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月12日爆發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群聚感染事件,截至今天(2月9日)總計21人確診,波及4個家庭、甚至另一家平鎮地區醫院也出現個案,傳播擴至第五層,嚴重壓迫社區安全網。. 《報導者》採訪多名感染科專家,從病毒基因比對、分艙 ...

    • 桃園確診人數1
    • 桃園確診人數2
    • 桃園確診人數3
    • 桃園確診人數4
    • 桃園確診人數5
  2. 2021年1月20日 · 指揮中心和桃園市政府討論後,今宣布啟動「健康關懷回溯機制」,針對1月6日到1月19日曾到過部桃的病患和陪病1,100多人,分成紅黃綠三級,曾和確診者接觸過的紅區共191人,全數居家隔離,其餘則按照疫調結果,決定是否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

  3. 2021年5月24日 · 雙北以外的縣市如基隆、桃園、台中、彰化每日都有5人以上確診、多則20多人,處於持續攀升中,這代表各地都可能有病毒外溢造成群聚感染。 流行爆發後的篩檢陽性率,已無法反映實際疫情. 為盡快掌控疫情,目前指揮中心也開設多處 社區篩檢站 ,同時會公布各篩檢站每日的「陽性篩檢率」(test positivity)。 這是指在所有的檢驗數中,驗出陽性檢驗結果的百分比。 不過,陽性率的數字只能在疫情剛開始時,用來判斷傳染鏈是否集中、有沒有熱區 ── 如台北市萬華篩檢站在第一週的陽性率超過10%,代表病毒已在萬華造成流行 ; 但在社區流行之後再看陽性率,意義已經不大,也無法藉此判斷疫情走勢。 原因有二:

  4. 2023年1月17日 · 過去3年,光是官方統計數據,全台即有逾920萬人感染,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1萬5千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回顧疫情在台灣3年,發生2次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首次在2021年5月,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180例本土案例,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一路到同年7月26日結束。 短短近2個月時間,本土案例增加近1萬4,000例。 當時的感染人數雖不比現在,但因疫苗才剛開始接種,民眾幾無保護力,造成人心惶惶。

    • 桃園確診人數1
    • 桃園確診人數2
    • 桃園確診人數3
    • 桃園確診人數4
    • 桃園確診人數5
  5. 2022年4月25日 · 這過程要如何控制醫療量能不崩潰? 致死率不攀高? 在重症減災的情況下過渡到病毒共存時代? 過去,瞄準清零目標的「台式防疫模式」,要如何轉型因應大量確診? 調整過程如何不自亂陣腳? 在在都是嚴峻挑戰。 《報導者》疫情即時新聞小組,從2020年1月至今,一直守在第一線,我們也借鏡國外,邀請許多海外前線工作者分享,提供多面向的角度與經驗。 此時此刻,台灣正進入Omicron風暴圈, 《報導者》將會持續關注,記錄疫下每一刻的考驗。 期待風暴後雨過天青,我們共同迎接與病毒共存的時代。 監製|方德琳、楊惠君 作者|陳潔、柯皓翔、嚴文廷、何柏均、陳德倫、林雨佑、孔德廉、林慧貞、張子午 封面攝影|陳曉威 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林彥廷、黃品維 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汪彥成. 載入更多.

  6. 2021年9月14日 · 2021年9月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宣布 兩名完整接種AZ疫苗的長榮機師遭「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在桃園就讀高中的兒子也確診,之後基因定序出爐,確定這兩位機師都是感染COVID-19 Delta變異株;指揮中心同時宣布原訂針對國籍航空機組員返台檢疫措施加嚴,長程航班的完整接種者從入境PCR+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提升至「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近一年來,機組人員感染事件每每成為社區防疫的壓力源,更常成為防疫破口的眾矢之的,但他們有時也是航空公司營運至上及檢疫偷開小門下的代罪者。 被遺漏的防疫「小門」怎麼來的? 桃園機場設置的PCR篩檢站。 (攝影/楊子磊)

  7. 2022年1月27日 · 台灣在這波疫情也無法置身事外,2022年1月3日,桃園機場爆發群聚事件,機場的清潔人員遭帶有Omicron病毒的境外確診者感染,一路延燒到機場保全、手推車地勤人員,再擴及社區的金嗓歌友會、銀行行員、西堤餐廳,又傳進以移工為主的遠雄自貿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