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精華液推薦 dcard 相關

    廣告
  2. 「今日免運門檻$599,優惠只到這周五11點」小資精打細算趁現在! 擁有專業護膚品。

    麗質抗屑洗髮精 - NT$375.00 - View more items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10日 · 在吃藥前,先認識自己的神經網絡. 人腦中的神經網絡各司其職,包含神經細胞、星形膠質細胞、血管、少突膠質細胞、微膠細胞. 圖片來源│洪宗宏繪製. 人腦的神經網絡中,負責連結神經網絡的「神經細胞」最為重要,神經細胞活動時會有很多電位經過,電位傳導地越快,神經網絡傳遞功能效果越好。 但在傳導電位的過程中,如何避免「短路」? 就靠「少突膠質細胞」將神經細胞包起來保護。 而在腦中佔了 85% 的「星形膠質細胞」,就像支持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工作人員,非常重要。 「星形膠質細胞」一腳連接神經細胞、另一腳連接血管,幫助神經細胞接收養分、並協助清理代謝廢物。 個子很小的「微膠細胞」數量很少,僅佔全部腦細胞的百分之五,他們彷彿人腦中的警察,看到壞東西會將之吞噬。

  2. 2017年5月24日 · 長期以來,科學家透過藥用植物中「二次代謝物」的發現、萃取純化,進而發展出保健食品、藥物。. 日前,楊文欽實驗室團隊發現了「咸豐草」中的「聚多炔糖苷 (cytopiloyne) 」有治療糖尿病的潛能,此發現所衍生中研院專利與技術也成功技轉給國內生技公司 ...

  3. 2019年5月17日 ·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與其團隊花了七年的時間找到能讓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層膜的橋樑 TIC236解開葉綠體運作的大謎團更發現這套運輸系統從遠古細菌一直沿用到高等植物是植物演化學的重大突破論文於 2018 年 12 月登上自然》 (Nature),並獲專文推薦李秀敏與她的研究團隊由左到右為朱瓊枝李秀敏陳麗貞陳奕霖。 他們手上拿的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角:阿拉伯芥和豌豆。 圖│研之有物. 就是愛植物! 踏入 李秀敏 的實驗室,窗邊桌面是綠意盎然的植物,牆上貼著玉米品種演化和花草彩繪海報,拍照時,研究人員搬來幾株植物一同入鏡,這間研究室與植物很親密! 問起為何投入葉綠體的研究? 李秀敏想了想:「嗯,還真有點故事呢!

  4. 2019年9月17日 · 2019 年 4 月,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蔡明道院士和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陳青諭助理教授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了研究團隊如何運用冷凍電子顯微術,揭示酵素在原子尺度的結構。 這是國際上第一篇利用高解析度冷凍電顯技術來探討酶學的論文,期刊並將此次研究成果選為當期封面,呈現出宛如藝術品的蛋白質酵素 3D 立體結構圖。 4 月 17 日出版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蔡明道院士此次的研究成果「蛋白質酵素 3D 立體結構圖」,獲選為當期封面,可見原子級的解析力。 圖│《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5. 2020年6月3日 · 原理是:利用每種抗體只會與對應的抗原結合 (如鎖與鑰匙的對應) ,只要抗原 (鎖) 存在於檢體中,即使量少,抗體 (鑰匙) 也能立刻結合、確認病毒存在。 因此,新冠病毒快篩研發的關鍵,在於找出可與病毒抗原結合的專一抗體。 日前中研院楊安綏研究團隊的重大突破,即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核衣殼 (nucleocapsid) 蛋白,找到具有專一辨識性的單株抗體,只會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不會與 SARS、MERS 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核衣殼蛋白」產生交叉反應。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吳漢忠) 雖然快篩試劑只要花十五分鐘即可診斷,但它不像核酸檢測是複製大量病毒基因、可將訊號放大。 在感染初期,可能因病毒量太少出現偽陰性。

  6. 2022年12月30日 · 我們該繼續擔心猴痘病毒嗎?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團隊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張雯研究員,請她解析痘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以及猴痘病毒的感染風險。 2022 年的猴痘疫情是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圖| iStock.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自 2022 年 5 月英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或稱 Mpox)個案之後,迄 10 月為止,全球已通報超過 7 萬確診病例 。 (註1)

  7. 2017年7月5日 · 海洋佔了地球總面積 71% ,在地球生命所需物質的循環,扮演關鍵的角色。 以黑潮為例,黑潮是西北太平洋的主要風吹流,由太平洋北赤道洋流流至菲律賓東部、往北再流經台灣東邊,當黑潮流經台灣東北角時,因海底地形變淺,含有相對高量營養鹽的海水因而湧升,提供給表層海水中的浮游植物豐富營養鹽,進而在台灣東北海域形成漁場。 許多常年行走在陸地上的人們,把享受黑潮帶來溫暖的氣候及豐富的漁產視為理所當然,不見得體會到海洋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恐怕更難意識到人類的所作所為將對海洋產生的影響,要了解這個影響可能的後果,先讓我們來看看海洋中的物質如何循環。 浮游植物:海洋中的物質循環交給我. 海中的鯨魚雖然巨大,但對全球物質循環的影響,卻比浮游植物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