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1日 · 隨著以巴開戰後的數小時雙方政府網站和多家媒體機構遭受了大規模的 DDoS 攻擊這種攻擊目的是透過大量的垃圾流量使目標網站超載癱瘓有些駭客組織還宣稱他們不僅成功癱瘓網站還已經從這些網站竊取重要數據。 網路基礎設施公司 Equinix 中的網路安全團隊成員 Will Thomas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從我們的監控數據中, 我至少發現有 60 個網站遭受 DDoS 攻擊,其中以色列政府網站就佔了一半數量 。 」更糟糕的是,有些網站遭到駭客竄改,內容被替換成了「自由巴勒斯坦」的標語,從而加劇雙方緊張關係。 駭客鑽預警系統漏洞製造恐慌,發送「假」飛彈來襲警告.

  2. 2016年11月4日 · 在以巴衝突中許多事情難以被媒體報導而納畢薩利赫村在抵抗以色列的所有地區中較為不同的是全村包含孩子都會加入抗爭而10歲的甄娜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公民記者。 她的勇敢在網路上獲得稱讚,但這樣的事情背後卻是無比的殘酷。 (責任編輯:林芮

    • 越戰期間,60 多名的戰地記者不是死亡就是失蹤
    • 為何仍有許多記者以「戰地新聞」為志
    • 關於戰地記者這個職業
    • 台灣記者陸續前往烏克蘭採訪
    • 更多上報好文章

    越戰期間,全球新聞媒體尚未如今天這般蓬勃發展,卻也有超過 60 多名戰地記者不是死亡就是失蹤。儘管越戰結束將近半世紀,戰爭模式已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唯一不變的就是──沒有任何採訪戰爭的方法能夠保證生命安全。戴鋼盔或穿防彈背心又如何?就像 Don McCllin 說的,那種情況下,連停下來換相機底片都要撲倒在地,否則,難不成要當個靜止的活靶。更別說那些誤踩地雷,或「上錯直升機」的記者了。

    這種工作的危險性數十年如一日,美國仍多有以「戰地新聞」為志的記者,過去以來便也靠著這些人,為人類社會見證了戰爭的毀滅性。這回,許多戰地記者基於俄羅斯武力入侵烏克蘭在即,很早就動員親赴現場,但和以往稍顯不同的是,經他們傳開的戰事圖像和訊息,還讓人看到在一場渺無勝算的抵禦中,烏克蘭人表現出來的非凡韌性,加上數以萬計烏克蘭家庭莫名所以流離失所,又再刺激了一批滿腔熱血的記者前仆後繼飛往烏克蘭,正在於俄羅斯發動這場侵略戰爭的理由,早已超脫常人的不義還近乎荒謬。 過去一個月,就算沒有上戰場,也有無數人透過不同方式鼓舞烏克蘭人。3 月 17 日慶祝愛爾蘭聖派翠克節時,有人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像奮不顧身驅趕蛇怪的聖派翠克;也因為澤倫斯基的猶太血統,讓人記憶起猶太人抵抗納粹的歷史,於是有猶太團體出面募款聲...

    至於戰地記者,歷來就是以一種身歷其境的方式為遠在太平國度的人們紀錄和描述戰爭的痛苦,不只坦克、戰機轟炸造成的斷垣殘壁,還包括那些淚流滿面和父母親告別的孩子,以及一批批被送往城外躲避轟炸的老弱婦孺。就像 McCllin 年逾七旬時在出版自傳中寫到:實際面對戰爭的慘狀,很少人不會動搖,眼前的景象,不只會激勵起痛苦,還會讓人感到羞愧和罪惡且不忍卒睹,儘管總有個力量逼著他去走出去紀錄死亡,但他絕不會因此而渴望自己或任何人因為戰爭死去。而他對戰爭最痛苦的記憶,正是大人們紛紛把小孩送離戰場,然後再對「我們一家不會被拆散」的承諾一一食言。

