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7月3日 · 烏龜長壽為取其吉祥討喜的意義汐止百年紅龜店曾製作的各式龜產品數都數不完其中最經典的就屬紅色的紅龜粿麵龜紅圓麵龜當然還有米龜紅片龜米糕龜雙連龜餅龜等老闆劉定坤還打趣地說:「如果客人要求做出鳳梨酥烏龜我也一樣能做給他。 龜粿中,紅色的紅龜粿,多是拿來祭拜正神之用,內餡以紅豆最普遍。 至於另一種大家熟知的草仔粿,則是以鼠麴草與糯米製成,客人多拿來祭五臟廟,品嚐用,內餡多是包裹甜或鹹的綠豆餡。 龜粿的材料是糯米,製作過程以壓模成形,上面多會出現福祿壽等吉祥字樣。 至於麵龜,主要有正圓型(稱為紅圓)及長橢圓型兩種形狀,顏色則有紅色及粉紅色之分。 紅色的麵龜主要拿來祭拜正神,其中的紅圓麵龜,則有團圓的特殊意義。 b(記者楊久瑩)

  2. 2018年5月3日 · 2018/05/03 10:28.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台南市南區喜樹國小附設幼兒園承襲在地傳統文化小學童注入新創意與社區阿公阿嬤製作出七彩紅龜粿」,他們用天然蔬果染色為紅龜粿換上新衣還客製化做出不同甜鹹口味的內餡讓古早紅龜粿變身為吸睛又好吃的創意七彩食品在台灣紅龜粿是傳統辦理婚嫁節慶祭天敬神時經常使用的供品南區喜樹地區出產黃槿樹又名粿葉樹黃槿葉作粿墊而成為紅龜粿的故鄉喜樹附幼結合南區樂齡中心阿公阿嬤帶領孩子們認識紅龜粿,引發幼兒極大興趣,幼兒園邀請阿公阿嬤入班教孩子製作傳統紅龜粿,紅紅的外皮包著甜甜餡料,再印上代表延年益壽的烏龜圖案,讓孩子對紅龜粿文化意涵與製作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在製作傳統紅龜粿後,喜樹附幼孩子們提出問題說:「紅龜粿只能是紅色的嗎?

  3. 2021年11月24日 · 2021/11/24 09:06.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又到了冬尾平安戲季節南投縣名間鄉長夫人李雁惠特別偕同廍下村女村長陳春螺教導鄉親製作紅龜粿」,免去準備供品的困擾進而為挽救紅龜粿美食文化盡分心力。 「謝平安是坊間民俗觀念的展現在台灣農村社會中每年農曆10月左右農作物已收成完畢進入農閒期各地村落便會陸續舉行祭天酬神儀式敬備豐盛祭品誠意迎請村落守護神及諸神前來做客叩謝上蒼一年來的庇佑農稼豐收六畜興旺故稱作謝平安」、「拜平安做冬尾戲」、「冬尾平安戲」。

  4. 2020年11月18日 · 紅龜粿是台灣傳統米食之一為傳承古早美味及傳統手藝興華國小全校師生今天特地和麥寮鄉農會家政成員約35人一起製作紅龜粿校長王瓊慈表示透過麥寮農會和興華國小的合作除可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之外更重的是長輩和小孩之間的溝通和傳承而且製作完成後學生就能享受非常有成就感和飽足感學生真的超級喜歡。 指導老師曾淑凰事先將糯米先蒸熟,且不用食用色素,而是以甜菜根作為紅龜粿的染色劑,今天選擇花生和紅豆做為內餡。 製作前還準備各式各樣烏龜傳統造型麼模具,讓學生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紅龜粿。 學生全程戴手套,而且先沾太白粉,避免紅龜粿的原料熟糯米黏在手套上,而且太白粉先行烤過殺菌,讓學生做得快樂,吃得健康。 學生廖雅禾大口咬下自己做的紅龜粿,覺得有淡淡的香氣,外皮紅潤,口感軟嫩有彈性,非常喜愛。

  5. 2019年4月6日 · 2019/04/06 17:13.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不讀書大漢撿牛屎」,原本是鄉間俚語在回鄉米農場牛糞卻有大用途青農林家良自製牛糞紅龜粿大搶手不少民眾透過網路想購買卻求之難得。 「紅龜粿是傳統民間常用的祭祀用品牛糞早年也是民間最常見的東西隨著時代轉變二者對時下年輕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卻有農民把牛糞和紅龜粿巧妙結合創意十足為了製作牛糞燻香,林家良說,他還得刻意用盆子先收集牛屎,初步曬乾後切成細條,再找來紅龜粿的模型板子,最後擠壓成紅龜粿的形狀然後曬乾儲存,到了夏天就是最天然好用的防蚊燻香。

  6. 2017年11月25日 · 姜信鈞說客家人稱紅龜粿叫紅粄」,製作紅龜粿叫打紅粄」,「十月半打紅粄是當地深具感恩意義的宗教文化活動以此為主題發展出的親子DIY打紅粄活動也頗獲好評報名相當踴躍姜信鈞說今年的親子DIY打紅粄活動訂於明天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在中盛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二人一組共一百組名額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向各鄰鄰長報名額滿為止。 姜信鈞提醒參加的民眾,現場備有「打紅粄」的材料免費提供,但希望可以的話自行準備用來幫紅粄塑形的「粄印」,去年就出現好幾個花紋精美的古早「粄印」,讓現場民眾大開眼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網友回應.

  7. 2018年5月20日 · 2018/05/20 06:00. 學童扮記者採訪永惠廟粿公」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縣壯圍鄉古亭國小學生昨天扮演電視台記者,採訪家鄉故事,其中,壯圍永惠廟八十五歲「粿公」詹榮留,因擅長做粿而得名,他一肩扛起照顧身障家人的重擔,學生用鏡頭記錄他的勵志故事。 古亭國小辦理「媒體識讀教育,影視教學計畫」,學生化身電視台記者,拿起專業攝影機,採訪壯圍永惠廟,訪談當地耆老,曾在廟裡服務的詹榮留,成了他們採訪的主題人物。 詹榮留年過八旬不得閒,妻子、長子、長媳與長女均智能障礙,因領取些許身障津貼,不符中低收入戶資格,家裡食指浩繁入不敷出,要仰賴詹榮留做粿、輾米、幫農、打工收入撐起家計,他樂觀面對人生,為廟宇、香客做粿,只收工本費,因物美價廉頗受歡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