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進攻隊衝壘須踩橘色安全壘板,守備隊踩白壘板。 必須揮棒擊球,不可觸擊,違者計好球一個。 不可滑壘,滑壘無論結果如何一律判出局。

  2. 台灣棒球維基館. 導覽 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術語. 術語 :athletic trainer. 縮寫代碼 :AT. 說明 :. 運動防護員 是經過認證且擁有執照的運動醫學專業人員。. 早期運動醫學尚未發展成熟時,舊觀念多半不甚重視運動傷害,認為運動傷害會自然地 ...

    • 起因
    • 古巴聯賽
    • 傷害趨勢
    • 美國棒球協會
    •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
    •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 相關文章

    隨著棒球運動成長,選手參與的比賽賽事逐漸增加,以及棒球運動科學持續發展,運動醫學專家與棒球統計專家發覺投手發生急性且嚴重投球傷害越來越頻繁,於是積極研究找出相關問題,首先有專家以長期的統計數據發現,以大聯盟與小聯盟賽制而言,當投手在某場出現投球數超過100球後,以該場為基準比較前後各三場的統計數據,發現投手失分率會有明顯的增加趨勢,而在投手受傷機率統計發現,發覺當投手長期球數處於單場超過120球時受傷機率會大幅增加,故有許多大、小聯盟球隊球隊在斟酌先發投手的投球數便會以研究作為調度參考依據。 而在後援投手方面,因為常連續出賽,甚至連續3天出賽,但單場出賽使用球數及整季累計用球數均較先發投手少。若單一局數如果用球量過高,也代表並未完成任務,故後援投手並未以投球數作為統計依據,而是以單季累積後援...

    而在講求科學化的古巴也有類似保護措施,甚至在後援投手投球數比大聯盟有更清楚的控制。當選手單場投球數超過100球,必須休息4天。單場投球數在80~99球之間,必須休息3天。單場投球數在50~79,必須休息2天。如單場投球數僅在20球以下才可連續出賽,且已此標準也僅能連續出賽3天,第4天便必須休息。

    對於正在發育成長中在少棒至青棒階段,知名運動外科手術權威, James Andrews醫生發現,在他所屬的阿拉巴馬美國運動醫療機構,1995-1997年時,平均每年共有四例韌帶重建手術動在高中投手身上,1998- 2000年大幅攀升至17例,2002年達到26例,2003年超過54例,這些年來18歲以下的投手,其受重傷的比例有上昇趨勢,年齡還可能往下降。

    因此在1996年美國棒協(USA Baseball)便提出針對不同年齡之發育少年至青年之間投球數限制: (1)9-10歲兒童,每場最多球數為50球,每週最多球數累計為75球,每季最多球數累計為1000球,每年最多球數累計為2000球。 (2)11-12歲少年,每場最多球數為75球,每週最多球數累計為100球,每季最多球數累計為1000球,每年最多球數累計為2000球。 (3)13-14歲青少年,每場最多球數為75球,每週最多球數累計為100球,每季最多球數累計為1000球,每年最多球數累計為2000球。 (4)15-18歲青少年,每場最多球數為100球,每週最多球數累計為150球,每季最多球數累計為1500球,每年最多球數累計為3000球。 而在2004年五月更提出修正建議: (1)8-10...

    [編輯] 國小棒球聯賽軟式及硬式組

    (1)賽制採6局制。 (2)投手每場最多可投6局。 (3)投手投球2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3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 (4)棒球運動的重複投擲動作,不僅易傷手肘,導致內側上髁炎、內旋肌腱炎、尺神經病變及韌帶拉傷等,肩膀也可能發生肌腱炎、肩膀脫臼;一般只要多休息、冰敷,再配合超音波、電療等復健,多可康復。但卻常因選手自己的忽視,導致傷勢加劇,形成更嚴重的傷害,造成無法繼續打棒球。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韓毅雄、趙建銘醫師及新光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合作,針對343名少棒球員,進行問卷、問診、X光檢查。結果發現,這群平均年齡11歲半、球齡兩年半的小朋友,有52%的球員投球之慣用手之手肘常有痠痛現象。每12個人就便有1人手肘無法伸直,顯示關節處可能長了骨刺。而6%的人有手肘外翻情形,這應是手肘過度使用、韌帶變鬆所致。此外,X光檢查顯示,小球員的慣用手,94%明顯變肥大,57%手肘處的軟骨與硬骨有裂開跡象,另有五分之一的人手肘關節處的骨骼有碎裂情形,但這些變化與小朋友的不適,似乎並無關聯,且隨年齡增長,這些變化也可能恢復正常。也因此中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自87學年...

