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22日 · 事實上,這次強擊案祈福圖之所以引發大批網友不滿,是因為早在2013年,人2就被指出有高達19件作品涉及抄襲。 儘管人2在當時道歉並表示未來創作會更謹慎,但仍讓許多人開始對於他口中的「創作」打上問號。 網路資訊流通快速,抄梗本身並不是問題,但網友不滿的關鍵在人2沒有附上任何創作來源,靠著偷取他人創意獲得百萬粉絲。 還有人因此成立「 人3 x steal3 」粉絲團,將人2過去所有的抄襲風波製作成 懶人包 。 在槍擊案祈福圖事件後,「 人3 x steal3 」更發起活動,連署各路圖文創作家加入抵制人2的一員。 如今,一共有 102位畫家列名參與 。 (延伸閱讀: 圖文作家抵制人2的創作 、 我是人,我反仁 )

  2. 2016年9月29日 · 至於今年的3月15日,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投書媒體,批評台鐵搞出台鐵超人,不但是抄襲好萊塢電影的英雄角色,而且還搞得四不像,根本是糟蹋台灣的美術人才。 至於台北燈節的那隻不但是抄襲,還抄得很醜的猴子,更是經典,而且還以醜來作為發想,完全沒有任何反省之意,也因此世大運先前的谷阿莫模仿事件以及這次世界秩序抄襲事件,北市府一再的抄襲也就不意外了。 然而這樣的事情對台灣的官署而言,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事實上,台灣的官署在各種美學與創意上的表現,真的令人歎為觀止,這些海報或影片只不過是再一次顯現出政府公部門對於美學鑑賞的失敗罷了。 過去曾經有一位鐵道趣味界的研究家說過一句話:美學不是見仁見智,在國外美學是必須經過專業的培養,而且透過普及的教育來達成國民對於美學欣賞的水準。 全都是「乙方」的錯.

  3. 2022年7月8日 · 以下段落摘自 《這是我的,別想碰! 》 這本新書,帶你解開關於設計抄襲和智財權的謎團。 如果你身為創作者或企業家,更別錯過文中 4 個實用策略,教你如何維護自己的創作利益! *出版社好書、新書分享,請將書籍資訊寄至 . 快時尚. 智慧財產權.

    • 華爾街日報:華為被多家同業控告抄襲與竊密
    • 華為約聘工程師:華為投入所有資源「竊取技術」
    • 華為市占節節上升,美國開始出手封殺
    • 華為中國工程師反覆被「友善提醒」,要求獲取海外資料

    華為 1987 年創立,從販售電信交換機起家,20 世紀末在中國通訊裝置市場站穩腳步。邁入 21 世紀,華為起初低調拓展海外市場,隨著通訊網路升級換代,華為日益茁壯,如今成為年營收逾 1000 億美元,全球雇用逾 18 萬人的大廠,被認為在 5G 網路技術開發上領先群雄。 不過,華為崛起歷程屢屢和抄襲與竊密扯上關係,多次和同業對簿公堂。華爾街日報 26 日刊出長篇報導,從官司爭議、前員工、合作與競爭方說法,描繪出華為為競爭不顧道德的企業文化。 據報導,華為被控竊密的目標廣泛,不僅思科(Cisco)等同業曾受害,西雅圖一名安親班老師也指控華為盜用他創作的音樂作為鈴聲。根據訴訟文件,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多年前在摩托羅拉(Motorola)任職的一名親戚,被控將摩托羅拉機密資料帶到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會議...

    報導引述匿名官員說法指出,美國政府直到近幾個月才集中火力對付華為,而美國企業為中國生意著想,原本也沒有很想要政府反制。美方反應慢半拍,使華為這些年無論技術與國際影響力都不斷提升。 2002 年起在華為瑞典辦公室擔任約聘工程師約一年的李德(Robert Read)表示,華為當時投入所有資源竊取技術,「你甚至要偷來主機板,供他們逆向工程使用」。 李德提到,華為當年在斯德哥爾摩的辦公室,以嚴密保全的地下室存放外國製設備,有些設備運往中國由工程師拆解。華為帝國分布各地的辦公室都有這類密室。在職與卸任美方官員指出,華為在德州等地的據點建有美籍員工不得出入的隱密房間。 2003 年 1 月,思科指控華為抄襲軟體與說明書,是華為首度在國際市場面臨重大竊密指控。根據訴訟文件,華為當時連思科軟體的瑕疵也照抄不...

    隨著 3G 取代 2G 網路,邁入智慧型手機時代,華為展現長足進展,2010 年全球市占率達 18%,是 5 年前的 3 倍。華為此時也已超越昔日霸主摩托羅拉,拿下愈來愈多標案,2009 年在挪威奧斯陸布建全球首個 4G 網路,並同時展開 5G 網路研究。 眼見華為勢不可擋,逐一超越西方科技廠商,美國開始出手反擊。 知情人士透露,2010 年初,美國官員說服電信商 AT&T 放棄將 4G 網路標案授予華為的協議。華府開始派官員到關島、日本等地,勸告盟友與華為保持距離。2012 年,美國國會發表報告,將華為貼上「國安威脅」標籤。 但這一切都不足以阻擋華為在美國以外市場和 5G 網路發展攻城掠地。 德國資料分析公司 IPlytics 指出,截至今年 4 月,華為 5G 網路發展從標準制定提案貢獻...

    儘管如此,華為仍擺脫不了竊密疑雲。報導引述在職與前任華為員工說法指出,華為十分要求員工使命必達,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通訊中將拓展全球版圖形容為作戰。華為中國工程師反覆透過視訊會議與電郵「友善提醒」,催促海外員工取得包含機密訊息在內的外國資料。 美國檢方指出,2013 年 5 月,華為駐美工程師奉命竊取 T-Mobile 美國公司用來測試智慧型手機觸控反應的機械裝置技術。2014 年 9 月,T-Mobile 控告華為竊取商業機密。2017 年,陪審團認定華為違約,須向 T-Mobile 賠償 480 萬美元。 今年 1 月,美國檢方以 T-Mobile 在上述官司所提相同指控對華為提告,追究刑事責任。 華為努力捍衛清白之際再陷風波,遭加州新創晶片公司 CNEX Labs 指控竊取商業機密。4 ...

  4. 2016年8月19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抄襲」一直是個蠻敏感的話題,抄襲與創新中間其實有塊模糊地帶,到底怎樣的抄襲可以帶來創新,哪一種又只是單純抄襲呢?

  5. 2024年1月26日 · 開發石墨負極產品,中鋼的目標是自研電容量倍增. 中鋼表示,十多年前即攜手中碳研發精密碳材料,不僅與鋰電池廠商合作,以協同研發的模式開發出具備高功率、長壽命等特性優勢之石墨負極產品,大幅提升中鋼煤焦油副產品的循環經濟價值,也投入研發 ...

  6. 2020年12月1日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中油查德礦區第一船原油運返大林廠 能源自主寫新頁 〉。 首圖來源: 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中油. 原油. 台灣. 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