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春天天氣變化劇烈近期甚至常出現一天像夏天一天像冬天的現象國健署就點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家人曾有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及高齡長者等族群需要特別謹慎與小心否則很容易心臟疾病發作。 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在台灣,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 而近期又有冷空氣襲空,堪稱是典型的乍暖還寒春天天氣型態,更得要小心。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民眾不易察覺自身健康,建議每年至少遵守一次「722原則」,量測自身血壓值: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回,總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

  2. 2023年5月26日 · 熱傷害 高危險族群 高溫.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燈溫又來了! 今(26)日爆熱,中央氣象局也發出高溫資訊,強調天氣晴朗炎熱,中午前後花蓮縣縱谷為黃色燈號,請民眾注意。 這種天氣最怕熱傷害送醫,國健署就提供預防熱傷害的三字訣「涼、補、心」,民眾得快學會從衣著跟補水等小處下手。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天氣逐漸炎熱,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暴露於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抽搐、心律不整、肌肉無力,甚至面臨死亡的風險,或釀成意外事故死傷。 面對高溫,羅素英建議,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

  3. 2023年7月20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太熱! 7月23日即將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而過往經驗,大暑前後幾天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國健署今(20)日提醒,7月才過半個月,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7月起截至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 國健署上午舉辦「務農防暑4大招,插秧除草避日頭」記者會,由中央氣象局、中研院與國健署合作開發「樂活氣象」APP中的「健康氣象」單元,針對高溫、低溫、溫度變化、心血管相關疾病與天氣間的關聯,提供全民健康氣象資訊及預警服務。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現在不僅台灣熱,全球都在發燒,根據全球的觀測資料,7月第一週全球均溫在一週內3次破紀錄,可能達到十萬年來最高的全球均溫。

  4. 2023年12月15日 · 國健署強調氣溫是影響健康的因素之一尤其長者三高患者或有不良的生活習慣者都要特別注意近期溫度變化大甚至溫差可達10度左右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尤其清晨出門運動,建議結伴而行。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提醒,民眾運動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發現自己或周遭的親友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出現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個動作,有可能是中風的徵兆,應撥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國健署提供運動3訣竅: 保暖:出門運動時,從頭到腳都要保暖,尤其頭頸部不能輕忽。 熱身:運動前要「充分」暖身,以提昇肌肉溫度,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與肌肉延展性,以預防運動傷害。

  5. 2021年12月30日 · 2021-12-30. 陳 鈞凱. 天氣變化 急性發作 氣喘.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最近幾天天氣變化大家有氣喘兒的家長可得特別小心因為連病情穩定控制的小病人都可能受不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門診就收治一名7歲女童,雖然本身有氣喘病史,但一直規則在兒科門診追蹤治療,近半年病情穩定,無氣喘急性發作情形,沒想到這一次劇烈咳嗽了兩天提早至門診診治,經肺部聽診發現有明顯喘鳴聲,顯示為氣喘急性發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姜義祺表示,近期夜間清晨仍明顯偏冷,日夜溫差大,加上冷氣團逐漸發威,像這樣的氣喘急性發作病童,已經明顯有增加趨勢。

  6. 2024年4月26日 · 近期天氣變化,台大醫院門診更觀察到警訊,原來隨著天氣逐漸回溫,少了乾冷空氣的刺激,氣喘發作次數隨之下降,竟有部分患者自行減少回診頻率或是停藥。

  7. 2023年12月25日 ·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溼冷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更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大增。 尤其,近期各地早晚氣溫明顯偏低,民眾更應該注意「戶外」保暖。 正確保暖怎麼做? 國健署強調,為維持身體的溫度,可運用內層保暖、外層禦寒多層次穿搭,方便隨著氣溫變化來穿脫衣物。 同時,也要維持4項健康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定期量測血壓,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 吳昭軍警告,保暖抗低溫,有2大NG行為做了反而更糟,第一就是「喝酒暖身」,一般人常誤認喝酒可以暖身,事實是,酒精會讓皮膚的微血管擴張,才會有感到暖意的錯覺,其實體內血液離開器官後,因酒精作用的緣故,反而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尤其在外喝酒、宿醉會更危險。