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精華液推薦 ptt 相關

    廣告
  2. 最適合夏天的保濕精華液!補水鎖水很夠力,而且完全不黏膩,輕盈好推好吸收,水嫩透亮由內而外. 卸妝臉脫屑?上妝土石流?快試試這瓶!玻尿酸+複合胜肽,讓肌膚找回油水平衡,滑順水嫩清爽滋潤

  3. 擁有專業護膚品。 氣溫越高,扣越殺!雅聞倍優夏季寵粉time,優惠狂撒快來選購...

  4. 【寶拉珍選】話題成分!20%維他命B3,深入肌底緊緻毛孔,粗糙暗沉都掰掰,一滴一抹肌膚重返青春. 透.白.緊強勢回歸!高效能B+C直達肌底,緊緻細紋x撫平粗糙x還原毛孔,讓肌膚問題通通退散

  5. 從表層到深層一一浸透灌注,加入肌膚保濕補水、長效保水,一拯救乾荒肌膚! 強化保濕嫩膚,提升肌膚透亮保水度,與乾燥、暗沈、脫皮肌膚說掰掰!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30日 · 2022 年的猴痘病毒大概是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以外,最被社會關注的病毒之一,在這波的全球感染趨勢下,臺灣疾病管制署 2022 年 10 月 9 日公布,國內出現第 4 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我們該繼續擔心猴痘病毒嗎?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團隊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張雯研究員,請她解析痘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以及猴痘病毒的感染風險。 2022 年的猴痘疫情是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圖| iStock.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自 2022 年 5 月英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或稱 Mpox)個案之後,迄 10 月為止,全球已通報超過 7 萬確診病例 。 (註1)

  2. 2019年5月17日 ·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秀敏與其團隊花了七年的時間找到能讓蛋白質穿越葉綠體外圍雙層膜的橋樑 TIC236解開葉綠體運作的大謎團更發現這套運輸系統從遠古細菌一直沿用到高等植物是植物演化學的重大突破論文於 2018 年 12 月登上自然》 (Nature),並獲專文推薦李秀敏與她的研究團隊由左到右為朱瓊枝李秀敏陳麗貞陳奕霖。 他們手上拿的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角:阿拉伯芥和豌豆。 圖│研之有物. 就是愛植物! 踏入 李秀敏 的實驗室,窗邊桌面是綠意盎然的植物,牆上貼著玉米品種演化和花草彩繪海報,拍照時,研究人員搬來幾株植物一同入鏡,這間研究室與植物很親密! 問起為何投入葉綠體的研究? 李秀敏想了想:「嗯,還真有點故事呢!

  3. 2020年1月31日 · 好消息是,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陶秘華研究員指出,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進步,可增加癌症晚期病患的治癒率,跟著 「研之有物」 一起來了解! 癌症晚期為什麼棘手? 癌症 (Cancer) 或稱作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源自身體某個部位開始有細胞不正常的增生。 腫瘤形成之後,可能從原本部位向周圍組織擴張,藉由淋巴和血管,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大量癌細胞沒有限制地瘋狂生長,破壞重要器官功能,也佔據身體大部分的營養,導致病患最終因器官衰竭、營養不良、併發症而死亡。 所幸,早期癌症只要被診斷出來,藉由手術切除、輔以局部放射治療,很有機會徹底消滅癌細胞。

  4. 2020年3月31日 · 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減緩發炎反應,已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 90%,並於 2019 年 6 月刊登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面對新冠病毒等新興傳染病,此種「減緩發炎」為主的創新療法,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 免疫反應宛如雙面刃. 為了維護人體的穩定與和平,免疫系統一旦偵測到外來入侵物,即啟動 發炎反應 ,召喚免疫細胞圍剿入侵者。 但發炎反應如果過度,往往會對自身臟器造成嚴重傷害。 以 登革熱 (dengue fever) 為例,免疫過激會造成「出血性登革熱」,嚴重將造成休克;最近新冠肺炎造成的 肺纖維化 ,也是免疫過激的結果。 若想找出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策略,必須深入了解病毒與免疫系統的互動機制。

  5. 2018年1月10日 · 徐麗芬團隊發現,地膽草分離之倍半萜內酯類 (sesquiterpene lactone) 化合物 DET (deoxyelephantopin) 有效阻止乳癌細胞增生,但對正常乳腺細胞沒有不良影響。 而傳統化療藥物紫杉醇雖然也可阻止癌細胞增生,但亦發現會造成正常細胞的蛋白質異常現象。 地膽草 DET 成分 vs. 化療藥紫杉醇。 兩者皆能抑制乳癌細胞活性,但地膽草 DET 不會對正常乳腺細胞產生副作用,而紫杉醇化療藥卻會使正常乳腺細胞的骨架蛋白質產生異常聚集的現象。 圖│研之有物 (資料來源│徐麗芬)

  6. 2017年4月10日 · 失智症是個難解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皆投入大量研究,希望找出病理機制以研發新藥。 但人腦的神經網絡複雜程度,遠超出目前理解範圍,在用藥之前,無論是科學家或是我們自己,都需要對神經網絡有更清楚的認識。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合作,除了研究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亦盼能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可沿用於治療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 神經退化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 2016 年年底,美國一個著名的大藥廠宣佈了其研發 27 年的失智症藥物,在臨床研究上效果不佳。 消息一出,無論是科學家、病人或投資者都很沮喪,全美生技股市甚至降了 8-10 %。

  7. 2021年3月17日 · 新冠病毒肆虐,防疫工作首重消滅、隔絕病毒,中研院在廖俊智院長帶領下,更是傾全院之力研發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等等抗疫利器,務求消滅病毒無形。 但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卻有一間實驗室,日夜忙著「養」病毒,以檢測疫苗、藥物、試劑有效性,它就是中研院唯二的 P3 實驗室。 這間實驗室少有鎂光燈照射,卻是中研院抗疫作戰的重要後盾,一起跟著研之有物,開箱神秘的 P3 實驗室! 對戰病毒的日常. 「我這輩子,從沒這麼努力工作過! 」生醫轉譯中心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執行長、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苦笑地說。 2020 年中研院抗疫大仗,她負責領軍生醫所 P3 實驗室,研發定量病毒的方法,以協助驗證院內各項的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