    [編輯] 國中棒球聯賽軟式及硬式組

    (1)賽制採7局制。 (2)投手每場最多可投7局。 (3)投手投球2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3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 (4)98學年新增投手投2局,下一場僅可再投5局(即在不受隔場限制下,接連二場之比賽,最多只能投7局)。 (5)99學年在許多人士呼籲多年情形下,做出了一大變革,投手明確規範出用球數限制。新增規範為投手在一場比賽中,投球數80球以內,受隔1場限制。投球數超過80球(不含)時,受隔2場限制。同時並首次採用強制退場機制,單場投球數達100球,強制該名投手退場休息,但此強制退場機制僅用於全國決賽。並為解決因應新措施可能導致之各隊投手不足,每隊增加球員報名人數2人。 (6)105學年度起則將強制退場機制適用於縣市賽。

    [編輯] 高中棒球聯賽木棒組

    (1)賽制採9局制。 (2)投手每場最多可投9局。 (3)投手投球3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4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 (4)98學年新增投手投3局,下一場僅可再投6局(即在不受隔場限制下,接連二場之比賽,最多只能投9局)。 (5)99學年在許多人士呼籲多年情形下,做出了一大變革,投手明確規範出用球數限制。新增規範為投手在一場比賽中,投球數100球以內,受隔1場限制。投球數超過100球(不含)時,受隔2場限制。同時並首次採用強制退場機制,單場投球數達120球,強制該名投手退場休息,但此強制退場機制僅用於全國決賽。並為解決因應新措施可能導致之各隊投手不足,每隊增加球員報名人數2人。 (6)105學年度起則將強制退場機制適用於縣市賽。

    [編輯] 台灣青棒菁英大賽

    (1)賽制採9局制。 (2)投手每場最多可投9局。 (3)投手投球3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4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但投手限制採預賽、複決賽二階段分開計算。 (4)2010年起第二輪賽事投手受隔場限制,投手投球3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4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連續兩場比賽累計投球局數不得超過9局。

    [編輯] 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1)賽制採7局制。 (2)投手投球3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4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但投手限制採預賽、複決賽二階段分開計算。

    [編輯] 王貞治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1)賽制採7局制。 (2)投手每場最多可投9局。 (3)投手投球3局以內(含),不受隔場及隔天之限制;投球4局以上(含),受隔場限制,但投手限制採預賽、複決賽二階段分開計算。

  3. 為了讓棒球運動向下扎根,教育部自2001年開始推展樂樂安全棒球(簡稱樂樂棒球),使用特定的泡棉製棒球器材,具備「器材安全、場地不受限、人人可上場、多樣式玩法、選擇性賽制、樂趣化教學,以及男女老少咸宜」的特性。

  4. 棒球的原型發源於英國,原文為「Baseball」,其意本為「壘球」(有壘包的球類運動)之意。. 現代棒球和現代 板球 同樣源自於 凳球 (Stoolball)。. 英國擠奶婦人最晚自十四世紀開始以擠牛奶時所坐的凳子做為 門柱 。. 投手 以下手將 球 向懸空的圓凳拋擲, 球 ...

  5. 一、二及三壘應以白色帆布袋包標示。如圖二所示應安全固定於地面。一壘及三壘壘包應完全放置於內野之內,二壘壘包之中央應放置於二壘的基點。壘包之規格為15吋(38.098公分)四方,不得薄於3 吋(7.619公分)厚於 5 吋(12.699公分),應充塞柔軟 1.

  6. 跑壘員 是 棒球 比賽中,進攻方在 壘包 上擔任跑壘任務的球員,通常也簡稱為「 跑者 」。 跑壘員進壘時,應採順時針方向循序觸踏 一壘 、 二壘 、 三壘 ,最後回到 本壘 ,才算 得分 。 若跑壘員被迫返回原壘時,必須依逆時針方向順序返回。 跑壘員在被 裁判 宣判 出局 之前,有權利進佔任何無人佔有之 壘包 ,跑壘員進佔該 壘包 時,即有該壘的佔有權;但負險進壘時,仍有可能被防守球員 傳球 觸殺 出局 。 兩個跑壘員不能佔有同一個 壘包 ,若發生上述情況,前位跑壘員有佔有該壘之優先權,後位跑壘員則應被迫返回原壘,若回壘不及被持球的防守球員觸球於身之後,應被宣判 出局 。 [ 編輯]死球狀態下的跑壘. 所謂「 死球狀態 」,就是 比賽停止球 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