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9日 · Windy 查看颱風動態「最好看」的免費即時天氣預報 App. 所謂的「最好看」,主要意思是最能看得懂未來幾天的台灣四周天氣風雨變化,尤其在颱風容易肆虐台灣的夏季,能夠幫助我們 直覺的看懂即時颱風動態 。. 而次要的意思,則是這一款工具的介面和 ...

  2. 2020年10月14日 · 新上線的落雨小幫手 APP,就統整了福衛七號觀測資料、中央氣象局全 11 座氣象與防災雷達、最新的 60 分鐘極短期雨量預報等技術,開發出即時雷達回波預警功能,讓民眾能看到 所在位置大約半徑 10 公里範圍之內,過去 20 分鐘到未來 1 小時的降雨 ...

  3. 2024年4月26日 · 地震 App「臺灣地震速報」可能觸法?由於臺灣地震速報 App 是透過「地牛 WakeUp!」軟體間接使用氣象署的數據,對此,高中生林子祐回應了:

    • 間諜氣球
    • 氣象氣球
    • 防空氣球
    • 網路氣球

    顧名思義,間諜氣球是一種用於空中偵察的氣球設備,通常會配有攝影機、各種感應器、定位系統,美國甚至還升空過有雷達的情報氣球來監視販毒集團。 間諜氣球通常由輕質、耐用的材料製成,而且跟氣象氣球相比更重視部署與運輸的便利性來快速收集情報。 間諜氣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在飛機廣泛被使用之前,各國軍隊的空中情報基本上就是使用間諜氣球收集,特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積極使用氣球進行砲兵偵察,派遣觀察員乘氣球升空指揮火砲射擊角度,大大擴展火砲的有效射擊範圍。 到了二戰與冷戰時代,間諜氣球廣泛使用在反潛工作與搜集敵方武器實驗上,而到晚近美軍也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使用間諜氣球;不過大致來說,隨著無人駕駛飛行器 (UAV) 科技越來越先進、飛行速度較快、造價也越來越低,開始快...

    為了觀測大氣現象,氣象氣球通常配有溫度計、氣壓計、濕度以及風速和風向等感應器,同時也會有高度計跟全球定位系統。 氣象氣球通常每天從世界各地發射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當氣球上升穿過大氣層時,機載儀器會透過無線電將資料傳回地面, 讓氣象單位了解並預測未來的天氣預報。像台灣中央氣象局現在就有 6 個氣象觀測站每天會從氣象氣球例行性 2 次收集觀測資料。 氣象氣球在了解地球大氣層、預測天氣發揮著關鍵作用。 它們提供用於創建全球天氣模型的重要數據,幫助氣象學家預測風暴的路徑和強度,以及颶風、龍捲風和強雷暴等惡劣天氣條件的可能性。 除了用於天氣預報外,氣象氣球還用於其他各種目的,包括研究大氣結構、監測臭氧層等。

    防空氣球是一種特化型的軍事用途氣球,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廣泛被用在防禦低空飛機(特別是俯衝轟炸機)的攻擊。 防空氣球會使用鋼索固定在地面上部署在軍事要地或重要設施附近,一方面迷惑敵機駕駛員視線,一方面增加被鋼索纏住風險來提高敵機低空飛行的難度;有時還會在防空氣球使用易燃氣體填充或附上爆炸燃燒物,讓敵機攻擊氣球時增加被捲入爆炸的風險。二戰末期防空氣球還用在核武器高空測試上。

    Google 曾經在 2013 年時推出過「Project Loon」網路氣球計畫。簡單來說,Google 想把特製的氣球直接當作網路基地台,配有太陽能電池、運算裝置、連線裝置與 GPS 等裝置。 Project Loon 原本最完美的計劃是升空上千個氣球到到 2 萬公尺的平流層高空,利用當地預留的空白無線電視頻段將訊號發到地面的接收器,接收器再將訊號轉到終端裝置上,這樣網路尚未普及的開發中國家就能直接跳過建設地面有線網路階段,使用便利的寬頻網路。 Project Loon 曾在 2013 年 6 月於紐西蘭實驗成功,不過這幾年由於低軌網路衛星逐漸實用化,Google 已經放棄這項計畫。 (本文出自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4. 2024年5月25日 · 當中央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經評估平地氣溫將降至攝氏 6 度以下連續 24 小時,針對該等地區的直轄市、縣(市)民眾。

  5. 2019年9月30日 · 你有看今天早上的天氣預報嗎? 「颱風分級」的英文怎麼說? 輕度颱風、中度颱風是台灣特有的分級,在國際新聞中,輕颱屬於「熱帶風暴」,而中颱在播報中只會說是「颱風」。

  6. 2018年7月6日 · 臺灣位在季風區,加上四周環海,因此氣候潮濕、很愛下雨。 夏季有西南季風帶來的「西北雨」,冬季則是由東北季風為北部、東部迎風坡帶來降雨。 而這些雨有大有小,有毛毛雨、也有滂沱大雨──那麼多類型的雨,英文怎麼說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