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環股份有限公司 CMC Magnetics Co., Ltd. 商業名稱 中環、CMC 公司類型 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臺證所:2323 (1992年2月17日上市) 統一編號 12205020 成立 1978年12月2日 代表人物 董事長:翁明顯 發言人:蕭英怡 總部 中華民國(臺灣) 台北市 中山區

  2. 歷史概要. 1978年 - 中環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 新莊市 工場製造 磁帶 媒體。 1991年 - 桃園工場設立,專門生產錄影帶。 同時着手研發 CD-R 光碟媒體。 1992年 - 新店工場設立,專門生產 軟碟 。 1995年 - 成立影帶發行部門 得利影視 ,並於1998年在香港設立分部(已於2019年結束)。 1996年12月 - 成功研發 CD-R 媒體,並將之量產化。 1997年 - 成立影視製作及投資部門 中環娛樂 及電影發行部門 中藝國際影視 。 1998年 - 與 三菱化學媒體 合作,受託生產 CD-R 光碟。 1999年 - 成功生產 DVD-R 1.0標準的3.95GB光碟。 2000年11月 - 與 富士通 合資成立富晶通科技,開發和生產觸控版裝置。

    • 歷史
    • 使用車輛
    • 行車路線
    • 客量
    1973年1月28日:路線開辦,由九巴和中巴合營,來往白田及石塘咀。
    1974年3月1日:石塘咀總站延長至西環山市街路邊。
    1978年9月25日:路線由西環延長至堅尼地城。當年全程車費為$1。
    1985年11月20日:往白田方向繞經軒尼詩道、分域街及駱克道,以配合區內道路工程。措施於1980年代末期改為正規路線。

    開線時已受到九巴及中巴重視,九巴率先引入首批嶄新雙層巴士「長牛」丹拿E型行走,但很快便加派嶄新的利蘭珍寶巴士,並於八十年代初以「雞車」利蘭勝利二型及「鴨車」丹尼士喝采型行走,八十年代初更以12米大型三軸巴士接力,型號是非空調丹尼士巨龍12米及利蘭奧林比安12米。間歇亦有用11米(S3N及S3BL)非空調巴士支援。本線當時是中巴獨有型號11.45米「大白鯊」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一型(MB)時常出現路線。 九巴在2001年8月為此路線加入低地台巴士服務,用車為兩輛Neoplan Centroliner(AP131/KC2571、AP132/KC3551,被稱為「超時代巴士」,其車身上噴上了特製綠、紫幻變顏料,車身色彩會隨光線而變化,被稱為「綠悠悠巴士」)。2002年,再換入五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

    堅尼地城開經:西寧街、域多利道、加多近街、吉席街、堅彌地城海旁、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林士街、德輔道中、金鐘道、軒尼詩道、分域街、駱克道、軍器廠街、天橋、告士打道、菲林明道(北行)、菲林明道(南行)、港灣道、杜老誌道、鴻興道、紅磡海底隧道、康莊道、漆咸道南、加士居道、彌敦道、亞皆老街、新填地街、旺角道、洗衣街、太子道西、通菜街、界限街、大坑東道、窩仔街、偉智街、南昌街及白雲街。 白田開經:白雲街、偉智街、偉倫街、南昌街、窩仔街、大坑東道、界限街、勵德街、太子道西、彌敦道、加士居道、漆咸道南、天橋、康莊道、紅磡海底隧道、告士打道、內告士打道、分域街、軒尼詩道、金鐘道、德輔道中、域多利皇后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卑路乍街、域多利道及西寧街。

    本線原是中西區和灣仔區來往西九龍的皇牌路線,作爲深水埗以北 (白田) 唯一一條來往港島的路線,可是自從904及905的出現,因取道西區海底隧道過海,取代了本線在西區的地位。雖然如此,但本線的主要客源大多數集中在灣仔北及紅磡海底隧道(因為只有本線來回程取道告士打道;115及182只限往香港島方向,該兩線回程途經灣仔道)。在繁忙時間,紅磡海底隧道及灣仔北的入境事務大樓及灣仔訓練池的分站更大排長龍,使本線在繁忙時間需要增設大量特別班次(紅隧往中環/金鐘、灣仔往紅隧)來應付龐大的需求。另外,本路線往香港島方向取道告士打道及分域街前往中環/金鐘,不用繞經灣仔內街(灣仔道或皇后大道東),比其他繞經灣仔內街的路線(如101、109、111、113)有更大優勢,唯往九龍方向要經灣仔碼頭及2015年5月起灣仔...

  3. 中環中心 (英語: The Center )是 香港 第五高樓,世界第64高樓,樓高346米,樓高80層 [1] ,次於 環球貿易廣場 、 國際金融中心 、 中環廣場 和 中銀大廈 ,1998年落成,佔地達十萬平方呎,提供逾14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 它位於 中西區 的 皇后大道中 , 港鐵 中 ...

  4. 過海隧道巴士104線 是 香港 的一條日間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來往 堅尼地城 及 白田邨 ,由 城巴 及 九巴 營運。 歷史. 1973年1月28日:路線開辦,由九巴和 中巴 合營,來往白田及石塘咀。 1974年3月1日: 石塘咀 總站延長至 西 山市街 路邊。 1978年9月25日:路線由西延長至堅尼地城。 當年全程車費為$1。 1985年11月20日:往白田方向繞經 軒尼詩道 、 分域街 及 駱克道 ,以配合區內道路工程。 措施於1980年代末期改為正規路線。 1988年10月8日:因應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啟用,當局推行《灣仔北部巴士改道計劃》,往九龍方向改經 鴻興道 前往 紅隧 ,不經 告士打道 。 1990年2月26日:平日早上繁忙時間增設特別班次, 澤安邨 → 中環

  5. 渡輪方面中環近維多利亞港海旁可謂香港渡輪服務交通樞紐港外線碼頭設有多條航線往來多座離島包括中環至長洲新渡輪) [6]、中環至大嶼山 梅窩(新渡輪) [6]、中環至愉景灣(港九小輪) [7]、中環至南丫島 榕樹灣、南丫島索罟灣和中環至馬灣 珀麗灣

  6. 中環南站 (英語: Central South Station ),前稱 中環西站 [1] ,是 港鐵 沙中綫 原定興建的南端終點站,由 九廣鐵路公司 提出 [2] ;但現時已擱置興建。 擱置 [ 編輯] 中環南站的前身為 中環西站 ,2001年政府邀請兩鐵競投沙中綫時,當局構思中的中環西站位於 荷里活道 近 擺花街 ,鄰近 中區警署 (現稱 大館 )﹐方便市民直接到 蘭桂坊 一帶消遣和上班 [3] 。 2002年九鐵奪得沙中綫營運權後,決定將中環西站東移,更為接近 蘇豪區 及中環心臟地帶 [4] 。 直至2004年,九鐵將沙中綫改為「不直接過海」,同時稱中環西站選址土質鬆軟,難以施工,決定改為研究在 上亞厘畢道 以南建站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