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1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汪正翔重新凝視20世紀的眼睛──布列松的紀實攝影如何影響我們2020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圖為刊登布列松作品的雜誌出版品復刻展示牆面。 【精選書摘】 本文為 《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讀,經衛城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對人類而言,20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 工業革命爆發,大幅改變人類生活;然而進步也帶來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對峙,在此同時,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 攝影師帶著相機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

  2. 2022年12月12日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投票記》中,以白色恐怖寓言再次嚴厲批判民主制度,房慧真則從此書談及1977年中壢事件:當鱗片剝落,民眾睜開眼睛,「威權板塊鬆動與位移,發生在一瞬間」。

  3. 2024年3月11日 · 太陽花10年後──10個值得被記住關鍵字. (攝影/楊子磊;設計/江世民). 發生在2014年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屆滿10年,這場大規模社會運動震撼全台,其影響橫跨政治局勢、兩岸關係、國家認同,太陽花世代紛紛進入台灣社會各領域,成為台灣 ...

  4. 2021年3月24日 · 「牠讓我們這樣覺得。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和一對情侶:野生動物攝影師(木尼葉)、野生動物紀錄片導演(馬希),以及一名哲學家兼攝影助理(理奧),在攝氏零下30度、海拔5千公尺高青藏荒原上,展開一段拍攝雪豹──這位世界古老住客奇異之旅。 在山間,獸聲音如琴瑟和鳴,這群浪遊孤獨者心靈也彷彿更加清明起來。 遠離都市戴松,在守候中讚頌自然,也讚頌沉默。 「生命中第一次,我如此靜靜地蹲點守候,盼望著能有一場邂逅,以及沉默所帶來禮物。 本文為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 章節書摘,經木馬文化授權刊登,文章標題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藝術與動物. 世間剩5千隻雪豹。

    • 高雅羅的眼睛1
    • 高雅羅的眼睛2
    • 高雅羅的眼睛3
    • 高雅羅的眼睛4
    • 高雅羅的眼睛5
  5. 2021年1月29日 · 《格雷畫像》所運用恐怖元素核心,就是讓一個人畫像奪取了那個人真實性。 故事開始時,花美男格雷,年輕、天真而具有超凡美,畫家巴澤爾懷著對格雷無限愛慕,完美再現出這位青年美,繪製成一幅等身大小畫像。 在看到自己肖像時,格雷察覺到自己美貌,卻也同時驚覺到身為真實人類自己終將變老、變醜,而那幅畫卻會永遠保持年輕。 格雷嫉妒畫家筆下藝術品,因為藝術品美不會消逝,「要是能換過來就好了!

  6. 2018年5月13日 · 罌粟花戰爭:緬甸為何難以戒斷毒癮?. 2008年緬甸農夫種植罌粟田。. (攝影/AFP Photo/PHYO HEIN KYAW). 興亞人爭議外,緬甸另個大問題是毒品。. 為何緬甸毒品問題如此糾結又難解?. 又是誰讓緬甸各年齡層免不了進入毒世界?.

  7. 以HBL為背景青春運動電影《下半場》今年入圍金馬6項大獎,但票房反應卻未能與口碑、話題一樣溫熱。電影路上雖然不總是順遂,張榮吉仍然堅持逆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