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1日 ·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維(Stephen Covey)強調,唯有先確認人生目標,才能引領自己走往正確方向,這種「我設計我的人生」的做法,正是維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2. 2012年10月30日 · 今年7月16日,維以81歲高齡辭世,然而他留下的成功之道,早已在學員與讀者的推崇下,廣為流傳,正如台大管理學院EMBA執行長黃崇興在《漫畫讀懂維成功學》序言中所說,隨著社會變得更日趨複雜,只會愈彰顯維成功學的不可動搖,因為「這個世界

    • Q|用讀書解決問題的契機是?
    • Q|如何持續將閱讀應用在工作?
    • Q|閱讀的意義是?
    • Q|從書中得到的管理啟發?

    28、29 歲時,在標案上遇到很多法律問題,後來就開始讀採購法,寫了一些公文到公家機關去都成功,驗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養成閱讀習慣後,遇到問題就先翻閱相關領域的經典書籍。像我現在和夥伴看公司法和系統分析,為未來 3、5 年做準備,也邀請教授到公司輔導專案,從閱讀到應用,把點線面串在一起。 除了專業書之外,還有一種是可以對話的書,例如《共好》、《與成功有約》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幾本書都是可以每年、每個月、每一季重複看的,書中的原則可以在生活中反覆驗證,每次讀的體會都不一樣,會洗滌自己的內心世界。

    讀書是一個循環。我看書的時候會折起來、畫重點,然後直接去執行,試試看這個理論真的可以用嗎?長期觀察、持續調整,如果有用就會留下來。 例如書中寫到開會時間要縮短,我試過一星期都不開會或只開一次會,嘗試後發現團隊的凝聚力和共識斷掉,或許是執行能力不到書裡的條件,或是環境還不到位,既然這樣,就先找適合自己的做法,總有一天可以做到。

    不同時期,閱讀對我的意義都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閱讀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視野跟生活。 我一年大概聽 70 幾本書、上至少 50 天的課程,一個星期大約有 40 個小時花在學習。服務業一直在變,要不斷隨著公司的組織和外部環境調整。愈調整愈會符合大家的需求。 如果要看一個老闆好或不好,只要看他有沒有在看書。如果有,他就是在低點;如果沒有,他就是在高點。現在是他的天花板,如果你不接受,就要思考下一步。

    《共好》提到運用松鼠的精神(做有價值的工作)、海狸的方式(掌控達成目標的過程)、野雁的天賦(互相鼓舞),達成團隊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共好」。 樂於分享是媽咪樂的企業文化,管家會一直拍影片,教其他管家如何溝通、辨識清潔劑,每一個人的本事、條件都在堆疊當中,他們自己和客戶都感受得到。 我們也挑戰管家平均薪資高於縣市平均,讓夥伴感受到工作價值,還有參考顧客評價、請假天數等數字,給予正確報酬、檢視問題,大家會比較容易合作。

  3. 2015年4月5日 · 蔡壁如表示,文哲一旦決定的事情就會貫徹到底,因此,充當柯文哲對外溝通的平台,「讓別人了解你的政策」,占據了她絕大多數的的工作量,也是她最重要的工作,過去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4. 2014年8月8日 · 撰文=陳芳毓. 時間回到30年前。. 晚飯過後,小學四年級的你從書包裡抽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扭捏地走到父親的書房門口,「爸爸,老師說,這張數學考卷要請你簽名……」. 父親有什麼反應?. 「80分?. 你這白痴怎麼怎麼教都教不會啊?. 」父親用力把 ...

  5. 2007年1月15日 · 柯恩與博敦管理顧問公司的團隊採訪了超過90個組織,最後將其中最具啟發性的34個有關組織變革的故事,收錄在本書中,是兼具理論與案例的易讀佳作。

  6. 2020年12月18日 · 《與成功有約》史帝芬柯維:孩子有3C成癮嗎? 離不開手機嗎? 和家庭成員一起訂下「使用規則」,避免科技成癮,提升家庭互動品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