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8日 · 則針對執行防疫業務者也給予補償在COVID-19的緊急狀況下政府是再加碼給防疫人員業務補償除防疫津貼外2021年3月指揮中心還修訂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若醫護人員確診將確診致傷病者補償上限自35萬提高到100

  2. 為了給予冒著風險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醫院工作人員合理的保障與鼓勵從事COVID-19防治的相關工作人員若不幸被感染可依法申請新台幣35萬元的補償金。 然而,住院被無辜感染的病患和陪病家屬,卻被排除在外。 COVID-19補償金怎麼發? 根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74條 規定,包括公、私立醫療機構、警察或消防機關、學校等人員,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而導致傷病身心障礙或死亡者,主管機關應該提供補償,補償金額依嚴重程度金額不同,因感染最低35萬、若不幸死亡則為1,000萬元;但上述工作人員若是「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感染」,則不予補償。

  3. 2022年5月18日 · 近日富邦又再強調,僅針對正在核保中案件婉拒核保。 (攝影/鄭宇辰) 以國內最大的富邦產險為例推出的疫起守護2.0」,保費1,509元確診隔離補償3萬元住院每日給付3,000元。 從媒體揭露的訊息顯示,富邦產險賣出200萬張,確診及隔離合計可以補償6萬元,以20%的感染率計算,就是240億元,等於是富邦產險資本額的8倍,公司淨值的6成。 如此龐大的理賠金,會使富邦產險的淨值比率大幅下降,面臨增資壓力。 因此,富邦產險在5月16日陸續透過簡訊通知保戶,針對已經投保防疫保單者拒絕承保。

  4. 2020年10月29日 · 隨著台灣檢出第四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立即宣布限制中國籍人士入境,包括「暫緩陸生來台14天」。 隨後,教育部發布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校對陸生管理計劃工作指引》 (下稱《指引》),要求陸生返台後需接受14天的集中監測管理。 這意味著,不僅新學期的交換生計畫全數作廢,在台灣正式修讀學位的陸生也無法按時返校,而8,353名擁有台灣正式學籍的陸生 裡,大約700人留在台灣過年,剩下的7,000多人突然被禁止入境。 教育部公布的《指引》內容引發陸生的集體質疑。 幾位陸生連夜起草聯署,不到24小時便收到5,693份回覆,包含在學陸生4,641位。

  5. 2023年3月19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023年3月20日起包含0N輕症免隔離」、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等強制隔離全面取消台灣自2020年1月15日起將COVID-19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以後歷經1,159天終於真正大解封。 但3年多的防疫非常手段,亦出現逾權的爭議;其中,對於2021年6月底至2022年3月初強制入境者自費(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可公費)住防疫旅館和隔離檢疫所14天、隔離天數甚至有「入境日被計為第0天」不算數的措施,已出現第一起一審告贏政府的判例。 《報導者》專訪該起官司的原告,這名出身野百合學運世代的企業家彭天豪對我們表示,提告的初衷,來自對台灣民主法治維護的期待。

  6. 2020年4月10日 · COVID-19疫情初期,指揮中心不斷強調,一般民眾只有看病、陪病、探病者需要戴口罩。 2月7日衛福部網站便發布訊息,在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不必戴口罩,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情形,只要遵守口罩使用三時機: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就能有很好的保護網。 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如公車、捷運、高鐵),不用擔心不戴口罩會被感染。 不過到了4月4日,指揮中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戴口罩,未戴者不聽勸最高可罰1萬5,000元。 指揮中心對此解釋,台灣已經有零星社區感染個案,出現不明感染源本土案例,更重要的是歐美疫情延燒,境外移入個案增加,需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防堵疫情,因此才會一改先前呼籲。

  7. 職災補償中雇主除了得支付勞工原領工資」(勞工得在無法工作期間領取遭遇職災前的正常工作薪資以日薪為計算單位若有故意過失也須負損害賠償」。 勞保職業災害給付分為「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和「死亡給付」。 醫療給付,為勞工受傷所需必要之醫療費用;傷病給付,自勞工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按職災前6個月勞保平均投保薪資的70%給付,經一年後如未痊癒,其後按50%給付,合併後最高2年為限;失能給付,若經醫院診斷判定其治療後仍遺留身體障害則為失能,失能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種類而有不同等級,若為最高失能等級,雇主應給付勞工60個月平均薪資。 死亡給付,若勞工因職災死亡,得給付40個月薪資的遺屬津貼,另有喪葬津貼和遺屬年金給付。 指揮中心最新回應,仍僅限於法規解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