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5日 · 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台灣如何用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護者?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前)與藝術策展人武田知也(後)。 (攝影/林彥廷) 名導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症而退休,再度凸顯高齡社會必然課題。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來台和兩廳院舉辦工作坊,帶照顧者透過戲劇,找到與失智症的相處方式。 台灣近期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更是淚眼中亮眼的結晶。

  2. 2017年4月26日 · 《日常對話》,就是一部讓人親眼得見花朵綻放過程的電影。 在日常和受暴婦女、女孩、男孩的對話裡,多數時候只有機會聽到家庭故事的其中一個面向。 在亂倫的復原工作當中,最隱晦幽微的常常不是相對人為什麼要加害於孩子,而是當傷口被掀開以後,家中其他人如何面對這件事。 母親在孩子被父親(或同性質角色)亂倫的事件當中,經常本身也有受暴、同時亦是旁人指責和質疑的對象。 外人很難抑制那份好奇不去問:媽媽不知道嗎? 怎麼可能不知道? 媽媽為什麼不保護孩子? 問題太輕易被問起,而答案卻往往艱難。 那可能也是每個孩子想問,卻難以開口的問題;更可能的是,不問,也許對彼此都更容易些。 若孩子曾目睹母親受苦,尤其如此。

  3. 2023年8月16日 · 社群媒體上,不乏上萬觀看次數的水豚影片,當中十之八九強調水豚「超萌」、「可愛」、「療癒」。 這些影像背後,藏著龐大商機。 動物展演業者的門票定價,大多落在150至200元不等。

    • 療癒系短片1
    • 療癒系短片2
    • 療癒系短片3
    • 療癒系短片4
    • 療癒系短片5
    • 現代家庭關係重組,孩子更需要愛與擁抱
    • 善待嬰兒與新手父母,阻止「媽咪戰爭」
    • 時間與耐心
    • 從個人、機構到司法、兒福體系該做的事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健康長大,讓他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創傷經歷都能復原(約有4成的兒童會在長大成人之前經歷至少一次可能造成傷害的事件),就必須建立一個更健康的社會。 身為人類的一個幸運之處在於,我們可以學習;記憶與科技可供我們汲取前人的經驗,然而,那些科技──即便是原本應該要使人類團結的技術──正逐漸讓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遙遠。現代社會的結構愈趨精細,在許多的生活中,大家庭不再是社交生活的基礎。很多人關注「核心家庭的瓦解」,但我相信對於許多創傷個案,引起較少討論的「大家庭的轉變」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如我們提過的利昂的故事,這當然會深刻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如果一對年輕的夫妻知道如何照顧與扶養小孩,那麼小孩也許就能健康地成長;假如他們難以應付,而且疏於照顧,小孩可能就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了。 有無數個世代,...

    除了上述的行為,我們還能做什麼來避免孩子遭遇創傷、忽視與虐待?怎麼做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受創的兒童?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現有的政策與實踐並未將人際關係視為優先,而當前的兒童福利體制也未能盡到責任。我們必須明白,許多目前用於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不能發揮作用,長期而言還可能讓問題惡化。我們必須了解人類隨著演化而產生的需求,然後努力尋找在現代世界中滿足所需的方式。 首先,我們可以改善對待嬰兒與新手父母的方式。 如先前所述,寶寶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才能正常地發育,而這些新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人幫忙照顧孩子,才不至於精疲力竭。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男人外出工作時,女人一整天都獨自照顧兒女。男人與女人都努力工作以維持生活,女人們處理家務、同時寸步不離地照顧幼兒,男人們通常會帶著比較大的男孩出外狩獵...

    大腦會隨著時間發展,持續累積重複的經驗,每一次都是強化正向或負向形式的機會。一旦你建立了形式,它就會像凹痕一樣,讓你很容易做出相似的行為,也更有可能反覆實踐。社會腦的鏡像系統會使行為具有傳染力。如同之前所說的,如果你不斷重複的行為是運動、彈鋼琴或友善待人,這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你反覆以衝動、激進的方式去回應威脅,就只會得到負面的結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利昂,他沒有得到充分的照顧,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做出的種種瑣碎決定,促使他愈來愈偏向不良的行為,距離良好的選擇愈來愈遠。 基於大腦的這個特性,早期介入幾乎都勝過事後治療,不過,介入的方式必須是正確的。 在利昂的例子中,大人為了「幫助」他所做的努力,幾乎都讓他的狀況變得更糟。看到孩子開始出現不良行為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會是懲罰他們,但這樣的做法只...

    問題兒童承受著某種痛苦,而痛苦會使人變得易怒、焦慮與衝動。唯有以耐心、關愛與持續的照顧去對待這些孩子,才能改變他們;他們不會奇蹟般地在短時間內復原。問題青少年是如此,3~4歲的受創兒童更是如此。孩子的年齡愈大,並不表示懲罰的教養方式愈適合他們,或是對他們愈有效。 然而,當前的制度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是傾向「快速讓孩子復原」,如果孩子做不到,就對他們施以長時間的處罰。關於受創兒童的計畫與資源應該要清楚,懲罰、剝奪與強迫的方式,只會讓這些孩子再度遭受創傷,使他們的問題更嚴重。 我在工作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一項是: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先花時間好好關心孩子、聆聽他們的心聲。由於人類大腦的鏡像神經生物機制,最能有效幫助孩子恢復冷靜、集中精神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先保持冷靜與專注,再去關心他們...

  4. 2023年11月21日 · 余靜萍選擇以拍電影向前走,自我療癒、也療癒他人,「我覺得電影其實也是這樣,讓大家知道世界沒有你想像中的孤獨。 余靜萍頂著短平頭現身,她說在片場總是要戴著監聽耳機,頭髮都被壓得變形,戴久了,就不留長頭髮了,攝影這份工作融入她的 ...

  5. 2021年5月23日 · 這是一場名為「死亡咖啡館」的生命教育課,老師郭慧娟帶過1萬多人次的學員,說出那難以言說的話題。 長者自稱組了team(團隊),彼此分享祕密跟傷痛,然後一起療癒。 課堂上他們談的是死亡,但學的是如何開口、開心,如同死亡不只是年長者的事,學會道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裡藏著的,活得不留遺憾,是每個人都想學的事。 《路邊攤計畫》EP05、EP06,隨點即聽: 這是一場名為「死亡咖啡館」的生命教育課,課堂上他們談的是死亡,但學的是如何開口、開心,如同死亡不只是年長者的事,學會道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裡藏著的,活得不留遺憾,是每個人都想學的事。

  6. 2023年11月20日 · 從2009年到現在,張吉安一共蒐集14個女人的故事,《五月雪》的主角阿英便是揉合了她們的生命經驗而來。 而張吉安先前的兩部短片,2017年 《義山》 和2022年 《狼牙的御女》 ,可謂《五月雪》的前身,以掃墓和守喪的習俗帶出五一三事件的歷史。 政治與盤算,仍在歷史迷霧中的五一三. 《五月雪》劇組於雙溪毛糯痲瘋病院後山的亂葬崗,祭拜五一三事件的政治受難者,稟報拍片初衷,祈求一切順利。 (照片提供/海鵬影業) 《五月雪》的敘事結構分成上下兩折,第一折〈竇娥〉發生在1969年,第二折〈阿英〉發生在2018年──但都是5月13日,在馬來西亞社會是敏感又禁忌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