是,除了官方理由外,政治上的「附帶效益」又為何? 過去二年,大陸對市場的治理顯然將「清理整頓」作為主流。 從螞蟻金服、房產大亨、金融教父,科技巨擘、補教遊戲,近期又開始整治不良藝人跟網路「黑嘴」,範圍擴大力道加強,被整公司股價崩跌往往以千億台幣為單位。

  7. 2022年11月28日 · 李淳:《名家觀點大國的真話 台灣的風險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中華經濟研究院. 上周連續二次大國領導人「講真話」事件,雖無直接關聯,但其實都反映出國際環境日漸險峻的趨勢,台灣要謹慎因應。 第一個「真話」事件,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場合指責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外洩對話的事件。 表面上,杜魯道事後只是轉述其本身發言內容,並未洩漏中方回應,按國際外交約定似無不妥。 但實際上,習杜會並非事前安排的正式會議,而類似場邊閒聊。 大國領袖正式會議前,討論議題必定會先交換、協商確定,當場提出的臨時動議極為罕見。 習杜會因為是臨時安排的短暫會面,很可能沒有事前交換議題,習近平甚至可能不知道杜魯道會提出中國干預加拿大2019年選舉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