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早在2020年3月,衛福部即公告了《嚴重特殊傳染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辦法》,補償因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受檢疫或隔離期間喪失人身自由、或因請假未領薪資之經濟損失,每人每日可申請1,000元補償金。

  2. 2022年5月18日 · 除了防疫險保單之亂,專家擔心法規若未修正解套,民眾和防疫人員的「防疫補償金」問題,也會引發與政府的紛爭。 防疫政策快速翻牌,確診工具、隔離條件與適用對象不斷生變,法律、疫情及人民權利與義務未能同步。

    • 防疫補償辦法1
    • 防疫補償辦法2
    • 防疫補償辦法3
    • 防疫補償辦法4
    • 防疫補償辦法5
  3. 2023年3月19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023年3月20日起,包含「0+N輕症免隔離」、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等強制隔離全面取消。 台灣自2020年1月15日起將COVID-19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以後,歷經1,159天終於真正大解封。 但3年多的防疫非常手段,亦出現逾權的爭議;其中,對於2021年6月底至2022年3月初強制入境者自費(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可公費)住防疫旅館和隔離檢疫所14天、隔離天數甚至有「入境日被計為第0天」不算數的措施,已出現第一起一審告贏政府的判例。 《報導者》專訪該起官司的原告,這名出身野百合學運世代的企業家彭天豪對我們表示,提告的初衷,來自對台灣民主法治維護的期待。

    • 防疫補償辦法1
    • 防疫補償辦法2
    • 防疫補償辦法3
    • 防疫補償辦法4
  4. 2022年5月17日 · 以國內最大的富邦產險為例,推出的「疫起守護2.0」,保費1,509元,確診、隔離補償3萬元,住院每日給付3,000元。 從媒體揭露的訊息顯示,富邦產險賣出200萬張,確診及隔離合計可以補償6萬元,以20%的感染率計算,就是240億元,等於是富邦產險資本額的8倍,公司淨值的6成。 如此龐大的理賠金,會使富邦產險的淨值比率大幅下降,面臨增資壓力。 因此,富邦產險在5月16日陸續透過簡訊通知保戶,針對已經投保防疫保單者拒絕承保。 由於之前銷售保單時並未有此規定,立刻引發很大爭議,導致富邦產險17日傍晚再度發布聲明,強調只針對正在核保中案件,「已完成承保簽發保單者,及已寄發續保通知書給保戶,並已收取保戶之保費者,保險契約即為成立,公司定會依保險契約執行保障與賠付,保戶既有權益不受影響。

    • 防疫補償辦法1
    • 防疫補償辦法2
    • 防疫補償辦法3
    • 防疫補償辦法4
  5. 2020年4月10日 · 指揮中心3月20日宣佈,自3月21日零時起,將全世界旅遊疫情全面升至第三級警告,所有來台者都要居家檢疫14天,當天(3月20日)台灣確診個案為135例,之後短短22天,台灣確診案例遽增250例,尚有4個找不到感染源的本土案例未結案,包括案268(50歲個人工作室老闆)、案322(台師大男學生)、案336(社區女保全)、案379(酒店女公關),因已有不明原因社區感染,而讓口罩防疫升級。 前疾管局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戴口罩可降低社區感染以及無症狀傳播。 以前台灣大多只有境外感染,沒有社區感染,但隨著本土案例陸續出現,開始要防範社區感染。

    • 防疫補償辦法1
    • 防疫補償辦法2
    • 防疫補償辦法3
    • 防疫補償辦法4
  6. 2022年3月29日 · 塞爆排程、補償趨嚴、基金排擠⋯⋯COVID-19疫苗救濟的骨牌效應. 2021年6月15日,台灣開始為各縣市75歲以上老人施打COVID-19疫苗。. 圖為當天接種的民眾。. (攝影/楊子磊). 全台近8成的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也在短時間內,出現不少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 ...

  7. 2023年3月21日 · 出身野百合學運世代的企業家彭天豪,針對強制入境者全數必須自費住防疫旅館和隔離檢疫所14天、隔離天數甚至被多「偷」走1天而提出行政訴訟,一審告贏疾管署。 事實上,他對政府整體防疫仍打了高分,告政府的初衷是為了讓政府更好, 讓台灣社會永遠保有自由開放、理性論辯的空間,「政府輸了(官司)也沒什麼,改就是了,」他如是說。 由20名機師提出的集體訴訟與國賠案,更是一場名譽的回復之戰。 2021年5月以降,這20名機師一共被居家檢疫1,300多天,他們提出400萬元的國家賠償中,並未將疫情第一年緊急狀態下納入計算,因為重點是要政府給個說法:獨獨針對機師提出加強版清零計畫,科學證據在哪裡? 透過訴訟,要求決策過程應公布接受檢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