    台灣在這場國際聚焦的戰事中,陸續有媒體派出記者前往採訪,也許啟程的一刻就足已令人坐立不安,但這終究都會被具體而真誠的記者天職所消弭,藉由他們傳回來的,其實已不光是戰爭現場的新聞或畫面,還有「台灣的記者怎麼說這樣一場戰爭的故事」。戰地採訪從來不只是在處理某個「新聞事件」,那些戰爭下第一手取得的畫面,無非全是為了目擊紀錄,而不是在表現藝術,到頭來,即使是屬於那些採訪記者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之後也會有機會因為他們,再以其他新聞呈現之外的方式,有意義地影響台灣社會對戰爭的理解格局。

    美國跨性別選手奪女子游泳冠軍 「男性生理優勢」引爆爭議 「金髮碧眼」的烏克蘭難民被殺讓西方人哀傷 歐洲各國言詞作為凸顯中東難民遭受差別待遇 台灣、越南、香港、烏克蘭面對外來政權命運大不同 (本文經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李濠仲專欄:當烏克蘭那裡有滿腔熱血的台灣記者〉,首圖來源:The Sun Youtube截圖)

  3. 2021年8月5日 ·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昨日(4 日)表示,批准售台 40 門 M109A6 自走砲,這是拜登政府首筆對台軍售案,顯示台灣不斷充實防禦能力。.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今年 3 月表示,解放軍攻台可能在未來 6 年內發生,這與前台灣參謀 ...

  4. 2021年11月10日 · 現階段中共認知戰著重網路社群媒體為平台,散佈大量迅速產生、可多元管道傳播、真偽混淆的假訊息內容,此類作戰的場域在網路空間,完全不受時空限制。 台美的「灰色嚇阻」反制. 位於台北的國防專家,同時也是此次國防報告的顧問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不觸發戰爭門檻,但是用準軍事行動,搭配網路跟認知作戰的混合戰,來試圖改變台灣內部的決策,他說,北京擺明了要用「切香腸」的方式,來逐步「改變現狀」。 蘇紫雲說,面對中國的「灰色地帶」威脅,台灣可以採相對應的「灰色嚇阻」來反制。 在不開戰的大原則下,台灣要盡力劃清底線,並明確宣告只要中共跨越底線,台灣必定做出最嚴謹的防衛行為,展現出不怕衝突的態度。

  5. 2019年7月5日 · 東歐國家捷克東德為首展開民主抗爭,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慘案,台灣股市一路攀升直逼萬點、房價高漲促使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發動「無殼蝸牛運動」,萬人夜宿忠孝東路。 這些即使在現在看來都值得寫入史冊的重要大事,全擠在這一年發生。 那個路上開滿賓士、人人手戴勞力士、講著大哥大,簽賭大家樂、綁票案頻傳的台灣社會,翻騰著彷彿要將鍋蓋掀開的巨大壓力。 人人想著發財、社會汲汲賺錢;人們面對著各種壓力,都想伸手突破困境,卻又奇蹟似地一種推擠式的平衡維持著微妙的社會秩序保鮮膜不致破裂。 各項訴求開始走上街頭,警察與拒馬常常盤據著博愛特區的路口;不同的聲量、伴隨著檳榔渣、大聲公、烤香腸、巨大陽傘、交通錐、直立旗、計程車、綁布條,構成了這個喧嘩時代的的尋常風景。 一首台語歌,呈現 1989 年的台灣抗議日常.

  6. 2022年4月14日 · 美國之音 2022-04-14. 國防部《全民國防手冊(範本)》說明記者會。 圖片來源: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粉專.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俄烏戰爭爆發引起台灣對台海戰爭的緊張國防部近日發佈了全民國防手冊供民眾下載這份手冊對戰爭準備真的有幫助嗎? (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灣國防部 4 月 12 日公布《 全民國防手冊 》,各界對此也表達不同意見。 有專家認為,在全民動員準備方案上已有具體內容,但與戰時情境嚴重脫節,不如先著手軍事改革。 《全民國防手冊》強化全民作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